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尤其蔬菜食品为何持续走高?预测今年小麦价格走势。各写一篇论文。
预测今年的小麦价格走势
全球气候异常国际粮价上涨
国际粮食价格暴涨,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历史交易数据可见一斑:小麦期货自每蒲式耳456美分猛涨55%至本月初的707美分,该涨速为50年来最快;玉米期货自每蒲式耳343.25美分涨21.8%至418美分;大豆期货自每蒲式耳894.5美分涨15%至1029美分;美国2号长粒糙米由每磅9.9美分涨14%至11.30美分。
造成这波粮价上涨的主因,是全球气候异常及过度宽松的全球货币政策。
全球许多小麦主要产区出现了严重灾害天气。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地遭遇百年难遇的高温干旱,而这三国均列全球小麦出口前十名,市场预期其减产可能接近三成。全球其他主要小麦产地气候也不佳,加拿大降雨过度,欧洲部分小麦产区遭遇旱灾,澳大利亚闹起蝗灾。此外,人口大国印度因基础设施落后,存放小麦库房有限,居然造成了许多小麦腐烂。
国内看涨预期进一步加强
最近一个月来国际粮价的剧烈波动,加之夏粮减产、西南干旱、南北方洪灾等不利因素,使得市场对粮价上涨预期进一步提升。
国家发改委8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主产区红小麦、白小麦、混合麦三种小麦平均收购价为每50公斤(下同)98.66元;早籼稻、晚籼稻、粳稻三种稻谷平均收购价为109.32元;玉米平均收购价为91.81元。在上半年粮价有所攀升的情况下,又传来我国七年来首遇夏粮减产的消息,虽然降幅仅为0.3%,但也使得看涨预期进一步加强。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元红指出,在今年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的基础上,眼下玉米主产区吉林省正在遭遇洪水,灾情对未来玉米产量的影响还难以估计。另据中华粮网分析,此前南方洪涝可能使得部分早稻主产区减产高达20%。
值得关注的是,非主粮产品价格的波动比主粮更为明显。比如前段时间疯涨的绿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农业部查询系统搜索发现,在北京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市场,5月19日的绿豆价格是3月19日的两倍。
国家粮食局:目前粮源充足
关于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的影响,早在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曾公开表示,“近几年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而同期我国国内粮价保持了基本稳定、稳中略升的态势”,“我国粮价的变动是政府综合考虑农民的种植成本和收益等情况所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控的结果,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较小。”
国际小麦期价回调 强麦震荡平稳
国际小麦价格在8月5日俄罗斯宣布暂停粮食出口后大幅上涨至近两年来新高,上周出现回调,本周延续下行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市场对小麦减产的恐慌情绪正在消退,麦价逐步回归理性。本周五,CBOT小麦收盘于679.0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五收盘价702.4美分/蒲式耳下跌23.4美分,跌幅3.33%。本周国内强麦期货走势震荡平稳,周五高开低走,收于2454元/吨,较上周五收盘价略跌1元/吨。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尚无理由担心出现全球性粮食危机,但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市场走势仍待密切观察;国内市场小麦供应宽松,加之目前面粉市场处于需求淡季,且国家加大粮食市场调控力度,预计短期内国内麦价将呈平稳趋弱格局,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
物价尤其蔬菜食品为何持续走高?
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灾害的严重性,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成本价格,还有种植的多少、老百姓对蔬菜的需求……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再加上少数菜商大量囤积,垄断市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为什么中国的物价持续走高?
具体的物价上涨原因有以下几点:
1.供求规律的长期表现形式为供不应求;
2.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一年之内人民币对美圆的汇率上涨了x%,也就是增值了x%,现在我国的各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是出口销售,国内自己人消费的其实很少,因为大家的钱都拿去买高价房了,谁还有多余的闲钱用来自己消费?
