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降价潮:草莓率先,菠萝走低,青枣低至1元,为什么买不起?
最近很多人发现,水果店的水果迎来了一波降价。比如樱桃现在降到了12-30元/斤,15-20元/斤的水果最受欢迎。至于价格大跌的原因,有摊主表示要卖10天左右。
但是,早在2000年,樱桃的价格就已经降低了,所以价格下降并没有让人感到什么意外。此外,苹果、芒果、菠萝、草莓的价格也开始下跌,预计接下来还会继续下跌。我们来看看吧!
01.草莓率先降价。
2月份草莓的价格还是很坚挺,即使过了年,价格也没有下降太多。然而,从3月份开始,草莓开始率先降价。此时气温一直在上升,于是连续三个月价格居高不下的草莓开始下跌。
比如在笔者的家乡,草莓的价格已经从春节期间的50-60元/斤降到了15-20元/斤。随着价格的下降,草莓的销量开始增加。有摊主说周末能卖20-30斤,现在能卖80-100斤,销量明显增加。
在一家水果店,草莓的价格从12.5元到25元不等。当地的草莓太小,不会产生很高的运输成本,所以很便宜。但是,像奶油草莓,个头太大,颜值高。大部分是外地进口的,所以草莓价格高一点,但比春节时下降了60%以上。
在一家生鲜超市,大果草莓春节时能卖到90元一斤,现在降到了30元/斤。
有批发商表示,随着气温升高,草莓长势很快,含糖量也提高了。30g以上的大草莓比较多,也因为口感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那么,市面上流行的草莓价格是多少呢?农民老王说,他家承包了一个40亩的大棚,现在的收购价是5-8元/斤,主要是为了种头,如果是现场采摘,价格是15元/斤。
总体来说,草莓价格下降明显。草莓前期价格偏高,主要是天气原因导致产量低。但是现在天气变暖了,草莓的产量偏高。预计价格还会继续下跌,甚至市场价会跌破10元。
02.菠萝瀑布。
2021年,由于特殊原因,徐闻菠萝迎来了一波热销。一改前几年的滞销,商家纷纷前往采购。当时地价已经到了3-4元/斤。因为价格好,果农说这是多年来最好的行情,很多人每亩收入七八千元。
现在是3月,但徐闻菠萝早在2月中旬就进入市场了。按理说菠萝这么早上市价格应该很好。要知道菠萝的种植面积并不大,主要集中在两广,徐闻是主产区,提前上市的菠萝也不多,应该能卖的不错,但是没想到价格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批发市场显示,邯郸菠萝1.1元1.78元/斤,湛江徐闻1.78元/斤,2.1元1.78元/斤,2元1.75元/斤,云南景洪1.75元/斤,安徽芜湖2.56元/斤。
要知道这还只是批发价,产地价更低。从产地徐闻看,小菠萝1.2-1.3元/斤,大菠萝1.5-1.6元/斤。去年收购价长期在3-4元,最低也在2元以上,但今年从未突破2元/斤大关。
从笔者老家的水果店来看,菠萝的价格也不贵。大一点的菠萝8元一个,小一点的10元两个,10元三个。就连香水菠萝的价格也不尽如人意。价格4-10元,比去年便宜3-5元/个。
至于菠萝走低的原因,主要是去年行情好,种植的人太多,导致产量增加,所以菠萝价格下降。
03.1元的青枣没人收。
青枣与普通水果相比,个头更大,因果肉非常白嫩,吃起来像苹果,吃起来脆甜可口。所以又叫“牛奶枣”、“苹果枣”。由于其颜值高,果味多样,且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20倍,所以价格一直不便宜,一斤能卖10-15元。
然而,从2000年开始,大枣的光环不再,其价格也开始快速下降。目前价格已经降到10块钱5-1斤。当然这个价格对很多人来说太贵了。
事实上,大枣的价格在产地就更差了。前几年红枣收购价高达5-6元/斤,现在降到了1元。即便如此,买的人还是不多,很多果农抱怨损失太大。
至于为什么红枣行情走低,主要是口感不尽如人意,吃起来不甜。冬春季节南方冷空气多,雨水多,影响大枣生长,所以甜度不高,被消费者排斥。
当然,现在红枣的结果期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很多果农表示,他们还有很多库存,不知道怎么办。有的果农干脆放弃采摘,甚至连采摘成本都赚不到了。
其实每年的3月份,水果市场都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现在是淡季,大家的消费欲望不高,水果基本接近尾声。此外,尽管水果从产地“跳水”,但市场整体仍偏高,不少消费者仍抱怨太贵吃不上。你怎么想呢?
