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萌种蔬菜六月份第二周比第一周降价5%第三周比第二周涨价4%第三周比第一周降价?

第三周比第一周降价1.2%。首先把第一周蔬菜看作单位1,第二周的价格则为1-5%=95%,第三周的价格为: 95%+95%_4%=95%+3.8%=98.8%, 第三周比第一周降价:(1-98.8%)÷1=1.2%

萌种蔬菜六月份第二周比第一周降价5%第三周比第二周涨价4%第三周比第一周降价?

:

1、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5月全国菜篮子数据来看,全国蔬菜价格最近一段时间有所回落。主要受这几方面因素影响:季节蔬菜上市从五一开始,第一批成熟的蔬菜黄瓜、辣椒、红苋菜、白菜秧子开始上市,可以缓解市场供需问题。造成蔬菜供应过多,所以价格会有下降的趋势。雨量充足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国南方地区以多雨为主,并伴随少有的晴朗天气,这种环境下是最利蔬菜生长。当地蔬菜资源本地菜农种植的蔬菜自己吃不完,会放入市场销售,而价格一般低于市场价格。一般都会吸引不少的人群购买,自然就会导致市场的蔬菜价格有所回落。网上买菜便利现在有很多小程序开通网上买菜服务,二这样也节省了商铺租赁,减少了一部分中间商的差价,蔬菜价格也就会卖的便宜一点。

2、在10月份时我国多地的菠菜、香菜、生菜等蔬菜价格上升,批发均价在每公斤5.25元,环比涨16.7%,同比涨11.7%,尤其是菠菜、生菜等绿叶蔬菜上涨最为明显。不过从10月中下旬以来,因北方天气好转、蔬菜采收上市量逐渐增多,近期全国蔬菜价格涨幅已经收窄,不少地区的菠菜、生菜等绿叶菜价格已开始明显回落。

3、蔬菜价格下跌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原因:原因一:北方地区多晴好天气从10月中下旬开始,我国东北、西北、华北、黄淮地区的气候多是晴好天气,这很有利于作物收晒,且之前过湿的农田现已排湿散墒,冬小麦也适宜播种了,这样一来有利于作物播种收获,蔬菜的产量就会增加,届时蔬菜价格就有所回落。原因二:蔬菜生产已基本恢复正常受前段时间气候灾害的影响,菠菜、生菜、芹菜等绿叶蔬菜等有所减产,但其他品种蔬菜的面积和产量略有增加,截至目前蔬菜生产已基本恢复正常,蔬菜供应已回到正常水平,届时蔬菜价格就有所回落,预计要不了多久会回到正常状态。原因三:采收上市量陆续增加据统计我国全年蔬菜面积达3.2亿亩,产量在7.5亿吨,从当前的产量来看,还增加了400万亩,预计两节后,蔬菜的供应量能达到2亿吨,采收上市量会逐步增加,比如目前西红柿、茄子、黄瓜、萝卜等蔬菜目前是增加的,有利于调剂其他蔬菜的余缺,这样蔬菜的价格就会有所回落。

菜比肉贵、吃不起菜!央地齐出政策,让千家万户拎稳“菜篮子”

进入2022年以来,受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一直都比较高,家庭日常开销也都增加了不少。

好消息是,这一现状将会在5月份迎来改观,预计5月份将会迎来群体降价潮,涉及猪肉、鸡蛋、粮食、蔬菜等,具体是什么情况,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猪肉价格涨到头了,接下来会走下坡路

4月中下旬,国内生猪价格在养殖户压栏惜售,终端消费者囤积猪肉,过度下跌后的触底反弹,加上国家储备肉接连收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猪价迎来大幅上涨,从此前的6元上涨到了7.5元左右,而随着猪价的上涨,猪肉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不过猪肉价格已经涨到头了,毕竟我国生猪产能依然过剩,终端消费又未明显好转,随着猪价和肉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后续就会进入下跌调整状态。

而这个时间点就会出现在5月,过了5月猪肉消费恢复,产能持续下降,生猪价格很有可能就真的进入新一轮的猪周期了,所以提醒喜欢吃猪肉的朋友,最好是趁5月猪肉降价的时候囤积一点,以后慢慢吃。

鸡蛋“降温”,大降在即

近期,上海、北京、广州的口罩事件都不稳定,作为销区此前几天蛋商备货积极性很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来多少卖多少的情况,鸡蛋短时需求高涨刺激鸡蛋价格不断上涨,终端零售鸡蛋的价格也是一涨再涨,有的地区卖鸡蛋已经不是论斤,而是论个、论盘,可见鸡蛋供应之紧缺,价格上涨在所难免。

