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经济怎么了
一、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政策失败后又转向彻底自由主义的极端
按照经济学原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各国的经济管理实践过程中,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政府和市场兼而有之、互为补充的方式,不同点在于:”是市场多一点,还是政府多一点。“
20世纪80年代末期,阿根廷政府强势干预经济,实行保护主义发展模式。然而,无论是阿根廷军政府,还是以梅内姆为代表的民主政权以及新的改革派,都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兼顾二者的发展。
以至于出现了为了主张社会公平而忽略了经济发展目标,为了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而又忽略了社会公平,而社会发展失衡又反过来加剧了经济动荡,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衡量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看社会发展水平是否提高,人民生活是否改善。数据显示,阿根廷1970-2009年这40年间,有15年人均GDP指数出现负增长,而且平均5年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贫困化程度很高,收入分配失衡,社会阶层固化,中产阶级萎缩,官场腐败现象严重。数据显示,阿根廷最富有人群的收入大约是最贫穷人群收入的120倍。在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排行榜中,阿根廷除了1995年得分为5.24分以外,其余年份的得分从未超过3.5分,属于全球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
实际上,从历史上来看,阿根廷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历史太短,国家制度建设不成熟且不完善,以至于中央政府的许多政策难以落到实处。而且阿根廷政府更迭速度太快,缺乏基于从长远发展考虑的经济政策。
对于经济改革没有采取平稳、渐进式的方式,而是采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冒险激进方式,因此导致阿根廷的经济发展缺乏社会环境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难题无法得到解决,国家由此长期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二、金融政策失误,长期依赖外债来发展本国经济
一直以来,阿根廷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外债,以至于债务无限度地扩张导致阿根廷于1982年和2001年曾爆发过两次债务危机。阿根廷政府盲目对外大量举债以弥补国内巨大的财政赤字,最终导致国家债务破产和信用破产。
在上世纪80年代,阿根廷每年的还本付息占出口的比例基本上都超过了50%,外债总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在1987年达到了717%的历史高点,大量的外债与其偿付能力完全不匹配,以至于2001年阿根廷经济危机爆发后,政府不得不宣布暂停支付1321亿美元的政府债务,国家信用严重受挫,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外逃,促使其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阿根廷央行对于金融政策的掌控存在问题,常年滥发货币,本国货币比索汇率经常出现大幅波动,国际市场对于阿根廷比索普遍缺乏信心,而本国企业和民众也都养成了储蓄美元的习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通胀居高不下,汇率频繁波动的局面,阿根廷政府采取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但是,联系汇率制度的实施是要以充足的外汇储备为基础的。而阿根廷出口创汇能力低下,最终外汇储备耗尽,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崩溃,投资者信心丧失,大量外资出逃。
另一方面,阿根廷政府在政府干预政策失败后,又盲目转向彻底自由主义。对外资不加限制地彻底开放和贸易自由化,导致国家经济命脉落入外国资本手中。
梅内姆政府执政后大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和数量限制,而对出口税收的减免却中止实施。这就对民族工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导致外资基本上控制阿根廷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
三、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发展停滞不前
农业和畜牧业一直在阿根廷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其对外贸易主要依赖于农牧业初级产品的出口。虽然阿根廷已经建立起自身的工业体系,但工业发展水平滞后,制造业不发达,未能完成产业升级,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较大差距,工业制成品依然大量依赖进口。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应该全面综合发展,毕竟目前全球经济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体,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利益关系和竞争关系。
国家经济过于依赖于某些单一产业的发展,不仅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而且难以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经济高度于能源出口的弊端就已经暴露无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7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