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尧、舜、禹的小故事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 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禹原来有个助手叫做皋陶(音gāoyáo),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后,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古代:::
智勇双全威震诸侯 事重知错能改
——名廉颇故事
所向披靡 卫安民
——西汉军卫青故事
击匈奴 威震漠北
——西汉名霍病故事
献身边陲代名
——西汉军赵充故事
流击楫 奔赴难
——志统名祖逖
历经三代 忠改
——岭南巾帼英雄冼夫故事
忠勇 力挽狂澜
——唐代名郭仪故事
奇制胜 少胜众
——平定安史乱主李光弼
杨门虎 忠烈雁门
——北宋名杨业故事
承父志 再振雄风
——抗辽杨延昭故事
师未捷身先死 使英雄泪满襟
——抗金名宗泽故事
抗金义重泰山 富贵轻鸿毛
——宋代抗金英雄李纲故事
建炎第功终属
——抗金名韩世忠故事
顺昌城旗帜
——抗金名刘铕故事
精忠园诉说
——南宋抗金名岳飞故事
丹永存气浩
——抗元英雄文祥故事
力挽狂澜保卫北京
——明朝名于谦故事
忠诚许威震南疆
——抗倭名俞猷故事
封侯非我意愿海波平
——民族英雄戚继光故事
维护民族团结塞外杰
——忠顺夫三娘故事
杖策必图雪耻 横戈原封侯
——明末抗清名袁崇焕故事
穷节见真男
——抗清英雄史故事
赤报 丹永存
——抗清英雄张煌言故事
劈波斩浪 光照华夏
——民族英雄郑功故事
维护祖尊严 捍卫北疆主权
——清初名萨布素故事
勇冠三军威震漠
——清代蒙古族名策凌故事
维护祖统三朝武臣
——清代名岳钟琪故事
孙武
吴起
白起
王翦
蒙恬
项羽
韩信
张良
李广
苏东坡:豁达、洒脱、宽厚
现代:::::
朱健:穿越历史沧桑睿智与豁达 文化贵族
孟湘鉴:炎陵县水口南昌起义党务委员委员1931与何孟雄起义于海龙华
李却非:炎陵县水口1932安仁反派杀害33岁
贾纡青:(1898-1932)炎陵县十都
黎育教:(1905-1932)炎陵县村1932遭敌杀害27岁
潘祖浩:炎陵县三河共安仁县委书记1932叛徒卖捕杀害于安仁县城
戴奇:(1903-1931)炎陵县九都源1931江西反围剿作战牺牲28岁
段楠:(1908-1931)化名阿刚炎陵县二都玉江村19312月7牺牲于龙华
房灿:名房朝轩房秀廷炎陵县塘田乡1926加入***
万达才:(1906-1929)于炎陵县十都乡江村户主家庭1929英勇牺牲仅二十二岁
邝光前:(1903~1934)化名刘辉炎陵县八都东坑村1943初夏共湘赣省肃反部杀害
周亚水:炎陵县院酃县工农兵政府妇部部1929杀害于院马鞍形27岁
廖纲绍:炎陵县龙溪1929加入***1945山西平遥县与寇作战壮烈牺牲
萧忠廷:炎陵县十都1940江苏姜堰战斗壮烈牺牲
盘圆珠:(1906-1988)瑶族炎陵县龙渣1988元月县民政府追认革命烈士
余庆腾:(1918-1996)炎陵县十都1930参加革命1996江苏南京病逝享78岁
刘乐扬:(1914-1955)炎陵县霞阳1957受错误处理1980彻底平反
钟炳勋:(1921-2005)炎陵县十都193514岁参加红军
张经武:(1906-1971)炎陵县沔渡1955授予军衔文化革命受迫害
廖海光:(1915-1993)炎陵县龙溪1955授予少军衔
张少松:(1933-)炎陵县三河19937月晋升军衔
、郭春涛:(1898-1950)炎陵县水口1919考入北京文系
金庆民:(1939-1999)炎陵县三河世界第位登南极性科家
郭力三:(1892-1963)炎陵县水口坑抗战争期间四川都空军参谋部任校编译官事技术资料翻译
周定:(1913-)我县龙溪我著名语言家1935考入北文系习师罗培、闻、朱自清等名师
周介甫:炎陵县村酃县农协第任委员1928幸负伤捕杀害于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2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