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法律主观: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这类食品的原料对种植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执行“环境友好”的生产条件,在加工中有食品配料的特定标准。例如,专门有绿色食品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准则,在食品从土地到餐桌的过程中,绿色食品能协调环境—资源—加工—健康的关系,是本世纪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食品在国际上有以下称谓:1.有机食品,2.生态食品,3.自然食品。在我国因与环境、健康有关的事物常冠以绿色,所以在引进国际上的概念时,便定名为“绿色食品”,并—直沿用下来,目前这一称谓已深入人心。绿色食品的生产中执行两级标准:1是a级,2是aa级,这种产品、产业的结构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很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在种植、加工两方面,我国都规定了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范,对于取得标志的食品定期进行复审和检则,因此加工绿色食品是有严格要求的。下面阐述其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a级、aa级的产品视产品本身或生产中的需要,均可使用食品添加剂,在aa级绿色食品中只允许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a级绿色食品中可以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但以下产品不得使用:(1)亚铁氰化钾。(2)4—已基间苯二酚。(3)硫磺。(4)硫酸铝钾。(5)硫酸铝铵。(6)赤藓红。(7)赤藓红铝色锭。(8)新红。(9)新红铝色淀。(10)二氧化钛。(11)焦糖色(亚硫酸铵法。加氨生产)。(12)硫酸钠(钾)。(13)亚硝酸钠(钾)。(14)司盘80。(15)司盘40。(16)司盘20。(17)吐温80。(18)吐温20。(19)吐温40。(20)过氧化苯甲酰。(21)溴酸钾。(22)苯甲酸。(23)苯甲酸钠。(24)乙氧基喹。(25)仲丁胺。(26)桂醛。(27)噻苯咪唑。(28)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29)乙萘酚。(30)联苯醚。(31)2—苯基苯酚钠盐。(32)4—苯基苯酚。(33)戊二醛。(34)新洁而灭。(35)2、4—二氯苯氧乙酸。(36)糖精钠。(37)环乙基氨基磺酸钠。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可以按照国家标准合理使用添加剂,这是因为,除了生、鲜,并在能达到商业无菌的条件中生产、储存、无包装的食品外,加工食品都要直接的或间接的,或多或少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拿食盐这一原料为例,我国法定在食盐中加碘元素,而加入的碘强化剂,就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所以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尤其是生产加工型产品的企业。可以使用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中允许的食品添加剂。

法律客观:

绿色食品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绿色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由以下部分构成: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制定这项标准的目的,一是强调绿色食品必须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域,以保证绿色食品最终产品的无污染、安全性;二是促进对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产地的空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养殖用水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以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它包括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两个部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的一个原则性规定,它包括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和水产养殖药的使用准则,对允许、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生产资料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剂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以上述准则为依据,按作为种类、畜牧种类和不同农业区域的生产特性分别制定的,用于指导绿色食品生产活动,规范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技术规定,包括农产品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此项标准是衡量绿色食品最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其卫生品质要求高于国家现行标准,主要表现在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检测项目种类多、指标严。而且,使用的主要原料必须是来自绿色食品产地的、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出来的产品。绿色食品包装标签标准此项标准规定了进行绿色食品产品包装时应遵循的原则,包装材料选用的范围、种类,包装上的标识内容等。要求产品包装从原料、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都应有利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包括包装材料的安全、牢固性,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或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循环利用,可降解等具体要求和内容。绿色食品产品标签,除要求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外,还要求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规定。绿色食品贮藏、运输标准此项标准对绿色食品贮运的条件、方法、时间做出规定。以保证绿色食品在贮运过程中不遭受污染、不改变品质,并有利于环保、节能。绿色食品其他相关标准包括"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定标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定标准等。 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理念为核心,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4.绿色食品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理念为核心,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4.绿色食品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我国现在有很多的地区都是进行的日光温室栽培草莓,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有利有弊,缺点就有例如常年连作,地下害虫和病原菌会大量繁殖,极易导致土传病虫害的爆发。而日光温室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是草莓种植业增产、种植户增收的重要途径,下面学习河北省迁安市日光温室越冬茬草莓绿色高效种植管理经验。

