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梅县农业发展研究(详细的)

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三大基地,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着力培育水果、茶叶、油茶、南药、优质稻、蔬菜、烤烟、畜牧水产养殖八大特色产业。

梅县农业发展研究(详细的)

三大基地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特色农业 依托梅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传统的种养、加工习惯,发展具有梅州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打造品牌响亮、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心。

绿色农业 依托梅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健康农产品,打造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供应中心。

旅游农业 依托梅州优美宜人的环境、多姿多样的生态景观、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大力发展集物质生产、绿色消费、生态游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综合产业,打造区域性的农业旅游中心。

八大产业强势推进梅州农业提质增速

水果

现状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10.3万亩,总产82.82万吨。其中:金柚28.84万亩,总产32.56万吨;脐橙5.34万亩,总产1.78万吨。水果类龙头企业31家。著名品牌有“梅岭”、“嘉丰”、“龙威”、“平远脐橙”等。

优势按照国家A级绿色食品栽培技术标准化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水果产品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方向发展。

展望2011年,金柚面积发展到40万亩,脐橙面积发展到10万亩左右,建成广东省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基地。

茶叶

现状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6.24万亩,总产1.01万吨,主营茶叶种植、加工、流通的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梅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大埔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优势初步形成了种植基地化、初级加工与精细加工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展望至2011年,建成20万亩优质茶基地。

油茶

现状全市油茶种植面积25.3万亩,其中2005年以来新种8万亩;配套建设了2家现代化的大型油茶加企业。

优势油茶产业是梅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平远县已建成了年出苗300万株的油茶苗繁育基地,2万亩油茶高产示范林基地,年产精制山茶油2000吨生产线,并实现了对油茶籽加工附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了以油茶为主导的产业园区。

展望2011年,全市软枝油茶发展到40万亩,现代化茶油加工企业发展到3间,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4亿元。

南药

现状全市有青蒿、巴戟、鸡血藤、阴香树、广金钱草、金银花、凉粉草等10个南药种植基地,总面积3.05万亩,年加工能力达1万多吨。

优势引进和培植了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中医药大学国桥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康奇力药业公司等9家企业,形成了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一体的南药产业链。平远县大力发展金钱草等为主的药材生产,建成首个“广东凉茶”专用药材生产基地;丰顺县依托广东新南方公司,大力发展青蒿生产,建成全国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

展望2011年,规划建设南药基地3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南药生产基地。

优质稻

现状全市超级稻天优998、博优998、天优122、培杂泰丰等优质稻种植面积85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

优势兴宁市是国家级超级稻示范县,五华县是省级超级稻示范县。真田牌、金珠牌等品牌有机米远销港澳等地区。

展望2007年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优质稻比例达80%,2011年种植超级稻面积达100万亩。

蔬菜

现状梅县南口镇、西阳镇,蕉岭县三圳镇,平远县大柘镇,兴宁市刁坊镇等五大出口蔬菜基地1万亩。其中,兴宁市刁坊镇新建有机蔬菜出口基地3000亩。

优势依托山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初步建成了绿色、无公害品牌蔬菜基地。

展望2011年,全市外销蔬菜基地10万亩以上,成为重要的绿色、无公害品牌蔬菜出口基地。

烤烟

现状全市优质烤烟种植面积8万多亩,分布45个镇,种烟村297个,种烟农户6581户。

优势广东“五叶神”卷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烤烟品牌。

展望2011年,规划建设20万亩烤烟基地。

畜牧水产养殖

现状全市生猪存栏161.48万头,牛、羊、兔、家禽的年出栏量分别是4.96万头、9.7万头、65.2万只、6362.4万只。

优势建立了多功能、高效益、低污染的生态渔业发展模式,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型休闲渔业蓬勃兴起。梅州生产的盐火局食品、腊味、牛肉干等享誉港澳台,远销东南亚。

展望2011年,特色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以上,全市瘦肉型猪年出栏300万头以上,优质黄鸡年出栏6000万只以上。

梅州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梅县金柚标准化示范区

蕉岭县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梅县雁南飞茶田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大埔县茶叶国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梅州市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国家级

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

省级

梅州市客家邨金柚产业有限公司、梅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广东梅雁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丰顺威华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富农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梅县雁球食品有限公司、梅州市金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梅州市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企业

