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系。

答案:(1)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全面小康指明工作重点。十八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之一是精准扶贫。秉持 “精准扶贫”的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但也要意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战略全面推进”明确列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系。

(2)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瓶颈的治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全局性,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因此,要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必须要实现农村经济、生态、科技、文化、教育等全方位振兴。

(3)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内生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的农民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就业创业、特色镇村建设三个重点。

一、 政府加大“三农”投入的原因分析 :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主要职能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2.“三农”正是如此。(一)农业部门本身属于生产效率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且农业需要的水库、灌溉工程又属于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牵扯面广,外部效应大,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二)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化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改造传统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关键是引进新的农业生产要素,而新的生产要素必须来自于农业科研活动。如果失败,所有投入的科研经费将由科研单位自己承担。显然这种具有风险,且收益“外溢”的农业投入,只能由政府承担。 

二、 政府加大“三农”投入的意义 :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稳定和发展农业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前提。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工业和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业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三句话也将政府投资“三农”的原因和意义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5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