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北京绿谷香源工贸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绿谷香源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09月1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生产调味料(半固态)等。

北京绿谷香源工贸有限公司怎么样?

法定代表人:叶利红

成立时间:2011-09-15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1701425152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西鹿角东路52号

仙霞镇的经济建设

各地域代表性的文化、美食等都是中国的特产,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大都是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特产”,比较有名的有:京戏、中医药、广州舞狮、四川的大熊猫、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山东鲁菜等都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特色产品或文化。

1.京戏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中医药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被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广州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4.四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

5.北京烤鸭

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食品。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6.天津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面粉、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素包子等6大类、98个品种。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

7.山东鲁菜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等特点。

1.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百花生日)、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2.中国戏剧

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 、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3.中国建筑

苏州园林、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等。

4.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5.民间工艺

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凤眼、千层底、檐、鹫等。

6.中华武术

太极拳、咏春拳、武当、形意、少林等。

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百度百科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仙霞镇农业生产主要以粮油生产为主,是省杂交稻重点制种基地之一。2001年粮食总产6535吨,油料1165吨。农业生产尤其是林业经济不断壮大,已形成早笋、茶叶、青梅、山核桃、蚕桑、毛竹、杉木等七大农林产品基地,总面积达4694.5公顷,林业和主要农副产品总收入达2570万元,占农民人均收入来源的70%以上。主要乡镇企业36家,骨干企业有天一食品厂、地龙食品有限公司、电声器材厂等。2005年末,仙霞镇总人口23517人,其中城镇人口6820人。2005年全镇GDP总值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02万元,财政收入90万元。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32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116元。

2001年,仙霞镇积极响应“融入苏浙沪”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融入苏浙沪、仙霞先一步”的口号,使该镇的小集镇建设、特色产业、群众文化等经济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壮大特色产业。发挥资源优势,扶优扶强早笋产业。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组建早笋产业发展集团,做大做强早笋产业。同时,积极发展西瓜、中药材、大棚蔬菜、高山蔬菜等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以产业的提升带动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行竹林标准化生产,促进竹林丰产增收。该镇围绕竹业产业化经营目标,通过科技创新、示范带头、经销联营、能人引领、“龙头”带动等一系列举措,带动竹业产业化调整,加快竹业的流通、生产、加工、实现竹业转化增值,大力推行毛竹林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培育毛竹材用林为主,亩收入超千元;大力推进无公害竹笋生产,建设早竹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亩收入超2000元;大力推广早竹覆盖技术,亩均年纯收入近5000元。

扶持竹加工企业发展,提高对竹产业的带动。通过项目建设,使“香味源”农产品开发公司、安徽仙霞食品有限公司、宁国市菜篮子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该镇还通过利用林业周转资金扩大早笋加工出口,稳定早笋价格。

以林业经济为主的仙霞镇,结合工作实际,把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谋划做大做强特色 产业结合起来,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早笋产业,以办工业的理念促农业发展。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对竹产业的服务能力,该镇组建了笋干加工专业合作社,培育一大批竹笋经纪人,并依托早笋合作社带动山核桃等其它产业快速协调发展,重点依托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经济发展模式,围绕笋产品做精做强做好开放引智文章,引导企业加强与外地大企业和大院校的技术合作,围绕主导笋产品开发拿出整体发展规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8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