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这一论述既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体现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促进共同富裕是夯实高质量发展动力基础的重要前提,二者统一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2、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中等收入群体数量与质量决定了共同富裕的广度与深度。围绕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就对抓住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精准施策提出了要求。
3、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目标,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围绕重点帮扶保障低收入群体,对教育、养老、医疗、救助、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如何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价值目标作出了明确指示。
4、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
在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的同时,要防止两极分化、消除分配不公。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是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5、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
6、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实践上看,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都在“三农”。这就意味着,必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1、农村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是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
2、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3、农民,指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语出《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农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农工商四民”
扩展资料:
1、为增添“三农”发展活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顺利进行,中央财政积极安排相关支出,勇于承担取消农业税收制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所带来的必要成本,构建了促进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中共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3、取消面向“三农”的各种收费,包括取消、免收或降低标准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涉农收费项目150多项,取消农村“三提五统”、农村教育集资等收费项目。
4、减免涉及“三农”的税收。除免征农业税外,还对农机、化肥、农药实行免税政策,制定实施了与农产品有关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