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青菜都有哪些种类

青菜都有哪些种类

青菜都有哪些种类

青菜都有哪些种类,食物能很好的给我们补充能量,但我们对于自己的食物却并不是全部都能熟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味菜肴,而这些菜肴能很好的该我们味蕾上的享受,以下是关于青菜都有哪些种类。

青菜都有哪些种类1

1、青菜(小白菜)

青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厘米,无毛,根粗,坚硬,基生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坚实,深绿色,有光泽,叶柄有或无窄边;总状花序顶生,呈圆锥状;花浅**,花梗细,和花等长或较短;

萼片长圆形,白色或**;花瓣长圆形,顶端圆钝,有脉纹,长角果线形,果瓣有明显中脉及网结侧脉;喙顶端细,种子球形,紫褐色,有蜂窝纹。4月开花,5月结果。青菜的嫩叶供蔬菜用,为中国最普遍蔬菜之一。

2、苏州青

苏州青:江苏省苏州市地方品种。株型直立,叶柄与地面略成直角,株高32厘米,开展度44厘米。中部横径8厘米,基部横径12厘米。叶片深绿色,15~17片,椭圆形或近圆形,长21厘米,宽18厘米,肥厚,不滑,全缘,基部无裂片。叶柄基部肥厚,向内弯曲如匙,上部扁平,绿色,叶脉突出明显。早熟,丰产。

3、随州泡泡青

随州泡泡青,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随州泡泡青”是随州最具特色蔬菜品种之一,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素有冬季“蔬菜之王”的美誉。它叶泡浓绿至墨绿,叶肉厚实,质地柔软,抗寒性强,经霜冻雪压后,口感更佳。

4、油白菜

油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原产亚洲。我国南北各省栽培,尤以长江流域为广。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无毛,带粉霜;根粗,坚硬,常成纺锤形块根,顶端常有短根颈;基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20-30厘米,坚实,深绿色,有光泽,基部渐狭成宽柄。

5、黄心菜

卷窝菜,又名黄心菜,在信阳栽培历史悠久,属豫南特色蔬菜。黄心菜叶片圆形呈麻窝状,外叶绿色塌地,心叶蛋**,叶尖向外翻卷,叶肥厚细嫩。纤维少,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保鲜时间长,耐贮运。病虫害少,适合生产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

6、黑桃乌青菜

核桃乌青菜,又称乌菜、黑菜,因颜色深绿近黑色、叶面皱褶似核桃而得名。核桃乌青菜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每年秋冬上市。核桃乌青菜营养丰富,富含大量叶绿素、维生素,其维生素C、钙含量高

能清热利尿、养胃解毒,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保健功能。核桃乌青菜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每年秋冬上市。一旦上市,它就不会离开宝应各家各户的餐桌,直到来年开春。

青菜都有哪些种类2

1、油菜

油菜中纤维素含量较高,不少人不爱吃的原因在于嚼着好像有嚼不烂的“丝”存在,故和其他高纤维素主食一起食用,会造成不可溶性纤维聚集。纤维素是“便秘”的克星,是减肥中人士减少脂类物质和多余精碳水物质的'“法宝”,可一旦摄入过量,弊端也会随之而来:首先会造成营养素吸收阻碍。

2、青梗菜

青梗菜,是上海小白菜的一种,、又叫小棠菜。株型直立,头大束腰。株高28厘米左右,开展度28厘米×30厘米。叶面光滑,全缘,叶片绿色,广卵圆形。叶柄绿白色,宽厚.基部略凹。

叶梗长比2:3。单株重550克左右。外形美,商品性好。耐热,耐寒,耐虫。每100g鲜菜含水分93-95g、碳水化合物2.3-3.2g、蛋白质1.4-2.5g、维生素C30-40mg、纤维素0.6-1.4g,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可炒食、作汤、腌渍。

3、上海青

上海青,又叫上海白菜、苏州青、青江菜、青姜菜、小棠菜、青梗白菜、青江白菜、油菜、汤匙菜,是上海一带的华东地区最常见的小白菜品种。江浙一带又称其为青菜或小青菜。

上海青是一种小白菜,叶少茎多,菜茎白白的像葫芦瓢,因此,上海青也有叫做瓢儿白的。上海青的特点就在于长的光明磊落,每一片叶都是碧绿,每一片叶在生长期都完成了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在亚热带及温带都有分布,在中国到处都有该物种的影子。

