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国外有什么农业发展模式,能够让我们借鉴?

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虽然国情和气候等各种因素导致各国农业发展情况不同,但有些好的农业发展模式却是值得借鉴的。今日让我们来聊聊国外最成功的三大现代农业模式。

国外有什么农业发展模式,能够让我们借鉴?

第一种

人多地少资源稀缺型

▼代表性国家:荷兰

野花和日出时的荷兰风车

传统的荷兰风车

典型的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荷兰人多地狭,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称世界之最。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依靠精耕细作,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的小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出口更是高居世界第一。

▼代表性国家:以色列

灌溉系统的功能

在以色列灌溉

除荷兰外,值得一提的国家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利用。以色列节水农业发展水平居世界第一位,平均每立方水可产2至3公斤粮食,是我国的2至3倍,水肥利用率达80%至90%。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口。

第二种

人少得多劳动力短缺型

▼代表性国家:美国

结合种植大豆;美国马里兰州的laytonsville

农业-田野工人移植花椰菜幼苗/伦坡,加利福尼亚,美国。

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广泛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土地近2.4万亩。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难以发展。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350万人,但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与美国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都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第三种

土地、劳动力适中型

▼代表性国家:法国

Senanque 修道院

美丽的老庄园与葡萄园包围

典型的国家是法国。这类国家一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了“一加一减”的做法。“一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且享有国家一次性发放的“离农终身补贴”,同时,还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除此之外,法国还实行“以工养农”的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并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

现在,困扰法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目前,法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如何借鉴日本"小而美"的有机农业模式

国外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过程

①远期交易时期一一解决季节性供求矛盾问题

19世纪30-40年代,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谷物集散地。为了缓解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和价格剧烈波动,连接供求的中间商迅速增加。中间商设立仓库,缓解了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但承担很大价格风险和囤积资金不济的风险。中间商探索出了远期交易模式,在购入农产品后,立即到芝加哥并与芝加哥的加工商或销售商签订第一年春季的供货合同,以事先确定销售价格并确保利润,合同还能以抵押形式帮助中间商获得银行贷款,以确保农产品购买和库存费用的及时供给。

②远期合约交易时期一一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

随着农产品购销范围从芝加哥扩展到全美甚至欧洲,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急需解决。中间商都想寻找一个集中信息的场所,以便及时了解供求行情和价格信息。为此,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成立。CBOT 发展初期主要是为买卖双方提供相互见面、交流信息、洽谈业务和达成交易的场所。CBOT 于1851年正式引入农产品远期合约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小仅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即期交易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有助于保持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而且使农产品买卖双方相互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③标准化期货合约时期一一解决农产品远期合约非标准化问题

由于农产品远期合约从签订到实物交割的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价格不断波动,买卖双方都希望能自由转让以规避价格风险或者把握获利机会,一些资金雄厚的商人也因农产品远期合约买卖存在获利机会开始参与远期合约交易。为了克服农产品远期合约非标准化给这些交易带来的很多困难,CBOT1865年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取代远期合约,之后又实施了保证金制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由此诞生。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日本有机农业经营以小规模农场和农户占多数,有机农业主要以农作物栽培为主,有机畜牧业发展相对比较薄弱。在实行有机栽培的作物中,有机稻米占50%,有机蔬菜占35%,其余为有机水果、有机茶和有机奶肉蛋等。除有机农产品外,日本还有各类特别栽培的农产品,如无农药、减化肥栽培的农产品,减农药、无化肥栽培的农产品,减农药、减化肥栽培的农产品等等。其栽培面积是有机农产品栽培面积的3~4倍。日本有机农业比较注重精耕细作,强调有机农业的功能和提高农产品的自给率,提倡减农药、减化肥的生产方式。

日本有机农产品销售的最大特征是重视直销。

上世纪七十年代赴阶段,日本有机农产品流通主要采取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结合的办法,即成立产销联合组织,其主要优势在于使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面对面的相互信赖”关系。1985年随着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地方出现了专业配送有机农产品的流通组织,也有一些地方依托生协实行专业配送,这样流通配送覆盖面不断扩大,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买到有机农产品。1996年以来,日本市民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外有机农产品也大量进入日本各地,因而日本有机农产品流通进入了多元化流通时期。

其流通的主要形式有六类:

①直销:以产销联合体为主要销售形式;

②宅配:以专业流通配送到户为主要销售形式;

③配送:以生协为运作主体,以配送为主要销售形式;

④专柜:大卖场、超市与有机农场进行订单销售;

⑤专卖店:以连锁专卖店的形式进行销售;

⑥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与有机农场进行订单销售。

从总体上看,在日本有机农产品流通与消费方面有以下四个特征:

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据预测,日本的有机食品市场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受疯牛病、口蹄疫、O157大肠杆菌等影响,日本市民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新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80%的市民都把食品安全作这第一选择。

②鼓励宅配销售方式:日本政府和各类协会都鼓励有机农产品宅配销售,专业配送组织或生协与有机农产品者或组织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由配送组织或生协定期收购并在配送中心加工、分装,然后将分装成箱的有机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或送到分送点,再由分送点分发给周围的消费者。产品销售后的利润,70%给生产者,20%给配送组织或生协,10%给分送点。配送组织或生协在销售上多采用会员制的办法,并根据各会员每年的消费数量,将一小部分利返回经消费者。

③推行订单销售:大卖场或超市与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鉴订销售合同,有机农产品销售实行专柜化。如JUSCO商社在日本设立了200多专柜销售有机蔬菜,1996年销售额为30亿日元,1999年达60亿日元,2000年超过300亿日元。伊藤忠商社与山梨县大泉村300多家农户实行订单有机农业,2000年有机蔬菜销售额达100亿日元。

④加强产销沟通交流:为了促进有机农品的流通与销售,日本十分注重加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沟通,通过多种形式在两间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各地的有机农业协会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有机农业节、有机农业体验教育、印刷分发宣传资料、举办有机食品品尝会、演讲会、开展有机农业相关调查等,从多个侧面加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从而调动了不少消费者主动参与有机农业活动,并为发展有机农业献计献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3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