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油菜进库是什么价格
2009年油菜籽收购价格走势及成因分析
预计2009年荆门市的油菜籽价格稳中略涨,但难以走高,据调查,开秤价格在1.7元/斤,截至6月3日,湖北日月油脂等公司收购价格升至1.82元/斤(对菜籽品质不作要求,不分杂质,不要求水分含量达标),但后期上涨空间有限。主要原因:
一、市场因素决定,价格难以持续走高
据了解,油脂行业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受供求、成本、终端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1)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油菜籽收购价格博弈已移师全球,今年进口油菜籽价格先降后升,国际豆油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商务部4月24日发布大豆、油菜籽进口预警通报显示,前4个月累计进口大豆约1400万吨,增长近40%,油菜籽约90万吨,增长近1.2倍,创历史最高进口量。3月份,加拿大油菜籽到我国口岸的完税价格每吨为3460元左右,比国内油菜籽进厂价低53元,价差继续缩小,已连续5个月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美国墨西哥湾豆油离岸价每吨646美元,折人民币4412元,比我国山东地区国产豆油价格低1986元;到岸税后价每吨为6235元,比当地国产豆油出厂价格低183元。4月份,进口油菜籽价格扭转了连续5个月低于国内的趋势开始走高,进口豆油价格仍低于国内。加拿大油菜籽到岸税后价每吨为3689元左右,比国内油菜籽进厂价高289元;美国墨西哥湾豆油离岸价每吨769美元,折人民币5254元,比我国山东地区国产豆油价格低1511元;到岸税后价每吨为6588元,比当地国产豆油出厂价格低176元。国内油脂企业收购油菜籽积极性不高,增加进口油料的加工量。
(2)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7年底至2008年6月国际石油价格猛涨,迫使生物燃油需求量增大,油菜籽期货价格攀升到1.6万元/吨的高位,造成国内油菜籽收购从2007年的1.75元/斤窜到2.75元/斤的不正常价位,7月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价格曾一度跌落到1.2元/斤,国家增加了125万吨的油菜籽储备量,按2.0元/斤进行收购。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仍未见底,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生物燃油已经失去其优势地位,生物燃料的替代需求下降。另外,受金融危机影响,油脂油料消费将出现下滑,企业的停产、关闭和农民工的返乡,都将对油脂油料的需求大打折扣,再加上受2008年价格暴跌的冲击,企业被高价油菜籽“套牢”,食用油遭遇行业性亏损,而我省就有95%以上油厂亏损。如荆门环星油脂公司总经理许卫国称,去年公司油菜籽加工亏损了1000多万元。因此,油脂中间商和零售商都将会保持低库存,这将会影响整个市场的消费下滑。
(3)终端食用油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对油菜籽收购价格走高产生消极影响。近期荆门市散装菜籽油4.32元/500克,散装色拉油4元/500克,金龙鱼调和油54.9元/5升,分别比同期下降40.33%、42.9%、24.1%。而今年由于气候因素,油菜籽含油量比2008年普遍低1-2个百分点,按3斤油菜籽榨1斤油计算,则油菜籽收购价在1.7元/斤左右是适合的。
(4)收购价格已与期货交易价格基本持平。2009年6月4日收盘时,国际菜籽油期货交易价格为7900元/吨左右,这意味着,企业如果按照1.85元/斤收购油菜籽加工,基本上属于保本,利润空间有限,故后期收购价格上涨幅度不大。
二、国家政策托市,价格不会大幅下降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在湖北、四川、安徽、江苏、湖南、河南、贵州、江西、青海、陕西、浙江、甘肃、重庆、内蒙古、云南、新疆、西藏等17个油菜产区对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同时确定今年油菜籽托市收购价格为每市斤1.85元。其中,冬播油菜产区托市收购期限为2009年6月1日-9月底;春播油菜产区为2009年9月1日-12月底。此次临时储备,国家没有明确储备数量,表明将实行无限量收购。
综上所述,油菜籽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一方面国际油菜籽价格的低位运行,国内油菜籽市场收购弱势局面仍将延续;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需求大幅减弱,再加上今年油菜籽处于丰年,油菜籽收购价格下行压力较大,考虑到国家对农民增收力度的加大,在国家收储政策的支持下,预计荆门市油菜籽市场价格不会出现下降,但也难以走高,去年前高后低“过山车”式的价格走势不复存在。但农民想达到2008年2.5元/斤以上的收购价格,也是不现实的。
三、种植油菜与小麦效益分析
今年种植油菜,理论单产146.73公斤,按1.82元/斤收购,每亩效益534.1元,亩平投入(含人工)456.3元,亩平纯收入77.8元,如不计人工成本258.03元(投工6.57个,每工折价41.69元),则亩平收入为335.83元。
今年种植小麦,理论单产282.5公斤,按0.83元/斤收购,每亩效益468.95元,亩平投入(含人工)378.38元,亩平纯收入90.57元,如不计人工成本128.45元(投工3.4个,每工折价41.69元),则亩平收入为219.02元。
2009年种植油菜与小麦相比,亩平产值多65.2元,如果不计人工成本,亩平纯收入比小麦高116.81元。
四、应大力宣传发展油菜生产
一是种植油菜能培肥地力,小麦需肥量大,消耗地力较大。二是油菜成熟期比小麦早,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种,特别有利于中稻抢抓季节、早栽获高产。三是推进订单生产,创建双低油菜品牌,可适当提高油菜籽的收购价格。四是大力推广油菜“一菜三用”,提高油菜的比较效益。
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怎样保证我们的生活质量?