3.寡头垄断行业造成商品不能充分竞争;
4.国家宏观调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
5.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指太多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造成的超额需求状况; 其实通货膨胀有3种解释,这只是其中一种。
6.生产要素价格,其中土地是最关键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受国家严格控制,导致土地的取得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其相关的产业链条同时受影响; 当然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有很大原因是因为炒房引起的。
7.国家财政购买力度,包括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认为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了,就减少对某种商品的购买,反之道理一样。
8.物价指数,资金具有投资回报率或资金价值,也就是折现率和本金化率.说白了就是未来的钱不如现在的"钱"值钱,未来同样的钱购买力不如现在买的东西多;
9.国际经济对我国有很大影响,包括外汇储备情况。目前我国大概有2万亿美圆的外汇储备。自从加入WTO以来,跟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
10.这一条本人认为非常关键。美国大型金融投机集团对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掠夺。
中国外汇制度改革以来,尤其2007年,人民币对美圆上升5%,这是美国控制的。目的是象90年代对日本进行经济掠夺一样。举个例子:2006年1美圆=10元人民币,美国人在2006年用1美圆换了10元人民币,用这10元人民币买了上海一套房子,2007年上海房价翻一翻,美国人把房子卖了得到20元人民币,而2007年人民币升值,假设1美圆换8元人民币了,美国人再将20元人民币换成美圆就是2.5美圆。如此可见,美国人的1美圆在一年时间就变成2.5美圆,他赚了中国多少?2.5倍的利润啊。而且这2.5美圆回到美国又可以继续投资美国,美国经济又可以发展了,美圆重新升值。还有1美圆换成人民币10元投资固定资产后,市场上就少了10元流通,中央银行就会发行10元人民币来弥补这个空挡,而这2.5美圆走了以后留给中国的却是市场上多了10元人民币,还不通货膨胀才怪。中国被掠夺后,人民币再度贬值。就跟日本一个结局,看着吧,朋友,有你哭的那一天......
再来看看价值规律,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综合了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商品价格的本质是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内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的调节生产和流通;
2.自发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
3.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通常所说的物价其实就是生产价格,而生产价格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加上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生产价格就是价值的转化形态.
影响今年小麦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一是粮食连续6年丰收将为国家调控提供物质保障基础。
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国内小麦连续6年增收。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预测,2009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421万公顷,较上年2362万公顷略有增长。预计2009年小麦产量为11495万吨,较上年的11246万吨增长249万吨,增幅2.2%。
二是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依然较大。
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累计收购4004.2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00万吨。其中,白麦收购量约为3799万吨,混合麦208万吨;不完善率10%-20%的小麦共占138万吨。
三是托市收购政策决定了小麦市场仍将以“政策市”为主。
从国家政策来看,国家政策对于小麦市场具有无可置疑的话语权,其归根结底仍在于政府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粮源,可以在短时间内影响市场的供需状况。具体来看,在不同阶段,国家主要通过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量的变化来调控市场。对于拍卖底价的调整国家将坚持顺价销售原则,也就说每次调价的背后都伴随着现货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家对后市价格的预期。而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量的大小则反映了政府对当前市场的一种预期。一般而言,市场需求加大投放量则会增加,供给量加大,打压小麦价格,反之亦然。
四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强,小麦托市收购底价的不断上调将引领市场预期。
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2009年10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2010年我国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水平上调3分/斤,其中白麦提高到0.90元/斤,红麦及混合麦提高到0.86元/斤。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将推动粮价稳步上移。
总体来看,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强,小麦托市收购底价的不断上调将引领市场预期,预计小麦价格将表现为温和上涨的态势。
物价为何持续走高(经济聚焦)
虽然人们此前猜测10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居高不下,实际结果还是出人意料地走出25个月的新高: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涨幅比9月份扩大了0.1个百分点。
CPI涨幅为何如此之高?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从10月份物价结构来看,翘尾因素是1.4%,比上个月多了0.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是3.0个百分点,占68%,仍然是这次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在新涨价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贡献了16.6%。
10月份本是收获的季节,蔬菜、水果大量上市,价格应该有所回落,但食品价格为什么反而上涨这么多?
