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中国向日本引进一集动画片大约多少人民币?一部剧场版呢?
您好,我是柯南吧知道团队的成员,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_^
柯南是以批片的身份引进内地的。
批片属于买断片,区别于分账片。先出一笔钱把版权买下来,赚了亏了都归中影。
一般批片的价格都5~10W美金,柯南应该也不例外。
但以上仅仅是引进成本,另一方面,宣发费用也在涨。据估算,以前每部片做100个拷贝就已经非常充分,现在要覆盖全国的重点城市,最少也要追加到200个,那就是200万元(按最基本的费用标准来算);加上50万版权买断费、50万元译制费,光成本就已经高达300万元。票房收入中,影院和院线拿走约40%,“被协助”的中影或华夏拿走25%左右,协助推广的民营公司可获得约35%。所以,如果公司还想再做点宣传,一部批片要卖到近900万元(公司获得近315万元)才能回本。
综上,柯南M15收获3000W票房,虽说宣传成本明显高于其他批片,但还是有的赚的,这也大大增加了M16的引进几率。
侦探公司很容易触犯刑法,尤其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法律依据如下:
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典型案例
原标题:武汉一“私人侦探公司”覆灭:定位跟踪监控,10人团伙被抓
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通讯员 王晶晶 傅武第
从湖北省公安厅获悉,近日,宜昌市网安部门在“2019净网行动”中打掉位于武汉的一家“私人侦探公司”,抓获10名团伙成员。
2019年6月中旬,宜昌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网上巡查发现,某微信账号对外公开发布“全国找车、寻人,不成功不收费”的寻车找人广告,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遂指定夷陵区分局管辖立案侦查。
该局受理此案后,抽调网安、刑侦、法制、派出所等多警种精干力量成立专班。专班民警通过大量侦查,查明该讯息来源于一个名为“武汉某调查”的公司。网警顺线追踪,并多次前往武汉,查实发布广告人员的真实身份为许某,其背后是一个以潘某为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
9月2日凌晨,专班民警分别在武汉多地和仙桃收网,10名涉案人员悉数落网。据办案民警介绍,该10人团伙,通过网站、微信、QQ等网络平台,公开发布广告招徕客户,非法开展“找人、寻车、婚外情调查等私人侦探业务”。 初步统计,从2018年夏到今年9月,该团伙涉嫌作案24起,涉案金额40余万元,受害人遍布全国多个省份。
据警方通报,1962年生的潘某是武汉人,曾经也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经营电脑方面的业务。生意不景气以后,他想到了打法律的“擦边球”,2018年夏,潘某注册成立某科技公司,实则从事“私家侦探”业务。公司成立后,先后招聘了陶某、张某入职。本是奔着找份正当工作而来,入职以后,才知道公司的业务是“找车寻人”。
尽管这样,陶某和张某还是默默留下来,在他们看来,这只是“给需要的人帮忙”,不会触犯法律。在“圈子”里熟悉以后,35岁的“业内人士”许某便带着手下的邹某、詹某、杜某等人也投奔潘某的麾下。
据悉,潘某是团伙的核心人员,负责统筹管理、人员调配、洽谈业务、收取酬金、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许某是团伙骨干,通过网络宣传公司业务、人员调配,并参与或现场指导寻人、找车、跟踪、拍摄。陶某、张某等其他团伙成员,开展具体“业务”,团伙成员柳某则从网上搜集公民信息,然后以数百元一条的价格卖给潘某。
民警介绍,“找车”收费,根据难易程度从6000元到10万元不等。接到“客户”委托后,团伙利用非法手段获取需要寻找车辆的行车轨迹后,派出成员“扫楼”(在相关小区挨着寻找),找到车辆后,悄悄在车下安装GPS追踪器,拍照发给“客户”,收到“客户”的首付款后,将车辆定位发送给“客户”,收取尾款。
团伙“找人”,通过非法手段查询寻找人的地址,或者通过快递包裹,非法获取寻找人的住址,甚至在他人门口悄悄安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8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