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是指:
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农民收入降低。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谷贱:指在丰收年份,产量增加,然而需求量不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伤农:是指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弹性小增产不增收。
通俗来讲:
由于收益=价格X销量,此时,价格减少,销量不变,总的收益也减少,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如用图表分析,根据上图所示:
由于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
当粮食丰收的时候,供给曲线就从S下移到S`,价格则从p1降到p2,那么总收入从OP1 E1 Q1区域减少到OP2 E2 Q2区域,也就是说农民总收入降低,亦即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农民从出售粮食中获取之利润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Q)和粮价(P),利润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二者成负相关关系 。
另外,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然而,在经济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扩展资料: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谷贱"指在丰收年份,产量增加,然而需求量不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伤农”是指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弹性小增产不增收。通俗来讲,就是收益=价格X销量,此时,价格减少,销量不变,所以收益也减少,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目前我国对于谷贱伤农所采取的政策:价格调控和三农政策等。
百度百科: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
答案:“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均衡数量的下降幅度,致使农民收入减少。
与此类似,在歉收年份,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减少幅度,致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7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