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股份交易历史?兴化股份股今日价格?兴化股份连续下跌?
化工板块的上涨将一大波市场投资者的目光深深吸引住,现在根据化工产业转型的角度来看,中国化工产业未来主要的走向就是向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方向。于是,今天就带大家来对化工行业中煤化工的优秀企业--兴化股份,来做一下了解。
在给大家介绍兴化股份前,我为大家特意准备了一份化工行业龙头股名单送给大家,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资料的,可以点击获取:宝藏资料:化工行业龙头股名单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兴化股份主营业务以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主。经过2016年重大资产重组后,公司对主营业务做了改变,由硝酸铵主营业务到煤化工产品主营业务,把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改变成为无机、有机化工产品兼顾的生产和销售。所以说,眼下兴化股份是煤化工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为以煤为原料制成的合成氨、甲醇、甲胺及DMF。
在对兴化股份的公司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家公司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优势一、地理优势
作为煤化工企业,接近煤炭产地无疑为兴化股份带来了很多便利。兴化股份在工艺方面进行了完善之后,煤种和煤炭产地的可选范围更大了,这样大大提高了原材料采购的成本优势。现在,兴化股份都是就近购买原料煤,主要购买的有华亭、彬长煤等,但是附近的一些相同类型的企业多数选择了运距比较大的陕北煤作为原料煤(因其实行集团内部优先采购或受设计匹配煤种限制),故兴化股份煤炭采购的时候距离大幅缩短是一个不小的优势,更有利于减少采购成本。
优势二、产品结构和综合利用优势
兴化股份的产品结构优良,可以利用综合利用优势和环保优势从而提升经济效益。从煤炭的利用率上考虑,兴化股份的工艺设计和技术改造拥有了绝佳的优势,将运用合成氨与甲醇工艺的互补和综合利用,从而压低制造成本。兴化股份能够在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同行业减产、停产的情况下保持高负荷生产,通过产能释放让成本更易接受、得到的效益却更高。
优势三、定增募资收购新能源公司
兴化股份的定增资金将用于收购新能源公司80%股权和投资建设产业升级就地改造项目。标的公司正在进一步完善醋酸甲酯,乙醇的制作与销售。在产10万吨乙醇项目作为全球首套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其中实现了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
本次非公开发行将打造“一头多尾”生产格局,而做到积极探索产品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发展,把乙醇业务当做新的业绩增长点,可以给公司带来不小的收益。
由于字数限制,更多与兴化股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有关的信息,我都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就在下方研报中,想要查看点击一下就好了:深度研报兴化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煤化工行业在过去几年一直面临着产能过剩、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国家推出淘汰落后产能、结构调整、行业规范、能耗双控等多项政策,在政策指引和成本驱动下,行业进行"洗牌",供需格局目前的局势有了好的转变。在提升行业集中度方面,已有了明确的方案,未来很有希望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三、总结
