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萤火谷的老板黄金生是台湾人吗?
是台湾人。
黄金生,从事生态农业行业40余年,一直在台湾农委会工作,深刻了解农业以及农业运营。1999年台湾南投地区桃米村发生了“921”大地震,黄金生作为农业专家顾问毅然投身到“桃米村”的灾后重建工作。
2015年,由黄金生先生组建的两岸农业及文创专家团队踏入了重庆,希望能够把“桃米村”的复育经验及台湾先进的生态农业理念技术运用到重庆。黄金生和他的合作伙伴耗时三年,踏遍重庆的山山水水,终于在沙坪坝区大学城缙云山脉的丛山中找到了心中的这片热土。从确定选址到签约,仅用了14天,萤火谷农场1.0版宣告诞生。
黄金生先生一直致力于生态农业的推广,针对三农问题每月开办公益性“三农讲堂”,研究政策,教授生态农业种植技术,解读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在萤火谷模式的影响之下,三河村以农业为基、生态为魂,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精致乡旅路线,大大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带动当地村民积极返乡,先后被评为沙坪坝区唯一“三变”改革示范村,沙坪坝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庆市五大新农业样本。
朱东海1969年7月出生于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1987年,毕业于缙云县新建中学,随后考入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两年后改为土建结构)专业。1991年8月,到丽水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工作,担任助理工程师。1995年9月,朱东海放弃工作,考回到浙江大学土木系全时攻读硕士学位。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先后获得“光华”一等奖学金、“土木工程教育基金”仲青奖学金、“研究生院”奖学金、“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奖励和荣誉。1998年3月,他考取了清华大学土木系江见鲸教授和任爱珠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专业为防灾减灾工程和防护工程,研究方向为区域和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共发表了学术论文14篇,其中EI检索1篇,国际会议1篇,核心期刊8篇,其它国内刊物和会议4篇。并先后获得“清华之友-NOR/MEKTRON”奖学金、“清华大学一二·九”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大学首届研究生干部管理进修班优秀学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征文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奖励和荣誉。
2003年9月,朱东海主动放弃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部主任、远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的职务,经海南省委组织部引进,只身赴海南任职,开始了在地方基层工作的探索和锻炼。初任海口市政府副秘书长、秀英区副区长的朱东海,因平易近人的谈吐、务实干事的作风,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2004年,朱东海组织创建了海口市“秀英电子农务网”,并提出了三农信息化的“电子农务”创新模式。同年,他为五指山市和保亭县各引进建立了一个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站。2006年8月,朱东海调任海口市政务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2007年3月,调任海口市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2009年10月后改名为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2007年,朱东海获国家科技部2005-2006年度全国县(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因在电子农务领域的突出贡献,2008年朱东被海口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科技进步个人一等奖,同年获得“中国数字化创新人物奖”; 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部2007-2008年度全国县(市)科技工作先进人个称号,同年获CCTV“中国三农先锋”称号,并被评为全国知产局系统执法先进个人。2011年4月,朱东海任中共海口国家高新区工委副书记、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2011年,海口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工商税收同比增长107.8%。
2011年朱东海入选海南省委组织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考试面试考官”。此外,他还同时兼任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客座教授等,在党政工作之外,坚持学术探索和教书育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3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