4、四季小白菜

四季小白菜是十字花科叶菜类常见的食用蔬菜。小白菜原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栽培十分广泛。小白菜是芥属栽培植物,茎叶可食,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据测定,小白菜是蔬菜中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菜。

5、菜心

菜心又名菜薹,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适合播种在南方温暖的地区,是我国南方的特产蔬菜之一。一年四季均可播种,现世界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菜心品质柔嫩,味甘苦,营养丰富。每千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3~16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22~42克,还含有钙410~1350毫克、磷270毫克、铁13毫克。胡萝卜素1~13.6毫克、核黄素0.3~1毫克、尼克酸3~8毫克、维生素C790毫克。

6、青江菜

青江菜是一种绿叶蔬菜,别名小棠菜、上海青、江门白菜等,叶片椭圆形,叶柄肥厚,青绿色,株型束腰,美观整齐,纤维细,味甜口感好。青江菜,根据梗色可再分为青梗白菜及白梗白菜两种。

由于青江菜的外形跟汤匙有些相似,也有人喊它汤匙菜。青江菜长相像汤匙、色泽鲜绿,加上生长期很短,从播种到收成只需一个月左右,一年四季市面上都可以看得到,青江菜也常用作为陪衬用的摆盘蔬菜。除了快炒、氽烫等简易料理,青江菜搭配绞肉可做成菜肉馄饨,青江菜也可做包子,还能做成美味的菜饭。外表酷似油菜。

7、勺菜

勺(芍)菜,又名翘摇、红花草、草子。豆科(leguminosae),黄芪属。现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多作为稻田绿肥来种植。中国早在明、清时代就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广泛分布于北纬24~35度地区。

8、汤匙菜

叶片椭圆形,叶柄肥厚,青绿色极似汤匙(故而得名“汤匙菜”);株型束腰,美观整齐;纤维细,味甜口感好。其耐热性强、耐寒且耐运输为良好之日常蔬菜。中文别名青江白菜、青梗白菜、青江菜、上海青等等。

9、厚皮菜

厚皮菜是藜科甜菜属植物。二年生草本,株高因品种而异,矮生种30-50厘米,高生种60-110厘米;根部较粗短,入土亦浅。叶阔卵形,淡绿色或浓绿色,光滑,肥厚多肉质,叶柄长而宽。

果实褐色,外皮粗糙而坚硬,内有一至数粒种子。原产于欧洲,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引种栽培。厚皮菜为喜温植物,生长的适温为15-25℃。

10、鸡毛菜

鸡毛菜是绿叶蔬菜,十字花科植物小白菜(青菜)(Brassica、chinensis)的幼苗的俗称,此叫法以上海一带比较普遍。可治疗肺热咳嗽、便秘、丹毒、漆疮等疾病。小儿缺钙,骨软、发秃,可用小白菜煮汤加盐或糖令其饮服,经常食用颇有益。小白菜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泛酸等,具有缓解精神紧张的功能。

11、黄心白菜

黄心白菜外叶浓绿、内叶鲜黄,口感鲜爽,营养价值高,是制作韩式泡菜的专用白菜品种。外叶浓绿色,内叶嫩黄,叶柄薄,口味清香,食味佳。单球重1.2公斤,球高20厘米,球径13-15厘米,密植栽培其特性表现更优。

12、奶白菜

奶白菜是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的南方,以广东栽培较多。奶白菜是不结球白菜(普通白菜、小白菜、青菜、油菜)中的一个株型中矮肥、叶柄宽厚的一个种类。

浅根作物,须根发达,再生力强,适于育苗移栽。株型矮,株高约20~22厘米,开展度大,约25~27厘米。茎在营养生长期为短缩茎,遇高温或过分密植时也会伸长。基生叶莲座状,叶片近圆形;绿或深绿色,有光泽,叶面皱,全缘,叶柄肥厚而短,匙羹形,奶白色。性味甘、微寒,具有清热解毒、通利肠胃等作用。

13、北京三号白菜

北京新三号白菜是中晚熟一代{杂}种,生长期80天,株形半直立,生长势较旺,株高50厘米,开展度75厘米,外叶色较深,叶面稍皱,叶柄绿色,叶球中桩叠抱,球高33厘米,球宽19.3厘米,球形指数1.7,结球速度快、紧实,单株净菜重4.2千克,每亩产7500-8500千克,净菜率85%,抗病毒病,耐霜霉病和软腐病,品质好,耐贮存。