绿色食品

梅县泰和园实业有限公司脐橙

梅雁蓝藻有限公司 螺旋藻片

大埔县泉之乡矿泉饮料有限公司 矿泉水

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山茶油

有机食品

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公司绿茶乌龙茶

丰顺县凤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乌龙茶

梅县华银茶业有限公司 乌龙茶

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甜枣

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优质米

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蔬果、香草

梅州市金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蕉岭长潭) 大米

广东省名牌农产品

西竺牌西岩单丛茶、西岩乌龙茶、岩中玉兔、西岩黄枝香龙星牌乌龙茶、雁南飞金单丛乌龙茶、黄金牌黄金可口姜糖、华银牌阴那山单丛茶、雁球牌山泉米粉、嘉俊牌金柚凉果、恒兴牌原味纯鸡粉、金良稻丰牌晚籼米、侨微牌原木赤灵芝孢子粉

梅州市获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

至2007年10月30日止,梅州市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认证企业73个,产品总数89个,认证面积9805.13公顷。 这是从别的网友那复制的

2011年12月11日 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认真履行承诺,充分享受权利,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以进一步对外开放为动力,化解风险,破解难题,实现新的、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 2001至2010年,我国货物出口年均增长22%,规模增长4.9倍,占世界出口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从世界第6上升到第1位;

进口年均增长21%,规模增长4.7倍,占世界比重从3.8%提高到9.1%,从第6上升到第2位。进出口增速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

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加入世贸组织后积极履行承诺,中国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外资产业政策,大大提高了国际投资者对华经贸合作的安全感和积极性,外资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2001年至2010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从468亿美元增加到1057亿美元,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7年以来联合国贸发会议每年进行的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调查中,中国连续几年成为跨国公司的首选投资目的地。全球500强企业有约480多家来华投资。截至2010年底,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累计超过1400家,比2001年底增加近一倍。

“走出去”步伐大大加快。 2001年至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从69亿美元增加到590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迈入对外投资大国行列。对外投资国别已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亚洲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的62%,拉美占18%,欧美、非洲和南太平洋市场开拓也取得积极成效。海外并购除了聚焦于资源相关工业外,对高科技企业并购的交易数量也在增长。

我国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球排名从第6跃居第2位,从11万亿元增加到39.8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速11%。人均GDP从8592元增加到29670元。2001至2010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其中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年均增长25%。外汇储备从2122亿美元增加到2.85万亿美元,增长了近13倍。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一大步,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进一步完善。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履行对外承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参照国际规范和标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努力建立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我国全面地清理和修订了相关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中央政府30个部门共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通过人大、国务院各部门修订325件,废止830件,范围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方面。如此大规模的彻底法律修改和清理工作,不仅在我国历史上,就是在世贸组织成员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以商务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为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形成了以《对外贸易法》和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为基本法律的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了开放的贸易投资体制;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和对外援助方面的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目前,商务领域共有7件法律,31件行政法规,187件部门规章,为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共清理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并分别进行了修改和废止处理。

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反垄断法》,这部有“市场经济宪法”之称的重要法律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实行法治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三、我国产业竞争力在开放环境下不断增强

制造业传统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新优势逐渐形成。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参照世贸组织规则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改进扶持方式,推动各相关产业积极应对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合作中取得长足进步。2001年至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从1188亿美元增长到9334亿美元,增长了近8倍,年均增长25.7%,市场份额从3.9%提高到13.8%,从世界第6上升到第1位。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从17.5%提高到31.2%。纺织品、服装、鞋类、彩电、摩托车、空调、集装箱等700多种商品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汽车、船舶、铁路机车、飞机、卫星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成为新的增长主体,电力、通讯、铁路等大型成套设备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电子行业增长迅速,其中计算机制造业已成为全球制造生产基地,年产微型计算机2.5亿台,集成电路653亿块;

通信设备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年产手机约10亿部,程控交换机3133万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迅速增加,由18万家发展到30多万家。2010年共有54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财富》500强企业榜,比2001年增加42家,其中三家进入前十名。2001年,国产轿车的产销量只有70万辆。2010年,国内轿车销售949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3万辆,占轿车市场份额的30.9%。2010年,轿车出口18万辆,同比增长76%,进口34万辆,同比增长108.5%。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结构优化。 2001至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加了4倍多。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2%提高到4.6%,服务出口总额的世界排名从第12上升到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占全世界的比重从2.6%提高到5.5%,服务进口总额的世界排名从第10位上升到第3位。服务贸易结构逐步优化,通讯、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等服务部门迅速发展,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出口比重逐渐下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离岸服务外包目的地市场。

充分运用保护政策,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 加入世贸组织大幅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水平,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完善了国家农业支持政策。2001年粮食产量为4.5亿吨,2010年达到5.4亿吨,实现连续7年增产。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达1208亿美元,比2001年的279亿美元增长了3.4倍,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其中出口489亿美元,进口719亿美元。虽然我国当前的农产品贸易是逆差,但我国进口的农产品都属于我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土地、水等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十年来,进口农产品对国内的相关产业并没有造成严重冲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3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