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猪价怎么走?发改委、统计局、农业农村部表明了后续趋势
临近年末,猪价再度引起官方收藏。
11月18日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11月17日,全国生猪出栏报价已经比10月20日阶段性高点下跌了3.5元/公斤左右,而且后续猪肉供应有保障。
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表示,最近养殖户出栏节奏趋于正常,前期压栏和二次育肥的生猪开始陆续出栏。
今后一段时间生猪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有望保持相对平稳态势,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形。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相关发言人指出,生猪产能、生猪存栏保持总体稳定,生猪生产处在合理水平,不支持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仔细看会发现,官方传递的信息就是“后市猪肉供应有保障,不论是生猪价格还是猪肉价格,都难再大幅上涨”。
从当前猪市来看,猪价涨跌不定,但一直在12元/斤区间震荡,既不像10月那样冲高到14元/斤,也不会像低谷时期那样掉到成本线以下。
猪价为何难涨难跌?
很多人会好奇,明明都说猪充足了,为什么价格也难掉下来呢?尤其是猪肉价格,还是维持在41.2元/公斤的高位(农业农村部监测的第二周猪肉价格数据),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猪价从今年6月末开始才逐渐上涨至成本线以上,2022年上半年整个养猪业都是处于亏损的状态,想必那时大家也看到不少“卖一头猪亏几百元”的消息。
时间再往前拉长,2021年整个下半年,猪价基本是处于13-15元/公斤,甚至2021年10月到了12元/公斤的价位,那时候养猪深亏是毋庸置疑的。
如此看来,养猪业经历了长达近1年的亏损才开始盈利,今年养猪盈利时间不过3-4个月,很多养猪人还并未完全赚回之前的亏损,所以市场依旧存在一定的惜售情绪。
另一方面,今年9月起,豆粕价格一路上涨,当前已经到了5700元/吨的高位,从年初到现在,豆粕起码涨了1000元/吨。
今年10月,全国玉米价格刷新2021年2-3月创下的历史高价(2850元/吨)。
玉米、豆粕作为饲料不可缺少的原料,它们的涨价直接拉动了饲料的价格。
虽说近几天豆粕已经有降价的趋势,但整体来看,饲料跟涨容易、跟跌难。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今年以来,饲料出厂报价已累计上调12次。
养殖成本的上涨,也是支撑猪价的一大因素。
因此在多重支撑下,当下猪价维持在12元/斤的震荡局面。
不过猪肉消费高峰即将来临,这一局面会被打破吗?
万众期待的消费高峰能否拉动猪价?
供应方面,据卓创资讯监测,8-9月份,部分省份已出栏猪源流入二次育肥市场的比例在20%-30%,而这部分猪源的出栏时间正好是11-12月份。
规模场临近年末,也陆续加快出栏节奏,据测算,理论上11-12月猪肉供应量会比8-10月增量超过26%。
需求方面,根据钢联数据监测,10月份以来屠企开工率维持在19.5%-20.5%之间。
由于今年猪肉价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终端消费和腌腊灌肠消费,就拿传统的腌腊来说,相比往年,今年国庆后腌腊订单减了1/3的量。
预计11-12月份重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增加幅度很难超过10%,市场整体是供强需弱的状态。
如此来说,消费高峰能否达到预期的需求量还是不确定的,但生猪供应量增加却已成定局。
养猪人要警惕接下来的三个市场风险。
三个市场风险已现
首先,市场有集中出栏造成的价格踩踏风险。
根据往年的经验,冬至前后是市场出栏的高峰,今年8-9月二次育肥如此“疯狂”,也是看准年底的行情。
虽说官方表示当下养猪户的出栏节奏已经趋于正常,但是也不能排除还有压行情的二次育肥户。
而且年底规模场会放量出栏,大家不要等到某一个节点去卖猪,而应该顺势逢涨出栏。
其次,饲料难降价,养殖成本有再增加的风险。
从原料方面看,11-12月进口大豆等待到港,目前豆粕库存还处于低位,大豆到港后豆粕供应增加,豆粕价格可能会短时回落,但是这传导到饲料端需要时间。
而猪的生长规律是“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当下等待出栏的猪基本都是大猪,养殖成本难降。
另外,今年万众期待的腌腊消费可能不达预期。
西南地区是腌腊消费的主力,当前重庆地区疫情形势较为严峻,会对腌腊造成影响,而且高位猪价也会缩减一定的消费量,整体来说消费形势不太乐观。
当下市场呈现“供应多、需求弱、养殖成本高”的状态,大家都想吃到年底的那口“肉”好过年,但多方考虑的话,建议还是不要盲目等行情,顺势出栏较为稳妥。
你怎么看待当前猪价呢?欢迎留言讨论!
发改委什么时候开会说物价上涨的原因
据了解,专家认为这个数字相当切合实际是因为当前生猪出栏价格和猪肉价格下跌较快,在早前连续下跌,这对生猪养殖专业户来说意味着亏损不可避免,也意味着不少的生猪养殖专业户面临破产关门或倒闭,这对生猪养殖专业是无情的打击,也是没顶之灾。
对此,需要我国机构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再也不能有任何迟疑和拖延,就是国家启动猪肉收缩以抑制市场猪肉价格的再延续过度下跌,使猪肉价格回升到一个合理区间,从而拯救生猪养殖专业户,让生猪专业户继续留在养殖领域,避免因价格过低而关门倒闭或转行,确保市场猪肉供应稳定,否则猪肉价格会出现大幅报复性反弹,使?肉贱伤农、肉贵伤民?反复上演。
我们应该为政府这种猪肉收储机制点赞!
其实,粮油蔬菜和猪肉,都关乎了市民百姓的菜篮子。在这两年因为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猪肉价格竟然还过快上涨,也难怪国家发改委约谈企业不允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得串通涨价。
稳定猪肉价格,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质量。牛羊肉量少价高,很多普通家庭都是偶尔买来改善生活。猪肉不一样,南方的很多家庭,都是用猪肉熬油,做菜都是添加猪油。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对这些家庭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
当然这不是说猪肉不允许涨价。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猪肉也是国家储备商品,真的出现猪肉短缺,价格飞涨。储备猪肉也会投放市场,平抑物价。
简而言之,就是对于猪肉价格不正常的暴涨行为,提前打预防针,以防过后猪肉价格暴跌,不利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
发改委在2020年3月17号时候开会说物价上涨的原因。因为当时正处于疫情稳定时期,也是全面脱贫时期,所以才选择在2020年3月17号去说,上涨主要是由猪肉和蔬菜拉动,物价运行的结构特征十分明显。从统计数据看,当月的猪肉价格上涨了9.3%,蔬菜9.5%,二者对CPI环比涨幅拉动的比例合计达到了9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9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