但是随着蛋商备货结束,终端囤积热潮降温,鸡蛋价格也会“降温”,甚至可以说是大降在即。

1、当下零售鸡蛋价格已经接近6元,终端鸡蛋需求处于低迷状态,难以支撑高蛋价。

2、蛋商谨慎看待高价,备货积极性不高。

3、交通运输恢复,鸡蛋供应紧缺地区减少。

4、温度升高后,鸡蛋储存困难,基层养殖户会积极出货。

5、近期的高蛋价已经在刺激养殖户补栏了,产能将会慢慢恢复。

蔬菜彻底进入降价通道

正常情况下,春节之后,随着消费需求量的下降,以及温度升高后,各地蔬菜产量的增加,蔬菜价格就会不断下降。

但因为受到疫情影响,蔬菜运输困难,虽然产区蔬菜产量增加,但难以达到销区,加上不断有城市进入封控状态,居民囤菜等操作进一步收紧了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导致蔬菜价格一直高位难降。

不过后续,温度升高后,蔬菜的生长速度和种植面积都会迎来上涨,蔬菜的供应将会增加,交通运输经过调整也得以恢复,预计5月蔬菜价格将会彻底进入降价通道,高菜价有希望一去不复返。

粮食降价在意料之中,但不会大降

最近几天,先是小麦价格进入下降通道,每天下降1-2分,后来玉米价格也开始下降,预计在整个5月粮食价格会一直窄幅下降。

这波下降早就在笔者的意料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

1、新一季小麦即将上市,整个粮食市场都在盯着,而今年麦情良好,又没有灾害性天气,产量比去年只高不低。

2、温度升高,面粉需求进入淡季。

3、养殖端亏损,生猪、肉牛羊、蛋鸡产能都在缩减,饲料端对玉米需求量下降。

4、现在市场就是一个“静”字,从贸易商到企业都在静静得等待新小麦的上市,粮食流通的少了价格自然会下降。

5、受疫情影响,东北和华北的玉米销售进度低于往年。

不过粮食价格并不存在大降的基础,小麦价格预计会停留在1.4-1.45元,玉米价格有希望停留在1.3-1.5元,其中东北和华北的价格偏低,山东以及南方地区的价格会偏高。

虽说我国粮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但国际粮价上涨幅度太大,我国也将会波及,近日联合国粮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最近两个月全球粮价上涨了12%,后续还有可能继续上涨20%。

因为俄乌冲突仍未和解,乌克兰粮食减产已经确定。

受国际粮价暴涨的影响,不少国家为了满足国内需求,纷纷宣布停止粮食和食用油出口,引起国际恐慌,将进一步推升粮价。

为了应对原油价格上涨,欧美国家使用粮食大量生产生物质柴油和汽油。

而化肥价格的上涨也会给粮价形成支撑。

11月4日消息,近日,全国蔬菜价格明显大涨。一时间,“菜比肉贵”、“吃不起菜”等成为人们吐槽的话题。“菜篮子”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此,央地纷纷出台措施,稳定蔬菜价格,保障市场供应。

10月以来,全国多地菜价持续上涨,个别蔬菜品种甚至“身价”翻倍。据商务部监测,10月18日至24日当周,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5.62元,比前一周上涨12%,其中西兰花、茄子和菜花批发价格分别上涨26.8%、24.7%和24.6%。针对蔬菜价格波动,为了确保百姓的“菜篮子”拎得稳,近期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供稳价。

灾害性天气等致蔬菜减产市场供需偏紧

据农业农村部10月29日发布的“第42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周价格行情监测报告”显示:蔬菜价格以涨为主。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54元/公斤,比上周上升13.5%。

事实上,不仅如此,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近几周的周监测报告均显示,19种蔬菜均价呈环比上涨态势。

“近期蔬菜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是秋季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强降雨和连续降雨的影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产。有一部分蔬菜是因受淹而出现减产,所以到现在为止,秋季蔬菜供应仍处在一个相对短缺的时间段。”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负责人刘通称,过了这个时间段,到了冬季蔬菜上市的时候,供应状况会比现在有所好转。

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前期灾害性天气导致北方产区蔬菜减产“断茬”,市场供给阶段性偏紧,此外,蔬菜跨区域调运增多、农资价格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菜价。

部分“菜篮子”产品价格下降,降价信号已现?

值得注意的是,从农业农村部近两日发布的数据来看,部分“菜篮子”产品似乎有了降价的信号。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1日,“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31.53,比上周五下降1.09个点。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75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3.7%。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46个品种中,与上周五相比价格降幅前五名的是菠菜、油菜、西葫芦、菜花和黄瓜。

11月2日,“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31.04,比昨天下降0.49个点。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75元/公斤,与昨天持平。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46个品种中,与昨天相比价格降幅前五名的是油菜、巨峰葡萄、西葫芦、白萝卜和黄瓜。

从市场情况来看,刘通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一些涨幅较高的蔬菜最近降幅都比较大。他举例表示,一周之前,小菠菜在新发地的批发价在7-7.5元之间,现在的批发价已经降到2元左右。油菜前一段时间市场批发价一般是2.5-3.5元之间,现在的批发价则到了1.3-1.8元之间。

