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什么是财政支农资金

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资金投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含国债投资和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科技投入等。

什么是财政支农资金

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资金渠道来自不同部门,各自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现象,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整合支农资金对于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逐步规范政府农业资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有利于转变政府和部门的职能,消除“缺位”和“越位”现象;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支农资金的整体合力。

一、 政府加大“三农”投入的原因分析 :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主要职能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2.“三农”正是如此。(一)农业部门本身属于生产效率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且农业需要的水库、灌溉工程又属于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牵扯面广,外部效应大,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二)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化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改造传统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关键是引进新的农业生产要素,而新的生产要素必须来自于农业科研活动。如果失败,所有投入的科研经费将由科研单位自己承担。显然这种具有风险,且收益“外溢”的农业投入,只能由政府承担。 

二、 政府加大“三农”投入的意义 :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稳定和发展农业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前提。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工业和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业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三句话也将政府投资“三农”的原因和意义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4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