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为什么农家自己种蔬菜没那么丰收

长久以来,一直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往往听到某个蔬菜、水果主产区,获得了大丰收,甚至是蔬菜、水果几分钱一斤都无人问津,烂在地里,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城里的菜价依然高,市民还是买不起菜,这种奇怪的悖论却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不知道经常买菜的各位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为什么农家自己种蔬菜没那么丰收

笔者一直以来也很困惑这个问题,一边是菜没地方卖,一边是菜钱买,两者的差距真心的是让人困惑,我们所有人的菜篮子到底怎么了?

蔬菜进城的真正谜题?

相信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可以没有肉食,但是不会没有蔬菜,蔬菜作为良好的维生素补充剂可谓每家每户餐桌上都必不可少的东西。

过去,中国农业上有个很显著的现象,远离城市的农村种粮食,因为粮食好保存,所以种粮比较划算,靠近城市的郊区种蔬菜,因为城市对于每天蔬菜的需求量巨大,在郊区种蔬菜可谓是经济选择的必然结果。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蔬菜进城成为了我们身边生活中最奇怪的经济学难题,从蔬菜、水果的种植来说,过去的蔬菜、水果种植难度大,产量不高,成为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百姓的老大难问题,但是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蔬菜、水果在生产环节的问题正在被逐渐解决,除非是极度恶劣的天气情况,一般情况下,蔬菜水果的生产都不是大问题,只要天气年成好一些,获得丰收不是难事,但是丰收容易买菜难,蔬菜水果的销售并不掌握在农民手上,农民可能几分钱几毛钱就把自己辛辛苦种的菜给贱卖了,但是大城市中的菜价却是异常的昂贵,有的时候比肉还金贵。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劳动力的迅速减少

众所周知,农业是有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现在有了很多农业机械可以帮忙,但是在蔬菜、水果的种植领域,真正能够使用的农业机械并不多。并且随着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通过打工的形式融入城市,很多农村都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农村的居民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够干农活的劳动力可谓是少之又少。再加上收菜、拉菜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如果家中的老人并无太大的能力去工作,那么只有请人去帮忙了,但是农村本来就没有多余的劳动力,导致了请人帮忙的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农产品收购批发商大规模压价的话,请人帮忙就意味着赚不到钱,甚至是亏本,自然农民就会宁愿菜烂在地里。

2)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记得笔者在人大读研究生的时候,笔者的当代中国经济的老师在课上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北京的二环就是菜地,当时蔬菜和城市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市民每天都能吃到物美价廉的蔬菜,但是现在出了北京七环都见不到菜地,菜价不涨才怪呢?”这与这一点,笔者深以为然,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都市,整个城市的直径都达到了一百公里以上,但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几乎都不会有菜地的影子,这样,城市规模的扩大,让菜地从近郊搬到了远郊,再加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蔬菜水果的运输成本不断上升。蔬菜水果从地里到城里人的餐桌上的运输距离不断增加,就直接意味着汽油费、过路过桥费的快速增长,蔬菜的价格并不在其生产成本上,可能我们每吃一块钱的蔬菜,其中可能有50%都交给了各种运输成本。时间一长,菜农辛辛苦苦种菜保本都不易,甚至送出去还要赔本,那么为什么还要去卖菜呢?

3)流通环节过多

蔬菜水果从土地到居民的餐桌上,有着层层的流通环节,先是农民收菜上来,让后卖给城市的批发商,批发商可能会有多级转手,假设就是一级批发商,他从农村到城市再卖给城市的经销商,经销商再把这些菜转卖给超市、水果店、农贸市场的小贩,最终才会到居民的餐桌上。每一个环节的人工、水电等各类成本全部都要叠加到蔬菜的价格上面,经过这样的层层加价,蔬菜水果的价格想低都难。也许有人说,为啥农民不自己去城市卖菜呢?即使是自己拉车去城中摆摊卖菜,几个问题依旧难以解决,农贸车辆进城可谓是难度极大,好不容易进城了什么地方可以摆摊?城管又是一大难题。终于进了农贸市场,每个摊位高昂的租金却不是普通农民可以负担的,再加上蔬菜水果的保鲜、净菜的难题,真心成了老大难问题。

也许这几个原因可以初步解释蔬菜进城的谜题。

谷贱伤农的现实困境

接下来我们又要谈到后续的一个难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谷贱伤农问题。对于种菜的菜农而言,蔬菜水果的大丰收恐怕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丰收就意味着菜价极低,意味着极有可能亏本。

(新华网报道西红柿烂在地里)

这到底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蔬菜水果是一种生活中的生活必需品,这就意味着蔬菜水果的需求量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而且蔬菜水果的可替代性极高,也就导致了其价格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流动。作为关键性的问题是,相比于粮食的超长保质期,蔬菜水果的保质期很短,一旦某一种蔬菜获得大丰收,批量上市必然是市场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从而引发了真正的菜贱伤农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到底今年种什么蔬菜,农民会根据去年的市场收购价格来决定,但是并没有人去分配安排到底去种什么,那么一定就是去年收购价高的今年就优先种植,大量一窝蜂的跟风种植,最终的结果就是大量的积压囤积,结果收购价格一降再降,收购商寥寥无几。不仅是农民白白的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还造成了整体的市场供大于求,即使是蔬菜贱卖都没有人要的地步。

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城里人吃不到菜,甚至菜比肉贵,农村人白白付出,亏本伤心,而解决的思路却是迟迟没有。

各个国家的物价是和很多方面的原因有关的,韩国的国土面积小、自然气候又不好,蔬菜水果之类的种植难度比较大,最终价格高也很正常。

而且受到高温天气影响,韩国近期“菜篮子”价格上涨,菠菜上涨92%,生菜上涨62%。另据YTN电视台报道,连续炎热还导致当地西瓜供不应求、身价疯涨,大一点的西瓜一个卖到3万韩元,约合168元人民币。

一、韩国蔬菜水果的价格本身就比较高。

韩国国土面积比较小,适合种植的面积就更少了。由于他们国家的气候原因,大部分的水果都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普通人家能吃上热带水果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韩国水果相比于我们国家的水果,有些价格确实是贵了很多,特别是热带水果,甚至不少报道说韩国人到我们国家买水果就像我们到泰国疯狂买榴莲吃一样。

而韩国最贵的水果应该就是西瓜了,很多韩国明星都嫌西瓜贵,更不用说普通老百姓了。在韩国,一个正常大小的西瓜22800韩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135元左右。对于夏天吃起西瓜毫无负担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国家的西瓜正常价格也就是十几二十元左右,韩国一个西瓜的价格抵得上我们买十个左右的西瓜了。

二、今天天气影响,韩国的蔬菜水果又涨价了。

今年韩国国内受高温天气的影响,连续炎热导致西瓜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也大幅度增长。现在一个西瓜的价格已经可以卖到3万韩元了,约折合人民币170元。

难怪我们看韩剧中他们基本上不吃水果,至于西瓜更是从来没见过。原来在韩国蔬菜水果的价格都这么高,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消费不起啊。他们的饭桌上最常见的就是海带汤、辣白菜了,不过,这个辣白菜据说绝大部分也是依靠中国进口……

每一个国家的物价都是和居民的收入、国家的种植面积等有关的。像我们国家国土面积这么广,各种蔬菜水果都有种植的真的很少。从南方到北方,我们想吃什么都能吃得到,单纯靠进口的食物真的是非常少。

韩国这个国家我们受影视剧的影响,觉得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想吃什么有什么,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7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