一直表现着“结构性上涨”的显著特点,即以食品类价格为重要推动力。全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1个百分点,占全部涨价因素的85%。其中,猪肉价格全年平均上升48.3%,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猪肉和蔬菜价格分别上涨58.8%和13.7%,而非食品类价格仅上涨1.5%。
价格上涨缘故1、造成食品价格上涨较快的起因是猪肉价格上涨较多。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周期性波动、疫情和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猪生产下降,供应偏紧。猪肉价格上涨,又带动了牛肉、羊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此外,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也使这轮物价上涨呈现“输入型特征”。国际粮价持续上涨,芝加哥期货市场两年累计,小麦价格上涨190%,玉米价格上涨110%,大豆价格上涨95%。再加上石油等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国内企业生产运输成本,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2、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周天勇教授认为还有两个特殊原因的影响,一是春节、元旦两节期间,正值城乡居民集中采购的节日消费高峰期,二是雨雪灾害既加剧了一部分农产品的短缺,也导致了运输成本的上升。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1月份CPI比去年12月份上涨了1.2%。
常用“良好干涉”对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加强监管、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今年以来,调控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有关部门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部分重要商品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近来,国家为保证国内粮食供给,对粮食出口加征了关税。
周天勇教授提出,还应该从三个方面继续加大调控的力度。
1、加大国内供给。国家应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支持的力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毕竟一家一户分散式养猪、一两亩地的种植蔬菜,成本费用很高,不容易赚钱。为了应对暂时的短缺,可以采取增加反季节蔬菜的种植等办法。加大供给要重视解决运输环节的问题,一要通畅,二要少收费、少设卡,防止公路收费越来越多,摊入运费进而推动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2、政府要有更多作为。在国际市场价格比较平稳的时候,应适当进口一些粮食等资源性消费品。另外,要建立农产品储备机制,筹集一笔农产品调节基金,在农产品价格低迷时用保护价从农民手里收上来,以备农产品紧缺时投放市场。通过这种多时收、少时放的方法来达到调节供应、稳定价格的目的。至于临时价格干预,只能是临时的,而且这更多是一种威慑,实际的效果还有待观察。政府应该更多地采用一些良性干预的办法,如及时发布准确的市场价格信息,以指导农户的种养,等等。
3、通过货币政策等来调控需求。在物价高涨时,要适当提高存款利率,以鼓励储蓄,收敛消费规模。要控制信贷规模,因为信贷投放中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工资进入消费领域。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回收流动性。
由于价格上涨影响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政府应该继续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而要跑赢物价,周教授认为应该通过鼓励创业来增加企业、增加就业,这样才能使人们的收入增长能够快于物价增长。
防止通货膨胀1、对今年的物价走势,周教授的分析是,2月份的价格很难出现大的回落,对今年物价上涨要有一定心理准备。2008年影响物价的不利因素,一是去年的翘尾因素,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石油、土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升。此外,国内理顺成品油价格以及煤电价格的倒挂,也会带来价格的上涨。
2、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订的方针,今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经过几十年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供给能力极大增强,虽然物价一时走高,但这个生长并不是总供给格局发生逆转和恶化的必然结果。这是我们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5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