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可以说说无公害蔬菜的认证和管理吗?

要想获得无公害蔬菜认证,必须先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证书。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申请产地认定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产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书”;产地的区域范围、生产规模;产地环境状况说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证明;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书”和相关资料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出具推荐意见,连同产地认定申请材料逐级上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可以说说无公害蔬菜的认证和管理吗?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推荐意见和产地认定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组织有资质的检查员对产地认定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材料审查符合要求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资质的检查员参加的检查组对产地进行现场检查。申请材料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知申请人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其产地环境进行抽样检验。检测机构按照标准进行检验,然后出具环境检验报告和环境评价报告,分送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申请人。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审查、现场检查、环境检验和环境现状评价符合要求的,进行全面评审,符合颁证条件的,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需要继续使用的,证书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满前90日内按照本程序重新办理。申请材料上报后,各环节的审查、检查和终审不符合要求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结合本单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简述控制措施的要点有哪些

无公害食品标准主要包括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二者同时颁布。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由农业部制定,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依据;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

一、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

建立和完善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是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无公害食品开发、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农业部2001年制定、发布了73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2年制定了126项、修订了11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4年又制定了112项无公害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内容包括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等,标准涉及120多个(类)农产品品种,大多数为蔬菜、水果、茶叶、肉、蛋、奶、鱼等关系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菜篮子”产品。

无公害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主要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三个方面,无公害食品标准主要参考绿色食品标准的框架而制定。

1.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无公害食品的生产首先受地域环境质量的制约,即只有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内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无公害食品。因此,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产地的空气、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用水和土壤等的各项指标以及浓度限值做出规定,一是强调无公害食品必须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域,以保证无公害食品最终产品的无污染、安全性,二是促进对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区别是:无公害食品同一类产品不同品种制定了不同的环境标准,而这些环境标准之间没有或有很小的差异,其指标主要参考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是同一类产品制定一个通用的环境标准,可操作性更强。

2. 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无公害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是无公害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按作物种类、畜禽种类等和不同农业区域的生产特性分别制订的,用于指导无公害食品生产活动,规范无公害食品生产,包括农产品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和食品加工等技术操作规程。

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严格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

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与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主要区别是: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主要是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只有部分产品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在产品认证时仅供参考,由于无公害食品的广泛性决定了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无法坚持到位。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两部分,这是绿色食品的核心标准,绿色食品认证和管理重点坚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到位,也只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到位才能真正保证绿色食品质量。

3. 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

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是衡量无公害食品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它虽然跟普通食品的国家标准一样,规定了食品的外观品质和卫生品质等内容,但其卫生指标不高于国家标准,重点突出了安全指标,安全指标的制订与当前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反映了无公害食品生产、管理和控制的水平,突出了无公害食品无污染、食用安全的特性。

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与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主要区别是:二者卫生指标差异很大,绿色食品产品卫生指标明显严于无公害食品产品卫生指标。以黄瓜为例:无公害食品黄瓜卫生指标11项,绿色食品黄瓜卫生指标18项;无公害食品黄瓜卫生要求敌敌畏≤0.2 mg/kg,绿色食品黄瓜卫生要求敌敌畏≤0.1 mg/kg。另外,绿色食品蔬菜还规定了感官和营养指标的具体要求,而无公害蔬菜没有。绿色食品有包装通用准则,无公害食品没有。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食品对人体健康、环境影响的程度,无公害食品的产品标准和产地环境标准为强制性标准,生产技术规范为推荐性标准。

二、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

为提高蔬菜、水果的食用安全性,保证产品的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制定农产品安全质量GB18406和GB/T18407,以提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分为两部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安全要求。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农产品安全质量》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2001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01)

该标准对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为无公害蔬菜产地的选择提供了环境质量依据。

2.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2-2001)

该标准对影响无公害水果生产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水果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为无公害水果产地的选择提供了环境质量依据。

3.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3-2001)

该标准对影响畜禽生产的养殖场、屠宰和畜禽类产品加工厂的选址和设施,生产的畜禽饮用水、环境空气质量、畜禽场空气环境质量及加工厂水质指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防疫制度及消毒措施按照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畜禽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从而促进我国畜禽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产品安全质量管理,规范市场,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