言而总之,我认为兴化股份公司作为煤化工行业中翘楚,在行业变革之际,有望迎来高速发展。但是文章的编写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实时分享给大家,要是想要更清楚地知道兴化股份未来行情,直接戳下方链接,有专业的投顾给你诊断股价,看下兴化股份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兴化股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0-2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一、上方寺
在兴化城北郊的乌巾荡,有一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寺庙丛林——上方寺。这个“漂浮”在水荡中的寺庙,是全国最大的水上佛教圣地,以其悠久的历史闻名海外。
上方寺位于兴化北郊乌巾荡公园北首。明崇祯年间,报恩寺朗然大和尚云游兴化,发现这方净土与中国第一部汉译佛教典籍《四十二章经》中“视兴化,如四时木”这一典故暗合,遂在水天一色的 兴化城东大徐垛结庵梵修。
兴化古城东尽头正临一泓清潭,古称东门泊。泊中垛岸连绵、千岛峰起。一条车路河直通一望无涯的得胜湖。朗然因其地处东郊,按《汉书·孟康注》中“上方谓北与东也,阳气所萌生”之典,故定寺名为上方寺。
上方寺“三宝”:方竹、磬古腊梅、枯枝牡丹。古刹几度兴费,惜于1944年毁于兵燹。1996年兴化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于1996年始迁址重建扩大规模,按原有风格建筑:照壁、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居士室、禅房、戒台等。寺院西临原始芦荡水泊,构成天然西园与放生池。
它是全国最大的水上佛都胜地,以其悠久的历史闻名海内外。上方寺原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磬山派的嫡传法脉,祖庭为浙江天目山报恩寺,初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经历代大德高僧苦心经营,建成殿、堂、楼、房、舍300余间,殿阁巍焕、佛像庄严,钟鼓梵呗之声不绝于耳。如今上方寺占地150多亩,周围有碧波荡漾的数千亩水面环抱。穿过山门,汨汨溪流上一座石拱桥将游人引入天王殿,殿后便是波涌青莲的大士放生池。池中一座海鸟拱起须弥莲座,莲座上10多米高的观音玉石雕像慈目低垂,俯视芸芸众生。大士身后,平地崇起一座丹墀月台,上下两层白玉石雕拱护着一座重檐飞角、巍巍庄严的大雄宝殿。
二、水上森林
水,是水上森林的灵魂;绿,则是水上森林的生命底色。
水上森林,河水碧绿而清澈,郁郁葱葱的水杉,浓荫蔽日,烟霭袅袅,呈现出一派醉人的绿色。那绿是浓绿、淡绿、苍绿、翠绿,是重重叠叠的绿,是充满灵性的绿,绿得鲜嫩,绿得耀眼,绿得醉人。
离兴化城17公里,有一全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森林———李中镇水上森林公园。这里是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的好去处,一个天然氧吧。
这片人工生态森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面积有1500亩,其中林地面积1050亩,栽种10万株水杉、池杉等品种树木,林木蓄积量1.25 万立方米,采用林垛沟鱼的立体模式。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猫头鹰、野鸭、白鹭等在此筑巢,遮天蔽日,景象蔚为壮观。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树梢益鸟欢聚,沟内鱼儿跳跃,花草随风摇摆。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鱼、林内有鸟”的独特水乡景观。在西北部的湖荡地区李中、沙沟等乡镇盛产莲藕,荷藕面积近2万亩。夏秋季节,这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水乡兴化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午后,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去林子的柏油路上热浪滚滚,让人汗流浃背。而当一片波光林影闪烁眼前时,精神便为之一振,只见那格子状被水环绕的千亩垛田在烟波里浮动,大片大片的杉树林郁郁葱葱、飘摇水上。
远远望去,杉树林立于齐整的垛田上,像一个个等待检阅的方阵;垛与垛之间,是一条条同样齐整的夹沟,里面浮萍点点,鱼游虾戏。各式各样的小草在树脚下、夹沟边蓬勃地生长,葱葱绿绿、平铺蔓延。
走近水上森林,满眼到处是跳动的绿色音符,扑面而来的是无处不在的绿色。蓊郁的圩堤上,芦苇摇曳的浅水边,孕育着数不清的绿色生命:车前草、盐巴草、虎尾草、狗尾草、香艾草……“枝摇鸥鸟飞,水荡林影斜”,铺天盖地的绿色里显露出一派和谐与生动。