盛来运分析说,除了目前大家所谈论的成本推动和流动性比较充足之外,还有两个原因比较大,一个是来自于国外农产品涨价以及大宗商品涨价对国内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部分国家干旱,粮食减产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产生了影响。另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三季度以后,国外的流动性进一步推升了价格。第二个因素就是自然灾害仍然多发,例如10月份海南发洪灾,海南是很重要的蔬菜供给地,这些地区对今年10月份食品价格上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轮物价上涨不是因为短缺,而是流动性过剩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近期做分析时表示,这轮物价上涨不是因为短缺引起的,除了蔬菜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原因外,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
“货币发行过量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尤其是石油、棉花、糖涨得很厉害。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热钱炒作的因素不可忽视。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3万元,这就是资金在里面炒作。郑州交易所11月8号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元,大大超过了正常范围,换手率很高。”周望军分析认为。
分析认为,从价格上涨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构成来看,目前还是一种结构主导型的价格上涨。但是,10月份影响价格上涨的新情况开始出现,非食品类的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目前,国家发改委等宏观管理部门正密切关注国内物价形势的变化。“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麻痹,特别是对于农产品,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食品的价格,要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
实现全年价格调控预期目标,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
CPI涨幅不断刷新,加大了实现物价涨幅3%的年度调控目标的难度。张平此前曾估计今年的物价指数要稍微高于年初制定的3%。
“我们觉得从目前情况来看,物价上涨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压力也在加大。特别是国外新一轮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对我国经济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大通胀预期。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的预期目标,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盛来运认为。
虽然将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有一定难度,但调控部门并不是很悲观。张平表示,今年有信心控制好物价,基础在于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点,食用油库存也较为充裕。
“价格虽然上涨了,但是重要物资储备充分,这么多年国家也积累了丰富的调控物价的经验,防止通货膨胀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手段保障,这一点请大家放心。”周望军说。
据周望军介绍,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应对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普通消费者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一是发展生产,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的供应,夯实应对通货膨胀的基础。第二是通过物资调配、进出口等调节手段来保障供应。第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游资进行炒作。第四是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使其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对目前商品价格上涨过程中的“游资炒作”现象,周望军明确表示,不允许炒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蛋等。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密切监控游资的动向,严格防范其进入实体经济以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炒作。
食品和居住是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
虽然人们此前猜测10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居高不下,实际结果还是出人意料地走出25个月的新高: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涨幅比9月份扩大了0.1个百分点。
CPI涨幅为何如此之高?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从10月份物价结构来看,翘尾因素是1.4%,比上个月多了0.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是3.0个百分点,占68%,仍然是这次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在新涨价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贡献了16.6%。
10月份本是收获的季节,蔬菜、水果大量上市,价格应该有所回落,但食品价格为什么反而上涨这么多?
盛来运分析说,除了目前大家所谈论的成本推动和流动性比较充足之外,还有两个原因比较大,一个是来自于国外农产品涨价以及大宗商品涨价对国内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部分国家干旱,粮食减产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产生了影响。另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三季度以后,国外的流动性进一步推升了价格。第二个因素就是自然灾害仍然多发,例如10月份海南发洪灾,海南是很重要的蔬菜供给地,这些地区对今年10月份食品价格上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轮物价上涨不是因为短缺,而是流动性过剩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近期做分析时表示,这轮物价上涨不是因为短缺引起的,除了蔬菜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原因外,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
“货币发行过量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尤其是石油、棉花、糖涨得很厉害。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热钱炒作的因素不可忽视。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3万元,这就是资金在里面炒作。郑州交易所11月8号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元,大大超过了正常范围,换手率很高。”周望军分析认为。
分析认为,从价格上涨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构成来看,目前还是一种结构主导型的价格上涨。但是,10月份影响价格上涨的新情况开始出现,非食品类的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目前,国家发改委等宏观管理部门正密切关注国内物价形势的变化。“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麻痹,特别是对于农产品,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食品的价格,要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
实现全年价格调控预期目标,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
CPI涨幅不断刷新,加大了实现物价涨幅3%的年度调控目标的难度。张平此前曾估计今年的物价指数要稍微高于年初制定的3%。
“我们觉得从目前情况来看,物价上涨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压力也在加大。特别是国外新一轮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对我国经济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大通胀预期。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的预期目标,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盛来运认为。
虽然将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有一定难度,但调控部门并不是很悲观。张平表示,今年有信心控制好物价,基础在于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点,食用油库存也较为充裕。
“价格虽然上涨了,但是重要物资储备充分,这么多年国家也积累了丰富的调控物价的经验,防止通货膨胀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手段保障,这一点请大家放心。”周望军说。
据周望军介绍,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应对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普通消费者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一是发展生产,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的供应,夯实应对通货膨胀的基础。第二是通过物资调配、进出口等调节手段来保障供应。第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游资进行炒作。第四是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使其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对目前商品价格上涨过程中的“游资炒作”现象,周望军明确表示,不允许炒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蛋等。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密切监控游资的动向,严格防范其进入实体经济以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炒作。
我也是晋州一中新生,不得不下功夫。不许全抄啊,费了我好大劲的!童鞋们,感激我吧!