该标准对影响水产品生产的养殖场、水质和底质的指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按照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水产品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从而规范我国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环境,保证无公害水产品正常的生长和水产品的安全质量,促进我国无公害水产品生产。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安全要求

《农产品安全质量》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2001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

本标准对无公害蔬菜中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同时也对各地开展农药残留监督管理而开发的农药残留量简易测定给出了方法原理,旨在推动农药残留简易测定法的探索与完善。

2.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2-2001)

本标准对无公害水果中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

3.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18406.3-2001)

本标准对无公害畜禽肉产品中重金属、亚硝酸盐、农药和兽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并对畜禽肉产品微生物指标对给出了要求,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微生物指标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

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

本标准对无公害水产品中的感官、鲜度及微生物指标做了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这些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关的行业标准。

一、组织措施

建立以社长为组长,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测员等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社长负责组织对基地员工进行无公害技术培训,技术负责人督促指导无公害技术的落实到位,质检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化验工作。其他人员安排职责负责相关工作。

二、技术措施

推广应用集约化育苗,利用好育苗棚、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科学进行肥、水、光、风,生态防治病虫,保证无菌壮苗。制订科学明了的无公害技术规程,定期对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一线人员都能掌握无公害技术规程,并执行到位。结合历年农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应用先实用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减少化学防治。搞好清洁田园,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提高施药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科学施肥,实行有机质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使用配方肥、有机肥。同时,要做好先进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不断提升合作社生产人员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

三、投入品管理

严格控制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水源等农业投入品来源,从源头确保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杜绝出现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和隐患。

种子生产单位必须具备种子许可证,经营必须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等政府规定的资格。合作社设立专门的种子库存场所,确定专职的库存管理人员,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全格上岗。对于入库的种子货品,管理人员要认真登记种子名称、数量、来源、品质等信息,对于出库的种子货品,管理人员要认真核对种子的名称、数量、来源、品质,详细纪录领取人、使用人、使用日期等信息。管理人员应按规定进行年度查库工作,对于过期、霉变、虫蚀的种子,要及时清理,以保证农业生产用种质量安全。

化肥的施入要执行肥料合理投入准则,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配合施用无机复合肥。施肥的原则:

1、以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根本依据;

2、以有机肥为主,辅助以化学肥料;

3、收获前30天停止一切追肥行为。施肥行为要认真记录在生产记录中,要记录施用种类、施用人、施用方式、施用地块等情况。

肥料与农药可同一库存,库管人员要做到:

1、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

2、入库出库查验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等“三证”;

3、杜绝生活垃圾等肥料进入生产环节。

农药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要求执行。在生产中要将国家禁限用农药的规定及种类明确告的知所有一线人员,杜绝在生产中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农药的购买、进库、出库、使用、数量、日期、来源等信息都要由管理人员详细登记在册。

要做到以下三点:

1、不是正规生产厂家生产、正规经营门店经营的产品不得购置、入库、出库;

2、违禁农药不得购置、入库、出库;

3、不是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领取使用农药;

4、使用情况必须登记入生产记录。

对于农业投入品的管理,要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负责蔬菜生产技术和农时操作记录,管理小组要定时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产地保护措施

对无公害进行保护制度。

一是对于周边出现废气、废水、废渣或者其它可能危害产地质量的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解决。

二是禁止农业生产使用有严重污染环境可能的肥、药、水及其它生产设施。

三是对于田间农药瓶、农膜、包装等物品及时回收无害化处理。

四是有计划地实行天敌保护措施,在基地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以花蜜为主的绿化,营造天敌诱集环境,增加天敌种群和数量。

五是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的检测监控。

五、产品质量检测制度

产品采收前,必须抽样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可以安排正常采收活动;检测不合格的,必须复检合格方可采收;产品包装前,必须由质量管理人员抽样检查产品形象、色泽等外观质量,不符合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得包装销售;产品运出产地前,必须由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第二次农药残留等因素抽样检测,不合格的不得运出产地,并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8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