1 选用适宜品种

越冬茬栽培宜选用花芽分化能在较高温度和较长日照条件下进行,而且休眠浅或者不休眠的早熟品种。唐山地区多选用日系品种,如‘红颜’‘丰香’‘章姬’等。种苗具有5片以上发育正常的复叶,叶色鲜绿,叶柄短粗;短缩茎直径粗1cm左右,须根多而色白;单株苗鲜重25~30g,无病虫害。可选用优质脱毒种苗,也可采用专用的育苗圃自己繁苗。

2 重施基肥

草莓喜肥,越冬茬草莓结果时间长,为防止草莓植株脱肥早衰,基肥一定要施足。一般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8000~10000kg/667m2 (羊粪最佳)。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还可施入饼肥100~150kg, 磷酸二铵20~30kg。均匀撒施后,土壤深翻30cm,整细耙平,然后做高垄。垄面宽60cm,垄沟宽55~60cm,垄高25~30cm,南北走向,垄面上放2根滴灌管。

3 定植

3.1定植时间

根据当地温度条件,一般以气温降至25℃以下,土壤温度降至15~17℃,秧苗栽植成活率最高。唐山地区的草莓多在9月上中旬定植于温室内。

3.2定植密度

采用高垄、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5~85cm,小行距20~30cm,栽培垄与过道宽共计1.15~1.20m,株距15~20cm,梅花形栽植,每667m2株数为8000株左右。土质好、底肥足、秧苗壮、管理水平高,能较好的发挥植株个体潜在生产能力地块,可以适当稀植。

3.3定植

定 植前1天将垄面浇透水,早晨或傍晚按株行距挖坑定植,注意定植前将草莓苗进行蘸根处理,药剂可选择咯菌腈+灭蝇胺+天 宝, 防 止 草莓苗带病虫入棚。栽前摘除秧苗的部分老叶,只保留新叶2~3片,可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成活。摘叶时不要擗叶,要留一段叶柄,以保护根茎。定植时草莓茎的弓背朝向垄沟,因为果穗由弓背方向抽生,可使草莓在同一方向结果,便于管理和采收。使根系舒展放入定植穴内,然后用手培土压实,应使新茎的顶部和顶芽的基部与地表平齐,做到“上不埋心,下不露茎”。

3.4定植后管理

栽完后及时开滴灌浇透水,此后3~4天内,最好每天再浇1次小水,可降低地温,有利于发新根。同时需加盖遮阳网,防止太阳曝晒,秧苗成活后再撤掉。还要检查栽深栽浅并及时调整。

缓苗后,要及时控水,见干见湿,控制秧苗徒长,促发新根。结合浅中耕除草,及时去掉老叶、残株及匍匐茎,使小苗均匀排列于畦面。注意去老叶不能太多,除个别匍匐在地膜上的老叶片外,所有的功能叶片尽量保留。苗木成活后追1次肥水,每667m2用N、P、K含量相同的水溶肥5kg配合翠姆菌肥施入。

4 适期保温及栽培管理

4.1适期保温

扣棚膜当夜间温度降到5~8℃,白天日平均温度16℃时,开始扣棚膜保温,唐山地区在10月初。棚膜为3幅,有上下帘和中间大膜。

覆地膜秧苗成活发新根后覆黑色地膜,为降低棚室湿度,黑色地膜可全覆盖地面,草莓栽植1个月左右进行。

盖草若在最低气温接近0℃时。适时加盖草苫保持棚内夜间温度不低于5℃。

4.2温度调节

扣膜初期,晴天温度上升很快,及时通风,白天控制在18~23℃,夜间不低于10℃。现蕾初花期白天25~28℃,夜间8~10℃,此时夜温不宜过高。开花膨果期开花期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此时白天应保持23~25℃,夜间10~12℃,最低不低于8℃。果实采收期白天20~24℃,夜间5~8℃。