买一个颗普通白菜价格高达80元,被网友们称为“和田玉白菜”;一斤萝卜11元,小芹菜20元,青菜更是达到了23元一斤,这些价格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发生在近期的上海,不少人直呼吃不起菜了。
虽然口罩事件管控造成了蔬菜价格的上涨,但是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2022年以来粮食和蔬菜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很多人感慨物价上涨了,是真的吗?下面就来和大家分析一下。
一、气候变化、自然灾害
粮食蔬菜的价格和产量息息相关,粮食产量的多少又受到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影响。
我们首先从全球大范围来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粮食减产的必然的。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全球小麦平均产量就会下降6%,水稻、玉米和大豆平均产量则分别下降3.2%、7.4%和3.1%,因此,即便没有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如果不扩大种植面积,地球上的粮食也是在减产当中的,再加上人口越来越多,粮食价格上涨是必然。
另外,自然灾害增加,给农作物造成了不可预料的减产,北美洲地带菜籽和巴西等国家的大豆产量也比以往有所下降。
我国去年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农田被淹没,原本在夏天收获的农作物毁于一旦。
再加上部分地区冬天也遭到了强降雪,致使大棚坍塌,许多农民的劳动成果颗粒无收,直接造成农作物减产,自然价格就上升了。
二、口罩事件原因
口罩事件原因虽然不是自然灾害,但是也是很难可控的。
从2020年开始,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开始爆发,人员难以流通,国际物流停滞,造成了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原材料不足的情况,直接造成了种地成本的上升,上升的成本也体现在了粮食的价格上。
另外病毒爆发后,国际贸易,国际物流量减少,也导致了农产品运输价格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的价格、我们国家3月以来口罩事件形势较为严峻,物流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以蔬菜为例,蔬菜保鲜期短,储存难度大,口罩事件期间运输时长增加,运输成本上升。
据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司机介绍,由于隔离、消毒静置以及核酸检测等原因,运输成本较以前上涨30%—50%。
三、国际大环境原因
除了天灾影响粮食价格以外,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2月以来,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了冲突,直接推动了粮食价格的升高。
这其中的缘由有很多方面,首先这两个国家是全球重要的小麦种植国和玉米出口国,两个国家加在一起出口的小麦占全球总数的29%,玉米也占全球的19%。
自爆发冲突以来,乌克兰的港口被关闭,农产品难以出口。
其他国家在局势动荡时,也纷纷限制本国粮食出口,这是粮食价格在短期内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四、种植成本增加
众所周知,种地离不开化肥。
想要有一个好的收成,种子的质量也必须过关。
目前欧洲地区的化肥价格,是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最高价格,除此之外,种子的价格也在上升,国外部分地区的种子价格甚至上涨了一半,国内部分地区种子价格也上涨了10%作用。
我国部分农户还属于租地种植农产品,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租金也在上涨。
由此看来,种地的成本直接上升。
为了控制种地成本,许多国家纷纷宣布,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作物种植量减少也会造成产量减少,也就造成了粮食蔬菜等价格提升。
五、其他联动效应
俄乌冲突以来,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国家开始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一种能源叫做乙醇汽油,乙醇汽油需要从玉米当中提炼,原本属于粮食的玉米,一转眼成了工业原料,对玉米的需求增加,也势必会引起玉米价格的上涨。
除了玉米,油菜籽、油桐还可以用作生物柴油。
总结
粮食蔬菜价格上涨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在这种形势下,不得不说家住农村的朋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家院子中种植的蔬菜,自家田地中种植的粮食,不仅纯天然无公害,还能减少家庭饮食成本支出。
注: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自己的看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9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