ȫ???߲˼۸??
11月4日消息,近日,全国蔬菜价格明显大涨。一时间,“菜比肉贵”、“吃不起菜”等成为人们吐槽的话题。“菜篮子”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此,央地纷纷出台措施,稳定蔬菜价格,保障市场供应。
10月以来,全国多地菜价持续上涨,个别蔬菜品种甚至“身价”翻倍。据商务部监测,10月18日至24日当周,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5.62元,比前一周上涨12%,其中西兰花、茄子和菜花批发价格分别上涨26.8%、24.7%和24.6%。针对蔬菜价格波动,为了确保百姓的“菜篮子”拎得稳,近期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供稳价。
灾害性天气等致蔬菜减产市场供需偏紧
据农业农村部10月29日发布的“第42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周价格行情监测报告”显示:蔬菜价格以涨为主。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54元/公斤,比上周上升13.5%。
事实上,不仅如此,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近几周的周监测报告均显示,19种蔬菜均价呈环比上涨态势。
“近期蔬菜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是秋季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强降雨和连续降雨的影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产。有一部分蔬菜是因受淹而出现减产,所以到现在为止,秋季蔬菜供应仍处在一个相对短缺的时间段。”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负责人刘通称,过了这个时间段,到了冬季蔬菜上市的时候,供应状况会比现在有所好转。
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前期灾害性天气导致北方产区蔬菜减产“断茬”,市场供给阶段性偏紧,此外,蔬菜跨区域调运增多、农资价格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菜价。
部分“菜篮子”产品价格下降,降价信号已现?
值得注意的是,从农业农村部近两日发布的数据来看,部分“菜篮子”产品似乎有了降价的信号。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1日,“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31.53,比上周五下降1.09个点。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75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3.7%。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46个品种中,与上周五相比价格降幅前五名的是菠菜、油菜、西葫芦、菜花和黄瓜。
11月2日,“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31.04,比昨天下降0.49个点。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75元/公斤,与昨天持平。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46个品种中,与昨天相比价格降幅前五名的是油菜、巨峰葡萄、西葫芦、白萝卜和黄瓜。
从市场情况来看,刘通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一些涨幅较高的蔬菜最近降幅都比较大。他举例表示,一周之前,小菠菜在新发地的批发价在7-7.5元之间,现在的批发价已经降到2元左右。油菜前一段时间市场批发价一般是2.5-3.5元之间,现在的批发价则到了1.3-1.8元之间。
不过,他也表示,前一段时间涨幅过大的蔬菜,有一部分降了,有一部分还没有降,还需要缓过来。比如受淹的时候缓过来的,或者是后续产地能够接上的蔬菜,价格就下降了,要是没有缓过来,就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以团生菜为例,前一段时间涨价涨的比较高,当时我们市场价都到过7-8元,最近这段时间回落了一点到了5-6元。但是它的价格和往年同期比还是比较高的,价格真正回落还需要一段时间。”刘通称。
央地齐出措施,稳菜价、保供应
小菜篮里有大民生。为了让老百姓拎稳“菜篮子”,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措施,稳定蔬菜价格,保障市场供应。
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支持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蔬菜、粮油、畜禽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长期供销协议;耐储蔬菜要提前采购,锁定货源,做好本地菜与客菜之间,北菜与南菜之间、设施菜与露天菜之间的梯次轮换和衔接供应。
10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对抓好秋冬蔬菜生产进行安排。要求各地要按照提高自给能力和保障均衡供应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蔬菜品种结构、生产规模,特别是安排好冬春淡季的市场紧缺品种和上市档期。加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信息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市场预期,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地方层面,北京出台措施表示,将免除主要批发市场蔬菜和部分水果进场交易费用,做好北京市今冬明春蔬菜等保供稳价工作。
天津启动政府储备菜投放,保障蔬菜市场平稳运行。储备投放品种有土豆、洋葱、冬瓜和娃娃菜,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广州为加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信息互通共享,正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市场预期。
张晶分析,考虑到今年菜价普遍偏高,种植户扩种意向较强,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马铃薯等耐储蔬菜量足价稳,今冬明春蔬菜供应总量是有保障的。随着冬季蔬菜11月上中旬上市量增加,蔬菜供应偏紧的局面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价格也有望相应回落。
北京:免除四个批发市场蔬菜进场交易费
11月1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为每公斤3.92元,比10月1日上涨56%,比去年同期上涨55%。这两天菠菜、黄瓜等部分蔬菜价格有所回落,像菠菜批发价为每斤2.5元左右,比上月下降一半以上,但是团生菜、大白菜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蔬菜商户王学伟说:“大白菜价格每斤1.2元,比去年上涨了两倍,主要原因就是产地受灾、雨水大,农产品减量。”
北京自11月1日19时至明年3月15日19时,对新发地等4个批发市场免除整车运送蔬菜进场交易费用。因此,进到批发市场只需登记车辆信息、货物品种、商品重量等信息,无需缴纳进场交易费,这样蔬菜成本会有所降低。蔬菜商户王学伟算了一笔账,一吨白菜进场费40元,一车进门费400元,免除进场交易费用后,一斤白菜降二分钱。
北京新发地市场负责人童伟介绍说,一方面我们免除蔬菜进场交易费,另一方面加大产销对接,像云南、广西、福建冬菜供应量将增加20%左右。预计在11月中旬,蔬菜整体供应偏紧的状况转向平衡。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蔬菜具体到单一品种,还会呈现涨跌互现的状态。