自选果蔬超市如何定价
每月一百元。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超市陈列费堆头费一般每月一百元左右。一般超市都会收取陈列费堆头费,位置相对较好的陈列费相对来说会高一点,收取方式一般以月为单位,半年甚至一年收取。商家为了消化或推广自已的产品,一般都乐意接受这个标准。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
一、确认订价目标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啦要赚取利益,故其价格订定一定牵涉到利益的回收,亦即应先找出利润目标,但要怎么样来找出这个目标呢?我们可从“损益平衡点”的观念来着手,其公式为:
损益平衡点=固定营业费用÷(1—变动成本÷销货净额)
=固定营业费用÷(1—成本率)=固定营业费用÷(毛利率—变动费用率)
假设一家400平米的超级市场,每个月需要500万元之费用,而超级市场平均的毛利率有20%,且变动费用率为“0”损益平衡点为:500万元/0.2=2,500万元,亦即该超市每个月要做2,500万元之营业额才不会亏本。
如果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家超市在商圈调查时,大概每个月可做3,000万元之生意,而该超市大概的费用支出每月需600万元,则其平均毛利率一定掌握在600万元/3,000万元=20%,才算平衡,亦即毛利率如低于20%则会产生亏损,高出才有利润。
而此损益平衡点需要的毛利率,那就我们最简单的订价基准。如某项商品,其进货成本是80元,我们预定的毛利率是20%,则该商品的售价应为100元,则可采用以下:
售价=购入成本÷(1—预定销售毛利率)=80元÷(1—0.2)=80÷0.8=100
若改用传统的成本加二成的算法,则可能得出来的毛利率会降至16.67%,其算法如下:80元+(80×20%)=80+16=96元;其毛利率变成(96元—80元)÷96元=16.67%而非20%。
商品计划人员在为商品订价时,一直要在脑海里存有这个订价目标,碰到竞争或消费者无法认同这个加价率而一定削价时,一定要想方法增高其他敏感度较低的商品的售价或降低进价,以弥补亏损。总之,整体的订价目标要高于损益平衡所需的毛利率目标,才干获取利润。
二、确认真正的成本
要找出商品真正的原价,首先一定对“步留率”有所啦解。步留率源自日本,由于中国尚未找到较合适且足以诠释其意义的用语,在此只有先予延用。所谓步留率大多用于生鲜食品,意指生鲜食品经处理后,可贩卖的部分与原有全部之比率。例:100公斤的高丽菜,经去外叶后,所留下来能够贩卖的只有80公斤,则80÷ 100=80%,其步留率那就80%。
超市各部门的经营者,都一定对蔬菜、水果、鲜鱼、肉类之步留率有深入的啦解,如此,在订价时才不会出错。步留率虽然亦参考有关单位或同业,但在经营的进程中,仍要不断的印证。例:我们每天都要卖吴郭鱼,只要我们啦解进货时的数量,在去鱼鳞、鱼肚后,再加以过磅,假设处理前的重量为80公斤,处理后剩65公斤,则步留率=65/80×100%=81.25%
经过一段时间之总计后,我们可算出其平均值,这个平均值那就我们算出原价的依据。如上述的吴郭鱼例子,80公斤的进价花啦2000元,进价每公斤为2000元÷80= 25元,但实际上我们能够卖给消费者的只有65公斤,因此我们真正的原价是2000元÷65公斤=30.77元。
如用步留率求出原价,则其公式为
原价=进价÷步留率=25÷0.8125=30.77元,一般我们在每日进货后,都一定要先将进价换算成原价,如此才不会在设定卖价时亏本。
而就干货,好些厂商为促销其商品,也有好些折让方法,例某碳酸饮料,每箱(24瓶)牌价是300元、在促销期间的优待如下:
①10箱以上,每10箱送1箱
②30箱以上,每箱折让5元
③50箱以上,每箱折让10元
④100箱以上,每箱折让20元
某超市大量采购,进货100箱,则其原价应是(100箱×300元/箱—100箱×20元/箱)÷100箱+10箱(搭赠)=(30,000—2,000)÷110=254.5元/箱
该碳酸饮料小量进货的成本每罐是300元÷24=12.5元,大量进货后,每罐的成本为254.5元÷24=10.6元
