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模式分析
分析具体原因如下:
1、是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够完善。中国人吃熟食的习惯决定了居民对食材质量要求较低,使食品物流企业在食品的储存、运输、配送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关心食品流量和成本,疏于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在交接过程中又缺乏严格的物流质量标准和检验手段,使生鲜易腐低温产品“断链”和“不冷”成常态。目前中央、地方和各行业出台冷链标准多达上百项,但推荐性的标准居多,通用性、强制性标准较少,产生了很多不规范现象。例如,在冷链食品方面,除了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速冻食品物流规范》外,还有《蓄禽肉冷链运输管理技术规范》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等,诸多标准没有形成体系,存在重复、交叉等现象。
2、是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尚未配备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手段,缺少“断链”监管。
3、是生产体系不成熟。冷链产品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制约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进程。目前,农业在现代技术的应用和“最先一公里”分拣、预冷方案的实施方面效果不佳,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使冷链环境增多,流通成本上升。以农产品为例,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但务农劳动力仍然数量庞大,经营耕地规模10亩以下的农户数仍然超过2.29亿户,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4、是缺少引领市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布局。2015年,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的总收入仅占全国冷链物流产业总收入的10%,总体呈现规模小、集中度低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特点。目前,冷链物流以单纯的运输型企业占主流,综合型和供应链型的企业较少。冷链物流存在设施陈旧、利用率低、信息化滞后、流通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最后一公里”仍然是以“冰袋+塑料泡沫箱”为代表的传统手段为主的流通模式,以及冷库以货物存储为主要功能,往往不具备分拣、流通加工等能力,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的有效提高。
5、是政府扶持不足。在技术培训、管理咨询等方面政府可以有所作为。以美国为例,政府不但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教育,农业部还配备大量人员专业从事农业信息统计,对各地的农场农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等指标进行长期跟踪,采集的信息经过汇总整理,由政府定期向社会发布,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什么是冷链?
首先,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其次,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第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四,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我国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冷链是指某些产品,为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和变质,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各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这条“链”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初级农产品,如蔬菜、蔬果、肉、禽、蛋、奶、水产品,以及花卉产品等;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冰淇淋、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料等;还有特殊商品,如药品、疫苗等。当然,这其中与我们生活交集最密的还是冷链食品。
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食品,比一般普通冷藏食品的贮存期长一到数倍,通过流通环节控制温度,能有效降低微生物生长和食品腐蚀;同时,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可通过气体调节的方法,抑制果蔬采摘后的呼吸状态,从而达到果蔬保鲜的效果。可以看出,冷链物流对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冷链物流的构成:
冷链物流的构成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及冷却、冷藏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藏销售几大环节,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温控保温”,其中包括对储藏物品的湿度、温度有精确要求的恒温恒湿冷库和起到气调保鲜作用的“气调冷库”。
所谓气调保鲜,就是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由21%降到3%-5%,在冷库的基础上,添加一套气调系统,利用温度和控制含氧量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达到果蔬采后的呼吸状态。
而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食品的装卸操作,是非常重要也是难度较大的一步。冷藏、冷冻物品时要对卸货车辆与卸货仓库进行密封处理,保证卸货期间食品温度升高控制在允许范围,并且卸货作业中断时,要即时关闭运输设备厢体门,保持制冷系统正常运转。
在以上各环节的精密配合下,冷链食品才能快速、安全、顺利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7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