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农民每年大概需要多少钱?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的,因为我本身就在农村。目前,农村很多人,自己生活,每年每月究竟需要多少钱,是一概不知。鄂东三农曾经做过一次民意调查,分五个类别,每个类别调查100人。即30岁之内的青年人,只有6个人能说出每月和每年需要多少生活费用;30~50岁的农民男子汉,有31人能清楚地表述自己和家庭的每月的生活费用;30~50岁的农村妇女只有36人能清楚地述说家庭具体的生活开支费用;5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只有35人能够清楚地说出每月具体的生活开支;农民工朋友,每100人中有58人能够准确地表述在打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费用。当然这次调查,存在民情问题,如人的性格问题、文化修养问题、本身的记忆能力等等,导致调查统计数据有出入。这次调查,说法绝大多数人想知道自己每年每月实际生活费用是多少,因日常繁琐事情的影响,就是无法得出精确的数据,只有部分人能够得出自己或家里的大概生活费用。~~

农民每年大概需要多少钱?

穿戴方面产生的费用。农村人在穿衣服方面,青年人比较讲究,一般人是不大讲究的,与城市人有着根本性区别的。从整体上来说,一年之中,每个人有春秋季、夏季和冬季三类衣服,又分外套、内衣、防寒服、鞋帽袜、床上用品等等,若是平均每年最少各增添一套衣物,品质和价格一般化,大约需要2400元/年,大约每月需要200元/月。若是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穿着费用要比在家每月要多出100元,因为衣物淘汰率非常高。所以生活在农村衣物每月费用需要200元/人,农民工需要300元/人。~~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近日,在互联网直播平台上有直播间带货农产品,一根玉米卖到6块钱。

而对于6块钱买一根玉米,网友们纷纷发表了看法:

有人认为6块钱一根玉米太贵了!过去一根玉米也就一两块钱,现在什么都涨价了。

也有网友认为一个玉米6块钱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农民辛苦种地不容易,这可能是农民从早到晚辛苦一年的收获了。

那么,6块钱一根玉米到底贵不贵?而农民又能赚到多少钱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说到农产品的定价其实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因为当前农产品正处于一个转型期。

过去农产品价格十分低廉,经常在街边地头成堆地进行售卖,这时的农产品有几个特点:

首先是受供需影响比较大。

以水果为例,当某年某个水果丰收而集中上市时,就会导致供大于求,于是价格就会下跌,果农可能就要赔钱。

这样的规律至今仍然在循环着。

二是农产品过去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比较严重,因为土地的不可移动性,使得售卖的范围常以产地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蔓延有限。

再加上如果出现天气波动,很容易出现滞销进而引发市场价格波动。

后来互联网诞生以后,打破了农产品的地域限制,开拓了农产品的销路,使得农产品可以面向全国售卖,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同质化严重,雷同的农产品太多了。

这时候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品牌升级,通过讲故事讲情怀把农产品重新包装一番,来增加其附加价值。

我们还是以玉米为例,当前玉米价格在1.4~1.5元/斤,而经过包装加工到市场上可以卖到5~6块钱一根,而如果做成爆米花放到影院等场景中进行售卖,那么一桶爆米花色可以卖到十几二十元,这样一来玉米的价格空间就增长了。

其实对于农产品价格的增长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农产品的一端就关系着农民。

如果农产品无利可图,那么谁还愿意去种植呢?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谷贱伤农,提起农民种地,我们从小都背过一首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种地真的太不容易了,从播种就开始忙碌,要浇水、施肥、防虫害,还要担心天气的变化,到了收获时节又要雇人雇机器,这也是真金白银的支出,所以农民们就盼望着到收获季节时,粮价能够上涨,卖个好价钱。

一方面是可以支撑家里的开销,而另一方面也是这一年辛苦的回报。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6块钱一根玉米,农民能够赚多少钱呢?

事实是大概率农民可能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这是因为农业产业链十分复杂,如果以微笑曲线来看,种植处于曲线的最底端的,也就意味着得到的利润最少。

从玉米种植、收获到加工、包装,再到经销,以及最后到市场上售卖,增值的环节主要在后面几个环节,而在种植端几乎产生增值的空间很小。

这也是当代农业产业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今年的粮价。

以玉米为例,前几年玉米每斤还不到1块钱,农民是欲哭无泪,而从2020年开始,受国内养殖业迅速恢复,以及全球疫情及通胀高企等影响,玉米需求倍增,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

今年产区的价格虽然逼近1.5元/斤,但是我们同样看到另外两个成本也增加了:

一个是种植成本。

化肥、种子、农资等价格大幅增长,以尿素为例,往年尿素不到2000元/吨,而今年在3000元/吨以上的高点就徘徊了好一阵子。

另一个是机收成本也增加了,包括人工、油价都上涨了,如果再加上农民劳动力的付出,那么农民收益其实并没有多高。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一方面是通过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发展,为提升产品价值创造更多空间;

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完成产供销一体化,把各产业链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提升种植端的利润。

三农无小事,一根玉米的背后也系着亿万农民的心血和收益。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