这个价格那就前面所说的成本容许值。在没竞争的情况下,我们仍依正常的加价率,如仍以前述的二成来计算,则12.5÷0.8=15.6元,可设定在巧或16元,在碰到竞争时,最低的价格不应再低于10.6元,如果该项商品订价仍无法与同业竞争只有另觅他途,,
三、访查竞争者的价格
“访价”是设定价格最好的依据。在步入竞争导向的时代里,几乎已没哪些才是“合理的价格”,有的只是“竞争的价格”。
我们在做访价活动时,不仅要啦解同业的售价,有时甚至要啦解相近业态的售价;如超市一定啦解量贩店零售店等的卖价。一般超市都有固定的人员在做这项工作,但从事商品计划的人员,亦须时常到其他超市或零售店去比较,一地方啦解价格,一地方也可发现几个自己尚未引进的商品,并观察出业态或商品的走势。
访价不仅要对末端的零售价格进行啦解,在生鲜食品地方,对果菜、鱼肉等市场的进货状况、拍卖行情、毛猪的牌价等都要设法去取得,以做为定价之依据。
有啦同业的价格后,如果不想引起削价竞争,则应参考多数同业的价格来订价,如果在品质或鲜度上较别家超市特殊,则因价值较高,售价也可稍为拉高。
如果从访价或竞争的角度来看,就没哪些价格政策可言啦,但商品计划人员仍要以同业的售价与自己的进价做比较,如低于我们的定价目标,则显示可能是我们的进货价格太高或我们的费用率太高,这些都值得检讨。
四、考虑环境的因素
价格订定时,除啦要啦解自己本身的状况外,对自己的订价目标、产品的原价及随时在变化的四周环境,也要有很高的敏感性。
在环境地方要留意的为:
(一)同业的价格动向
也许表面上风平浪静,但竞争者可能随时在准备下一波的攻击。同业在办促销活动时,除非我们采用不同的促销策略,如同业用特卖,我们用抽奖,各自吸引不同阶层或不同需求的客层,否则在同业做特卖时,最好亦适度跟进,才干使自己更具竞争力。
(二)季节变化的因素
在季节更替时,商品也随着改变。如夏季来临,冷饮上场;冬季来时,火锅因应。商品计划人员应啦解季节的变化,并借此控制消费者的需求。要留意的是,季节性商品的推出应把握最好时机,如秋冬变化之际,第一波寒流来临时,适时推出火锅商品,必定会有不错的销售业绩,因为此时消费者的需求较高,如推出太晚,当消费者已被喂饱啦,需求的频度已降低才来推出,销售的契机就已丧失。
此外在季节更替时初推出的商品,其售价应酌予降低,借以吸引消费者的留意。
(三)气候变化的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的变化非常大。尤其在夏季时,应特别留意季风动向的变化。
(四)啦解整体供需的状况
当供过于求时,价格政策只能以通常的价格销售;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可适度的调高售价。尤其生鲜果菜,常因季节更替,或气候的变化而产生供需失调。而就其他的商品,因取代性高,较难回复到以往的“卖方市场”。
五、找出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带
消费者在购买东西时,对各种商品都有其认知的价格,也那就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价格范围,此即价格带。例:消费者认知的柳丁价格每公斤不应超过20元,柑桔应在20~30元之间,芒果应在80元下列,若在这些价格带以上,这些产品可能就很难被接受。
如因泰国榴莲盛产,价格降低,以往一个榴莲在2~3公斤间,每个在超级市场须要卖80元~10元。今年某家超市把握啦契机,乘机办啦榴莲的促销活动,以每个约30~50元的价格出售,结果平常平均每天只能卖出1~2个的榴莲,促销期间,每天可卖出20~30个。因此有这种业绩,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已认知榴莲的价格带应有每个80元上下,现在价格带降低,使消费层面扩大。
商品计划人员在规划商品时一定要依据消费者的价格带来规划,让消费者有物超所值的感觉,这样销售的速度才会加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2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