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生鲜行业前景怎么样
中国的工业化己经基本完成,目前无论从规模,还是全面性上己经做到了全球第一,但是中国农业最近这二十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处在比较原始的作业模式,大部分还处于小农作业模式。未来十年是中国农业高速发展的十年,是中国农业向工作化发展的十年,未来十年,谁把握好了农业,谁把握好了生鲜品,谁将是第一巨头。生鲜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政府反垄断的要求及民生工程来看,生鲜行业未来一定是百家争鸣,而不是一家独秀,这样才符合市场的需求。据行业数据统计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在2020年超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8万亿元。
生鲜市场伴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也被进一步细分切割,这条赛道上,一些互联网和零售巨头基本都已经上车,新商业模型在不断试验,部分也逐渐跑通。如拼多多的多多买菜、美团的美团优选、兴盛优选、橙心优选、十荟团、盒马、京喜拼拼等巨头布局社区团购/社区电商,也加速了行业洗牌。而依靠前置仓模式为主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也抢先上市,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服务。同时社区生鲜自2015年后也在快速的成长,并在快速的扩大及发展,例如广东的钱大妈、安徽的谊品生鲜等。
生鲜消费因为具有刚需性强、消费周期短的特点,再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消费需求大,2020年新冠疫情更让生鲜行业成为消费升级的突破口。生鲜市场区别于普通菜市场的优点:提供了更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更优良的服务。同时也有一个负担,经营成本沉重。现对中国生鲜行业市场及相关市场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如下:
当下生鲜行业市场现状怎么样?
一、市场环境好
1.政治因素
国家重视农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生鲜及冷链行业市场,鼓励发展新农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
2.社会因素
受疫情影响刺激生鲜市场消费、新零售背景提升消费体验,吸引消费、线上数字化运营+线下数字化门店全新体验促进生鲜类市场发展。
3.环境因素
农产品消费升级,零售业发展稳定提升,农产品以有机绿色的环保生鲜产品为代表,带动生鲜消费需求。
4.科技因素
成本降低:大数据、自动化、人工智能的运用节省企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产品标准化,成本降低:物联网科技、冷链物流的发展加快了产品标准化进程的同时,产品储存保鲜问题得以解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二、市场发展规模快
生鲜市场发展快慢终究还是需求性问题,大量数据显示生鲜市场业态正在迅速成长,有成长为主导业态的趋势。市场在服务政策、员工招聘、培训、送货上门等附加服务,对于一般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而言,生鲜市场始终是他们的首选。
生鲜市场发展方向分析如下:
1.优化配送结构
生鲜行业的供应链以及冷链物流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生鲜市场发展得核心因素就是商品的品质,产品的新鲜度已经成为竞争的优势,做好生鲜行业的供应链以及冷链物流必将赢得商业资本的密集进驻。
2.构建连锁型超市
生鲜超市逐步趋近消费者,生鲜超市现阶段性发展瓶颈就是流量枯竭,需要寻找新的商业场景。生鲜市场要开拓线下多元化场景并且发掘新的流量入口,做到差异化,竞争争取更多线下市场。
3.提高消费服务
生鲜市场回归本质还是服务行业,生鲜超市核心竞争力就是让消费者拥有更好的产品和更便利的服务,好的消费体验经过不断升级,把握消费新需求才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获取更多的用户基础,扩充市场形成全新的盈利模型、竞争力。
陇海集团如何优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近年来,政府大力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为生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2011-2017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额稳步增长,2017年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生鲜市场规模将达到2.31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4.16%。
痛点一:流通环节繁多,供应链冗长
然而,由于生鲜产品具备保质期短、易受损、易腐烂等特征,其对运输供应的要求也较一般产品更为严苛。目前我国生鲜产品的主要流通方式依旧是以城镇农贸市场为主导的传统模式,生鲜产品的流通需要经过农户、产地、采购商、中间商、批发市场等多重环节,流通环节繁多,供应链冗长,大大降低了生鲜商品的流通效率,并增加了流通环节的损耗率。
从中国与发达国家生鲜腐损率对比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生鲜产品腐损率要远高于发达国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生鲜流通模式所造成的众多流通环节与运输时间使得生鲜农产品运输效率低下且损耗较高。
痛点二:冷链物流建设落后,生鲜冷藏流通率还待提高
损耗率高的另一大原因在于我国冷链物流建设落后。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数据显示,我国我国水产品、肉类、果蔬冷藏流通率分别为40%、30%、15%,但全程冷链覆盖率分别仅为23%、15%和5%,而日本、美国生鲜品冷藏流通率可分别高达98%以及80%~90%。
冷链物流设施的缺乏,使得大多数生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冷藏,加大了流通损耗,也加大了从农户到消费者的价格、品质不稳定因素。
痛点三:流通环节操作不规范,缺乏专业化经营人才
目前我国生鲜产品的交易主体主要为零散农户和个体经营商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生鲜流通操作专业技能培训,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物流意识。而生鲜产品的易腐烂、保质期短的特殊商品属性又使得其对流通环节要求较高,新鲜度和品质恰恰是其价值所在。不规范的流通环节操作加剧了商品损耗的同时,也使得生鲜商品失去价格竞争优势,更加剧了因滞销引起的高损耗风险。也因此,行业急需专业化的生鲜经营人才,通过规范的生鲜经营来降低生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确保低损耗率。
综上所述,流通环节层级过多、冷链物流建设缺乏以及流通环节操作不规范等造成的高损耗率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生鲜行业的最大痛点。因此,通过技术、模式创新等手段缩短层级、降低损耗,将成为流通渠道优化、行业发展的关键。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鲜O2O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
陇海集团通过研究供应链结构特点优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陇海集团为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完善,研究供应链结构特点,具备复杂性和动态性,通过流通渠道优化、流通载体优化,加强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陇海集团成立于2008年7月,具备国家一级资质的大型农产品企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4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