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2017年农村电商行业分析报告

农村人口数量下降、网民人数增加,农村电商零售额在全网比重上升

2017年农村电商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从城乡结构看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减少1312万人;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率大大提高,网民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虽然农村人口数量下降,但2017年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7%,规模为2.09亿,

较2016年底增加793万人,增幅为4.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6%。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农村地区网民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已提升至47.1%。

近年来,农村电商整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2015-2016年农村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了一倍有余。 数据显示,

2017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同时,近年来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占全网网络零售额的比例不断上升,2017年达到17.35%。

四年来,全网电商零售额增幅超200%,而农村网络零售额翻了六番,加之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在全网零售额的占比不断扩大,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视度和支持力度。

农村电商网店增长带动就业,特色化、品牌化、智能化是趋势

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网店数也在不断增长,带动就业人数一路飙升。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

较2016年增加169.3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农村网店用户主要集中在淘宝、拼多多、云集等平台,其中阿里巴巴的平台拥有超100万农村网商,云集也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均有店主分布。农村地区电商知识普及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上数量不断增加的服务类平台,将进一步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通过近年的农村电商市场走向,可大致总结以下发展趋势。

国际化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年来,已经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初步效果,大量的农产品通过网上“走出去”,通过网上走进来;农产品中欧班列、中欧冷链班列相继开出,“网上一带一路”效应逐渐显现,农产品电商国际化呈现常态化。

标准化趋势。大量的农产品国际标准引入中国,中国积极参与农产品国际标准的制订,国内一些农产品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进而促进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智能化趋势。2018年我国在国家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江苏省兴化市的首个无人农场的出现,以及大量信息科技应于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流通过程、农产品消费过程,使农产品的估智能生产、流通、消费、再生资源回收、智能交易环境、智能消费过程不断完善,促进产销精准对接。此外,供应链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战略,2018年的供应链示范城市、示范企业的引导下,具有特色的农业供应链形成,从而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特色化趋势。农产品电商的多种模式创新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使农产品电商“红海”变成“蓝海”,从而使农村电商上行的错位竞争成为可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联动的生态圈、生态链体系的出现,从而促进传统电商向新电商转型升级

品牌化趋势。2017年品牌促进年、2018年农业质量年,将促进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并使中国农业迅速进入农产品品质为内容的品牌发展阶段;“三品一标”农产品成为主要内容,促进中国农业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品质、品牌服务的加速转型升级。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村电商市场前瞻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农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农业品种种植面积

目前,我国已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2022年,全国夏粮和早稻产量分别为2948.1亿斤和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和2.1亿斤。今年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中央财政紧急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灾,强化田间管理,特别是近年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对农业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秋粮产量10220亿斤,比上年增加42.5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

小麦、玉米产量增加,稻谷产量下降。2022年,全国谷物产量12664.9亿斤,比上年增加9.7亿斤,增长0.1%。其中,小麦产量2754.5亿斤,比上年增加15.6亿斤,增长0.6%;玉米产量5544.1亿斤,比上年增加93亿斤,增长1.7%;稻谷产量4169.9亿斤,比上年减少87亿斤,下降2.0%。

农业机械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拥有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农用搬运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机械、水产机械、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设备、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动力机械等十多个种类的几千种产品,越来越多薄弱环节的装备和技术进入市场。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市场经过近十余年来的快速发展,尤其是2005-2014年的黄金十年后,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业机械制造和使用国。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03%,较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

现代农业产业布局逐步完善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农业发展已从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发展成就显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的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重要途径之一,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创新案例

新时代是数字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被数据重新定义,农业也不例外。数字农业是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在农业产业数字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育种研发计划、遗传改良计划和新品种培育等重大专项,推动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成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现代种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来看,现代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及资本运作速度加快是两大发展趋势。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9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