青菜都有哪些种类3

青菜被分为根、茎、叶、花、果多种种类,所有青菜列表中最常见的是小白菜、菠菜、芹菜、苋菜一类。像萝卜、胡萝卜、甘蓝、大头菜、根用甜菜都属于肉质根菜类;马铃薯、莲藕、姜、慈姑、芋头都属于茎菜类。

青菜好被分为茄果类、瓜类、葱蒜类,茄果类有茄子、番茄、辣椒等;瓜类有黄瓜、丝瓜、冬瓜、苦瓜、南瓜、葫芦等;葱蒜类有大葱、大蒜、洋葱、韭菜等,这类青菜也被分为百合科植物,大多属于几年生植物。

常见的绿叶青菜有莴苣、茼蒿、落葵、油菜等,青菜大多属于十字花科植物,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之一,青菜的嫩叶处是口感最佳的位置。种植青菜时要及时给土壤浇水施肥,这样后期才能收获高产量和高质量的青菜。

青菜大多是露天生长的,因此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病虫害,这时就需要提前做好防止措施,通常在青菜上发现虫害可以喷洒晶体敌百虫倍液和中科美玲倍液治疗。种植青菜时定期清楚土壤中的杂草,也是可以预防病害的。

是人体 健康 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兼具营养、毒性和解毒三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命的保护剂,体内缺硒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肝坏死、心肌变性、胰脏萎缩纤维化、肌肉营养不良、克山病、大骨节、白内障等疾病。

人们对硒元素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研究硒的毒性;70年代后,开始研究硒的营养作用,有关植物体内硒与有机硒的生物活性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研究;90年代初进行的总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硒摄入量平均值为43.3μg/d,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硒适宜摄入量下限(50μg/d) ,为此,硒的生理作用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并开始对其进行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各种含硒药品、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茶等富硒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茶树是一种吸收、富集硒元素能力很强的植物,茶树通过生物富集和转化作用,能把非生物活性和毒性高的无机硒转化为安全有效、毒性低的有机硒,中国茶几乎都含有硒,含量为0.017 6.590mg/kg,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有机硒占硒总量的80%,利于人体吸收,所以茶叶是理想的补硒资源,经常饮茶,尤其是饮用富硒茶,可以改善人体的硒营养,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此外,富硒茶中除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 健康 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富硒茶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1、茶叶中的硒含量

人体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而食物链中硒主要来源于土壤,所以通过农产品富硒是解决缺硒的有效办法。大多数作物为非硒累积类型,一般含量小于1μg/g,而不同富硒作物的富硒能力不同,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吸收硒的能力也不同。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从表1中可见,茶叶中的硒含量高于大部分常见食物。茶叶可分多季采摘,对土壤中硒的利用率要比其他作物高。另外,硒对茶叶本身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硒生物制剂能显著促进早春茶树提前发育,提高明前优质茶产量,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使茶汤的感官品质甜味、香气显著提高,苦味、涩味显著下降。

2、茶叶中硒的存在形态

自然界中硒的存在价态有-2,0,+4,+6。0价态的单质硒难以被生物吸收利用,生物学作用极低;植物体内的硒以3种形态存在,即无机、有机和挥发态,挥发态所占比例很小,无机硒的价态是+4,+6,常见的物质如Na2SeO3,Na2SeO4,有机硒通常是-2的价态或者与其他物质以络合态存在。

茶叶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态。茶叶中无机硒占硒总量的8%;蛋白质硒占79.25%,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硒占2.59%;茶多酚、多糖及果胶组分硒含量分别为1.22%和0.88%;在咖啡碱和RNA组分中未检测出;占总硒量18.65%的小分子硒物质是水溶性硒的主要来源。

3、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因素

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首要因素, 同一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含硒量差异很大 。不同茶树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可能与其遗传特性有关,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含硒量相对高低的顺序在不同地区相对稳定;

茶树部位 :茶树不同部位硒的含量依次为: 果壳>老枝>嫩叶>嫩枝>根系>种子 。叶片是茶硒积累的主要器官,硒含量随着叶片嫩度下降而升高,尤其是老叶,其含量是嫩芽的3倍之多。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硒主要是蛋白质硒,随着叶片老化,与硒结合的物质向结合态转化,逐渐形成大分子的结合硒蛋白,流动性变小,导致茶树老叶硒含量高于嫩叶;