不过,他也表示,前一段时间涨幅过大的蔬菜,有一部分降了,有一部分还没有降,还需要缓过来。比如受淹的时候缓过来的,或者是后续产地能够接上的蔬菜,价格就下降了,要是没有缓过来,就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以团生菜为例,前一段时间涨价涨的比较高,当时我们市场价都到过7-8元,最近这段时间回落了一点到了5-6元。但是它的价格和往年同期比还是比较高的,价格真正回落还需要一段时间。”刘通称。

央地齐出措施,稳菜价、保供应

小菜篮里有大民生。为了让老百姓拎稳“菜篮子”,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措施,稳定蔬菜价格,保障市场供应。

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支持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蔬菜、粮油、畜禽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长期供销协议;耐储蔬菜要提前采购,锁定货源,做好本地菜与客菜之间,北菜与南菜之间、设施菜与露天菜之间的梯次轮换和衔接供应。

10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对抓好秋冬蔬菜生产进行安排。要求各地要按照提高自给能力和保障均衡供应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蔬菜品种结构、生产规模,特别是安排好冬春淡季的市场紧缺品种和上市档期。加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信息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市场预期,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地方层面,北京出台措施表示,将免除主要批发市场蔬菜和部分水果进场交易费用,做好北京市今冬明春蔬菜等保供稳价工作。

天津启动政府储备菜投放,保障蔬菜市场平稳运行。储备投放品种有土豆、洋葱、冬瓜和娃娃菜,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广州为加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信息互通共享,正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市场预期。

张晶分析,考虑到今年菜价普遍偏高,种植户扩种意向较强,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马铃薯等耐储蔬菜量足价稳,今冬明春蔬菜供应总量是有保障的。随着冬季蔬菜11月上中旬上市量增加,蔬菜供应偏紧的局面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价格也有望相应回落。

北京:免除四个批发市场蔬菜进场交易费

11月1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为每公斤3.92元,比10月1日上涨56%,比去年同期上涨55%。这两天菠菜、黄瓜等部分蔬菜价格有所回落,像菠菜批发价为每斤2.5元左右,比上月下降一半以上,但是团生菜、大白菜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蔬菜商户王学伟说:“大白菜价格每斤1.2元,比去年上涨了两倍,主要原因就是产地受灾、雨水大,农产品减量。”

北京自11月1日19时至明年3月15日19时,对新发地等4个批发市场免除整车运送蔬菜进场交易费用。因此,进到批发市场只需登记车辆信息、货物品种、商品重量等信息,无需缴纳进场交易费,这样蔬菜成本会有所降低。蔬菜商户王学伟算了一笔账,一吨白菜进场费40元,一车进门费400元,免除进场交易费用后,一斤白菜降二分钱。

北京新发地市场负责人童伟介绍说,一方面我们免除蔬菜进场交易费,另一方面加大产销对接,像云南、广西、福建冬菜供应量将增加20%左右。预计在11月中旬,蔬菜整体供应偏紧的状况转向平衡。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蔬菜具体到单一品种,还会呈现涨跌互现的状态。

天津:启动政府储备菜投放

从11月2日起,天津市商务部门面向全市投放部分政府储备菜,投放价格均低于市场价格。本次储备投放的品种有土豆、洋葱、冬瓜、娃娃菜,首日货源投放量超过200吨。目前,天津市已准备货源约4000吨,将一直持续投放到11月14号。

在天津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投放的蔬菜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格的40%左右。市民刘先生说:“菜价便宜多了,像冬瓜以前得两块多三块多吧,现在1块3感觉真的是挺便宜的。”市民李女士说:“今天的土豆、洋葱都便宜一半,品质挺好。”

广东:加快轮种速度引导蔬菜生产

为应对蔬菜价格上涨,广东省农业部门日前启动全省“菜篮子”周报监测机制,并引导生产基地加紧种植和采收蔬菜。在广州市增城区的一家蔬菜生产基地,当地农业部门指导种植户加快轮种速度,晚稻刚收割完就种下了今冬首批蔬菜。这个基地比往年增加了500亩蔬菜种植面积。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副处长文飞介绍,目前第一批冬种蔬菜已经播种,预计11月份将陆续上市。11月广东的气温相对稳定,利于冬种蔬菜生长,预计全省冬种蔬菜产量超1000万吨。

青海西宁:疫情期间蔬菜供应有保障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蔬菜的自给率不高,主要靠外省份调入。在青海省西宁市的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产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蔬菜通过一辆辆货车运输到这里,以此来保障西宁市民的“菜篮子”供应。

蔬菜批发商介绍说,现在每天的销售量与本轮疫情发生前相比下降了约三成,蔬菜批发价较本轮疫情发生初期也出现了下降。蔬菜零售商刘建军说:“前两天价格太高,批发价就是两元每斤,零售价就要卖2.5元每斤。今天现在的批发价1.2到1.3元,零售价大概在1.5元每斤。”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0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