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镇的特色产业
海东是传统的农业乡镇。民国时期,农业耕作粗放,干旱缺水,广种薄收,处于封闭落后的状况。20世纪中期,人民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开山造田,坡地改梯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逐渐改善。全镇先后兴修老太箐水库,蓄水量达到116万m3 ,基本满足了海东坝子用水,初步显示出了水利化。1990年,“引洱入宾”水利工程8000多米隧道在老太箐水库东南侧穿越,酿成地下水断流,老太箐水库干涸了。于是全镇加强了抽水机站建设,现共有27级42台抽水机,装机1919千瓦,抽灌面积6000余亩。全镇现有耕地11814亩,其中水田6287亩,水浇地3258亩,山地2269亩。农作物品种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蚕豆、马铃薯,山地作物品种主要有白碗豆、麻碗豆、大豆、芸豆等。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全镇粮食总产和单产不断提高,1980年粮食总产548万公斤,2004年达到783万公斤,平均每亩单产由276公斤增至340公斤。1983年南村农民杨茂文和赵八六两农户种植的水稻“滇榆一号”(又名一株青),经上级主管部门及专家验收,一季平均亩产达到1017公斤,创造了当时世界梗稻亩产的最高纪录。农业承包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各地实际建立各种名、优、特、异农产品基地。据2004年底统计,全镇发展了山药、苍山百合、鲜食玉米、大蒜、鱼腥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共计2400多亩,使农业产值大为提高。全镇烤烟种植面积1500亩,全面推广了烤烟漂浮育苗、定位施肥、地膜覆盖等科技措施,年收购指令性烟叶达到3000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镇发展了种草养牛,兴建奶牛养殖基地,上和村有户奶牛饲养户养殖奶牛50头。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积极牵线搭桥,与经销商联系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式”农业,逐步建立“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全镇的林业、畜牧业、渔业也有较大发展。林业,国家实施飞播造林,人民子弟兵和市级机关单位进海东挖圹植树,镇村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并成立了专业队伍加强了管护工作,“天保工程”和“生态环保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4年止,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54.17%,森林面积共计86000余亩,森林总储积量60960 m3。海东是大理市饲养母猪、繁殖仔猪的基地,据2004年年底统计,全镇饲养母猪7531头,当年生仔猪112965头,仔猪出栏90372头。渔业,2004年捕鱼类1081吨,虾蟹418吨,养殖鱼类652吨。
海东是大理雪梨的故乡,全镇雪梨果园面积共有24000余亩。海东栽种雪梨已有1000余年历史,南诏、大理国时期,海东雪梨是敬贡给中原朝廷的高级果品。海东由于气候土壤适宜,雪梨果大、皮薄、肉质细嫩,甜脆可口,汁多渣少。雪梨除饱含果糖、蛋白质外、且富有磷、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深受广大各族群众喜爱,远销国内各地。雪梨成熟期为农历七、八月,可以储藏至冬季,会镇年产量90多万公斤。海东还盛产红杏、桃子、李子、梅子、海棠、石榴、木瓜、水表梨、冬梨等,一年四季出产水果,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6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