4.3湿度调节

温室扣膜以后,注意降湿和排湿,尽量干燥管理,特别是开花授粉期,湿度低于40%有利于花药开裂和花粉萌发。晴天中午前后一定要放风,放风时间长短依温度需要而定。浇水后加强通风,白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低温季节或雨雪天,可在中午短时小放风,尽量降低棚内湿度,预防病虫害发生。

4.4水肥调控

草莓前期需水较多,开花前10~15天灌水1次,随水追肥,以高磷肥为主,促进花芽分化。11月中旬进入盛花期一般适当控水。每茬追肥5~6次,缓苗后、盖地膜前、果实膨大期、开始收获期、盛果期、收后植株恢复期,每667m2每次5~7kg充分发酵的香油渣加10kg的N、P、K三元复合肥, 沟施, 一般生长前期每20天追肥1次, 以后每月追肥1次。

4.5植株调整

随时去除老叶病叶和匍匐茎,旺盛生长植株每株留10~15片新叶。并及时疏花、疏果,开花前每个花序留7~8个蕾,将尖端弱蕾摘掉。开花坐果后要及时疏果,每个花序保留5~7个。经常摘除采完果的花和多余的侧芽,只选留3~4个侧芽。

5 放置蜜蜂

11月5日进入初花期, 花朵开放10%左右,及时放置蜜蜂授粉,可减少畸形果。一般每333.5m2温室放置1箱蜂即可,蜂箱适宜温度为15~25℃,湿度低于50%,高温高湿会影响授粉质量。

6 病虫害防治

草莓易发生白粉病、灰霉病、叶斑病、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等病虫害。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总方针,抓好农业防治,增施有机肥,控制温湿度,空闲时间温室土壤太阳能消毒,温室上下风口张挂防虫网,室内悬挂黄板防治虫害等。减少农药的使用,确实需要药剂防治,可严格按照绿色农产品栽培技术规程限量地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农药,尽量优选烟雾剂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6.1病害

6.1.1白粉病

选用抗病品种,栽植密度不宜过大,在生长季节及时打去老叶、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生产后的老株拔除后集中处理。

6.1.2灰霉病

防止植株徒长,适当密植。避免氮肥过多,造成植株过于繁茂,追肥不宜过晚;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生产后的老株拔除后带出棚室外集中处理;开花和果实生长期,棚室内要及时通风,浇水适量,浇水后及时通风。

6.1.3叶斑病

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浇水适量;发现病株、叶、果要及时清除,集中烧毁或深埋。

6.2虫害

6.2.1蚜 虫

及时浇水, 防止 棚内过于干燥;及时摘除老叶,消灭杂草;阻隔驱避蚜虫,在棚室放风口处加防虫网防止蚜虫进入;早春季节张挂黄板诱杀,在离植株20cm左右的高度挂黄板,每667m2挂30~40张,根据粘虫效果及时更换。红蜘蛛 在草莓生长期间注意及时浇水,避免干旱;及时摘除老叶、黄叶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虫源传播。近几年,在棚室内放捕食螨对红蜘蛛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6.2.2白粉虱

及时摘除老叶、黄叶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虫源传播并采用黄板诱杀。空闲期土壤消毒在连续种植的棚室内,夏季休闲期必须进行土壤处理,消除土壤连作障碍,这是温室草莓绿色栽培成功的关键,时间是6~8月。

防治,土壤消毒防治土传病害每667m2撒施70kg石灰氮、撒后与粉碎玉米秧一起均匀翻入土中,南北起垄,灌透水并保持垄沟中有较多积水后,再用白色旧地膜覆盖,利于膜下产生50℃以上高温,密闭棚室一个月以上,此时正值全年太阳辐射能量最强,可以消除大部分或全部根结线虫、枯萎病等多种顽固性土传病虫害,达到高温杀菌的效果。

7 采收

7.1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大多为12月中下旬~翌年5月。 确定草莓适宜采收成熟度要依品种、用途和距销售市场的远近综合考虑。自由采摘以充分成熟时采收的品质和风味最好,果面着红色80%左右。

7.2采收方法

采收初期每2天采收1次,盛果期每天采收,轻摘轻放,采果时必须连同一段果柄摘下,放入包装盒内。包装盒不宜过大,容器要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6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