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姓起源和来历:炎帝后裔担任农正官以祖先官为姓
农姓是比较常见的中华姓氏,总人口可达42万,但还排不进百家姓的前两百名,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神农氏,他的儿子炎居,承袭了神农为号,子孙以祖先号为姓,二是源自官职名,比如上古时期负责农耕管理的?农正?,后裔以官为姓。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比如苏农氏。
农姓最早源自炎帝,传说炎帝神农氏的子孙承袭了神农封号七代,他有一个儿子叫做柱农,也叫做炎居,从这一代开始就逐渐形成了农姓氏族。并且神农氏后人在西周初期也有担任农正官的人,所以他们的子孙也有部分以祖先官为姓,最终形成了农姓一脉。
2. 源自官职名农姓大部分都是源自官职名,按照《史记?三代世表》的记载可知,尧帝时期就设立了一个掌管农政的官职叫做?大农?,等到西周时期就设置了?农正?,主要负责记载农事的气候、收成、存储以及管理等,最终这些官吏的子孙当然也就以祖先官职为姓,形成农姓一脉,并且因为?农正?全称为?春扈氏农正?,所以也有部分族人改为扈姓或者春姓的,这也是扈姓起源和来历的一种。
3.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农姓中也有不少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其中包含了蒙古族、羌族、壮族、满族等,最典型的就是羌族,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一个苏农氏的羌族部落,当时这一脉的羌族人也就以部落名为姓,最终简化为单姓农。还有蒙古族的?贞部落?居住地的含义叫做?农家七间房?,因此定居在此的贞部落军民都汉化为农姓。
农姓的人口数量和分布农姓属于少见姓氏,但是相较于稀有姓氏来说更加常见,在宋代的百家姓中只能排到第320名,目前全国的农姓族人也只有40.6万人,仅占到全国总人口的0.025%,还有部分农姓族人则位于海外。农姓主要集中于山西省代县、河曲、广西省等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要跑到农村当农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要跑到农村当农民?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
不错,现在确实有很多城里人想去或者已经去了农村,但他们这种“农民”,与真正土里刨食的农民,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第一种,是土地流转大户。他们看准了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抓住了机遇,再加上地方政府为开发当地资源,也有意与这些资本大佬合作共赢,所以,近年来自然生态农业绿色农庄遍地开花,成为农村新风景。
第二种,是成功人士在农村建的落脚处。平时有人打理着,一年中总会抽一点时间,带家人朋友过来休闲一下。种种菜,钓钓鱼,呼吸新鲜空气,与大自然亲近一下。
第三种,是农村出去的农二代农三代,老家有老屋,有老邻居,根就在这里。他们即使在城市有再好的工作,事业成功或落魄,都不会丢了祖屋。每年回家打扫一下,住几天。很多农二代的习惯,过年还要回农村老家,与村里人一起团拜,他们觉得这才叫过年,是好日子。
第四种,城市中失业的人,也向往农村。只要有一块地,哪怕不大,只要勤劳,就能种菜种粮,以最少成本养活自己。而且农村田野广阔,是天然的宝库,野菜野草都是珍贵药材,树上地里各种野生果实,都是珍馐美味,勤快些,然后城里有关系,总能找到活路。不像大城市,出门就是水泥路和楼房,不能吃。
农村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这是优势。可就像农民所说,这些不能换更多的钱供孩子上学,所以为了钱,农民才背井离乡离开故土,这也是万不得已。
远方的,才是目标。不是我们一心奢望远方,而是那里才有我们生命中需要的。
爱往农村跑的城里人,他们的心态,与真正的农民真的不一样。
农村农民农业,民谚民俗民风。欢迎关注阿兮随笔交流互动,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3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