天津:启动政府储备菜投放
从11月2日起,天津市商务部门面向全市投放部分政府储备菜,投放价格均低于市场价格。本次储备投放的品种有土豆、洋葱、冬瓜、娃娃菜,首日货源投放量超过200吨。目前,天津市已准备货源约4000吨,将一直持续投放到11月14号。
在天津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投放的蔬菜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格的40%左右。市民刘先生说:“菜价便宜多了,像冬瓜以前得两块多三块多吧,现在1块3感觉真的是挺便宜的。”市民李女士说:“今天的土豆、洋葱都便宜一半,品质挺好。”
广东:加快轮种速度引导蔬菜生产
为应对蔬菜价格上涨,广东省农业部门日前启动全省“菜篮子”周报监测机制,并引导生产基地加紧种植和采收蔬菜。在广州市增城区的一家蔬菜生产基地,当地农业部门指导种植户加快轮种速度,晚稻刚收割完就种下了今冬首批蔬菜。这个基地比往年增加了500亩蔬菜种植面积。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副处长文飞介绍,目前第一批冬种蔬菜已经播种,预计11月份将陆续上市。11月广东的气温相对稳定,利于冬种蔬菜生长,预计全省冬种蔬菜产量超1000万吨。
青海西宁:疫情期间蔬菜供应有保障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蔬菜的自给率不高,主要靠外省份调入。在青海省西宁市的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产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蔬菜通过一辆辆货车运输到这里,以此来保障西宁市民的“菜篮子”供应。
蔬菜批发商介绍说,现在每天的销售量与本轮疫情发生前相比下降了约三成,蔬菜批发价较本轮疫情发生初期也出现了下降。蔬菜零售商刘建军说:“前两天价格太高,批发价就是两元每斤,零售价就要卖2.5元每斤。今天现在的批发价1.2到1.3元,零售价大概在1.5元每斤。”
“青菜价格一个晚上翻了一倍,昨天还是每斤2元,今天变成4元了”“一斤菠菜要卖15元”“猪肉也在涨价”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上海市民发现菜价有波动,而且全国各地都出现类似情况。有自媒体将此解读为“这是物资短缺的信号”。这是真的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查证发现,蔬菜价格上涨不假,但与“物资短缺”关系不大。
菜价为何涨?
全国蔬菜价格变化,主要与近期全国多地降温降雨有关。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表示,进入9月后,寒潮和持续降雨天气对全国主要蔬菜产区造成一定影响,蔬菜供需偏紧,秋冬季蔬菜价格创下历年来新高。
按照往年采收情况,随着天气转凉,山东寿光、河北张家口等北方蔬菜主产区逐渐进入收尾期,产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各地地产蔬菜和南方产地蔬菜批量上市,加上运输保鲜费用降低,全国蔬菜均价通常呈小幅下行趋势。
但今年9月下旬以来,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并迅速降温,导致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
上海部分农产品批发商也表示,本轮蔬菜价格上涨与“南北衔接断档”有关。以菠菜为例,本来这段时间供应上海的菠菜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山东聊城。但当地菠菜基地受淹,使得批发商转从其他产区寻找供应商,从而提高了价格。
菜价什么时候跌?
受天气和供求变化影响,菜价涨跌是常态。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公开信息,目前南方产区的蔬菜长势良好,大部分能按期上市,这将推动菜价回落至常年同期平均水平。只是在短期内,部分蔬菜品种可能还会上涨,但大趋势是回落。
就上海地区的蔬菜供应看,根据往年规律,从9月底开始,上海客菜供应将从北方产区逐步转移到南方产区,今年北方产区提前收尾,才导致菜价上涨。
不过,客菜和本地菜的供应量都在提升。
光明食品集团下属西郊国际、江桥市场、江杨市场等三大一级批发市场反馈称,经梳理排摸,目前海南、云南、广东、福建等本市主要蔬菜供应的南方产地菜源均有保障。同时,三大批发市场正加大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组织辣椒、娃娃菜、豆类等花色蔬菜,从山东、河北、内蒙等地组织大白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从云南和福建等地组织西葫芦、笋类、绿叶菜等蔬菜,丰富近期的蔬菜市场供应。
地产蔬菜的供应也将增加。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表示,9月以来,天气逐渐转凉,有利于地产蔬菜生长。秋冬是最适合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生长的季节,产量高,品质好。
物资缺不缺?
官方统计还显示,菜价变化与天气变化和不同产区产期衔接有关,但这并不代表物资短缺。
首先,目前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并非年内最高。10月22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4.92,“菜篮子产品价格指数”是127.66,“粮油产品价格指数”是108.6,环比前一天均略有上升。但如果放在全年看,以上指数并未处在最高位,最高位出现在今年2月,该指数在今年1月和3月也均高于目前水平。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是综合测度和全面反映我国农产品批发环节价格整体水平及其变化的指数体系。该指数基于全国200余家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各类农产品价格数据,重点体现鲜活农产品、粮油产品在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平。
其次,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在涨价。记者查询了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最近7日(10月15日至10月23日)主副产品价格,其中蔬菜价格整体上涨幅度较大,肉类和禽蛋呈小幅上涨,但水产品、水果和油价均保持稳定。
其次,各种主副食品生产供应充足。农业农村部表示,全年粮食有望高位增产。其中,夏粮量质并增,产量2916亿斤、增加59.3亿斤。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37.3%,提高1.5个百分点。早稻实现增产,产量560亿斤、增加14.5亿斤,连续两年增产。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已近八成,近期的连阴雨对产量影响总体有限。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菜篮子”产品也数量充足、品种丰富,市场稳定。其中,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生猪存栏4.38亿头,均相当于2017年年末水平。牛羊和家禽平稳发展,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加4%,牛奶产量同比增加8%,水产品产量同比增加3.8%。蔬菜水果量足价稳,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水果市场供应增加,价格小幅回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8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