采摘季节 :同一地块、同一品种的茶树鲜叶含硒量基本上为 春茶>秋茶>暑茶>夏茶 。春季是茶树吸收积累硒较强的季节,因此合理调节不同采季茶叶产量,增加春、秋茶比例,对于提高茶叶含硒量都是有利的;

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在不施硒肥的情况下,茶叶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有效态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显著相关,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同一品种在不同类型土壤的含硒量也不同,顺序为: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酸性紫色土>潮土>褐土 棕壤土。高硒地区硒的生物利用率除了与土壤总硒含量有关,还与土壤pH相关;

施肥方式 :施硒肥的主要方式包括茶园土壤施硒、茶园叶面喷施硒肥、茶树新梢喷硒等。施硒肥是提高茶树体内硒质量比的有效途径。但过量的硒也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虽然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较明显,但毕竟是属于外源添加的硒元素,必须对由人工添加方式产出的富硒茶对人体 健康 的影响给出风险评估。在施用硒肥时,应考虑到不同矿质元素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硒肥比例标准非常重要;

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可能对成品茶中硒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4、中国富硒茶资源的开发利用

4.1含量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研究所认为,成人日摄入硒量应为50 150μg,国际硒学会推荐成人日摄入硒量60 400μg,而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USRDA)认为,青年人、成年人日摄入硒50 200μg是适宜的。 对中国13个省市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对富硒茶标准的制定,很多学者认为应根据人体需硒量、茶叶硒浸出率、专家对日摄入硒量的建议等综合考量。1988年陈宗懋提出含硒量为0.5 2.0mg/kg为高(富)硒茶,1989年肖永缓提出1.5mg/kg为富硒茶的最低限量。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 4.00mg/kg。

4.2开发利用

目前,中国的富硒茶生产地带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部分地区,如湖北恩施、陕西紫阳、贵州开阳都已成为富硒茶的主要产地。

恩施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高硒地区,恩施茶平均硒含量为1.074mg/kg,恩施玉露是其主打富硒茶品种。紫阳富硒茶平均含硒量为0.6530mg/kg,最高值达3.853mg/kg,主要产品有紫阳毛尖、翠峰、银针、香毫、春峰、紫阳富硒绿茶、紫阳富硒乌龙茶等。四川万源、安徽石台、江苏溧阳-宜兴一带南部低山丘陵,浙江龙游等地也有富硒茶产品的开发。贵州已经开发的产品有白花富硒毛尖、富硒碧芽、富硒云峰、云尖、云竹、富硒南贡茶、富硒碧玉香等富硒茶,其中,贵州凤冈县所产的高山云雾有机绿茶已通过国家认证,经权威部门抽样检测有机锌含量为40~100mg/kg,有机硒含量为0.25-3.50mg/kg,2006年1月24日,“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除了各类富硒成品茶外,近年来出现了以富硒茶为原料,应用微胶囊、超细粉碎等深加工技术制成富硒袋泡药茶、富硒袋泡花旗参绿茶和富碱袋泡冰茶等产品;研制富硒茶粉,再制成富硒食品,提高富硒茶的利用率。

5、对中国富硒茶研究的展望

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富硒茶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首先,中国富硒地区有限,富硒茶总体产量不高,而低硒茶园尽管能够通过外源施肥实现提高产量,但其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矛盾,使生产富硒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关;其次,茶树富硒特性及其硒在茶树体内的具体运转、积累规律等针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茶树硒的营 养生 理、硒对茶树酶促代谢的影响及耐硒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制性等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再次,硒营养同土壤中其它营养如N、P、K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茶树的生长、代谢及产量、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报道还较少;最后,通过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克隆或筛选富硒基因,转到作物中进行表达,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富硒茶的开发上还未见报道。

目前茶树富硒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品种选育、筛选富硒能力较强的特种茶树资源,培养硒富集能力较强的茶树品种;研究硒在茶树体内的运转、积累等规律,从分子水平上对茶叶富硒及其体内硒代谢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茶树富硒的特征;研究硒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为缺硒地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技术做理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转入富硒基因的茶树,为富硒茶的开发创造新的途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0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