漫步在林间小道上,路旁高大挺拔的水杉和池杉棵棵笔直,利剑一般直刺云霄,呈长条状剥落的树片既像将士身穿的盔甲,又像浮雕一样刻满坚毅与沧桑。那些润软的枝叶都柔美地打开,在风中尽情地舒展,风动叶舞间几颗红褐色的球果遮遮掩掩地点缀其中;由于长期浸入水中而变得膨大的根,如同壮汉青筋暴起的大脚,紧紧咬住身下的土地。
路至尽头,眼前便豁然开朗。在杉树林宽广的怀抱里,一汪俏丽的鱼池映入眼帘。鱼池的四周都是石堤,碧绿的池水清澈见底,摇头摆尾的鱼儿在水草间嬉戏。池边的荷塘里,荷花的花瓣已残,圆盘似的荷叶有的舒坦地躺在水面,有的随风扬起,恰似少女的裙摆。水中央几束高挑的芦苇和菖蒲迎风飘摇,还有几个高地,像很小的岛,上面停着几只歇脚的水鸟。
一座曲折而窄长的石桥,从岸边连到池中的一方凉亭,凉亭和对面倚在水边的画阁遥遥相望,令波光水影里的林子,更添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鱼池旁边是条弯弯的小河,河水在静静流淌,一座三孔小桥横卧其上。顺着河边走,一排依依的杨柳。在将小河拦腰而截的堤坝上,遇到拖着鱼网准备出发的渔夫。跳上他那小舟后,待他竹篙轻点,小舟被迅疾地送出好远,两旁的杉树林都向身后急速退去。
此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只见落日缓缓没入杉树林深处,倦鸟也成群归林。杉树林的倒影在粼粼的波光里摇曳,妩媚的晚霞将水天之间渲染得一片橘黄……数不清出外觅食的鸟儿从别处的鱼塘、河沟、田野回到了自己的家园,顿时鹭飞雀舞、鸟啼蛙鸣,这时的林子才真正变得热闹起来。
水乡兴化满湖荡港汊的鱼、虾、螺、蛙、水生昆虫,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水上森林则为鸟类提供了安静、隐蔽的筑巢栖息、孵化繁殖的场所,形成万鸟齐聚的奇观。远远望去,万绿葱茏中,点缀的全是密密匝匝的鸟羽。这里成了丹顶鹤、黑鹳、猫头鹰、灰鹭、苍鹭、白鹭等上百种珍稀鸟类的乐园,每年在这里栖息繁殖的夏候鸟多达数万只。
三、千岛菜花黄
当暖暖的春风,带着“二月里来好风光……”的歌声迎面吹来时,油菜花也展示出它的风采。若步出江苏兴化城往东走,不用多远,遥遥望去,就有一片极为奇特的田块映入你的眼帘。它没有平常庄稼地那一望无垠的葱绿,却拥有漫天盖地的金黄。那**的大花球,成千上万簇拥在一起,成块成亩地连成一片,天地间花海一片,漫天漫地金黄一色。站在这花似海洋的境地,使人不由地升腾起万丈豪情。
四、郑板桥故居
一座普通的民宅,就因其主人的非凡影响,而令游人刮目相看,这便是海内外文人墨客心仪神往的兴化“板桥故居”。
连日的春雨,空气湿漉漉的,游人并不很多,越发让这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庭院幽静异常。走进故居,迎面可见赵朴初、刘海粟题写的“郑板桥故居”和“郑燮故居”两块大匾。
故居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喧嚣。院中信步,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回响。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郑家世代读书,可谓书香门弟。郑板桥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直至乾隆元年,他44岁中进士后才从这里走出家门。
板桥故居在兴化东门外的郑家巷。兴化的竹子并不多,可这一带很特别。从古板桥进城,须经过一条二百余步的竹巷。竹巷里,家家以竹为业。板桥在这种随处见竹的环境里生活,怎能不产生爱竹怜竹的情怀。
“无竹不居”,是板桥的一大偏爱。板桥故居书房的檐下,种着一丛青竹。板桥在书房里便可透过窗纸,欣赏竹影,就像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可以想见,潇潇夜雨,雨打青竹的声响,扣人心弦。在书房里读书的板桥便会生出无限的雅趣,照竹弄墨。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他在潍县罢官离去时留给当地父老的诗画仍是竹的题材,在一幅墨竹图上,他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想见,潇潇夜雨,雨打青竹的声响,扣人心弦。在书房里读书的板桥便会生出无限的雅趣,照竹弄墨。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6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