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种植的育壮苗技术
【芦笋种植的育壮苗技术】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菜蔬。现将芦笋种植的育壮苗技术介绍如下。
选择优良的芦笋品种芦笋一次种植可收获8-10年,因此一定要注意选择优良的芦笋品种。
优良的芦笋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如优良的杂交一代品种或者是全雄一代杂交种。
全雄一代杂交种种植后植株全部为雄株,只开雄花不结种子,因而减少了植株养分的消耗。
应用优良全雄杂交一代品种,笋形好,畸形率低,比普通的杂交一代品种产量可提高30%以上,抗病能力和优质笋率提高。
优良的国产芦笋品种主要有冠军、硕丰、京绿2000、井冈70井冈红等品种。
国外品种主要有NJ111NJ112NJ102阿波罗、阿特拉斯等。
浸种催芽芦笋种子皮厚坚硬,角质化强,吸水困难,发芽缓慢,为促进芦笋种子发芽,在播种前必须先催芽。
播种前可先将种子晾晒1-2天,然后用清水漂去秕籽和虫蛀籽,用50%的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0-12小时,用30℃-35℃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用湿纱布或毛巾包好,放在25℃-26℃的温度下催芽,每天用自来水冲洗2-3次,有10%-20%种子拱芽后及时播种。
栽培季节和播种期播种期可根据茬口和育苗条件,由定植期向前推70-80天,早春当4-5厘米处土温达10℃以上时为播种适宜期。
芦笋多春播,也可秋播。
春播2月份播种,4月份定植,第二年春季开始采笋。
秋播8-9月份播种,10-11月份定植,第二年秋季可开始采笋。
育苗方式及播前准备芦笋生产一般均采用育苗移栽,育苗移栽出苗率高,可节约种子,降低成本,便于集中管理,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苗。
根据栽培季节和茬口的不同,育苗方法主要有露地育苗、塑料小拱棚育苗、阳畦育苗或温室育苗等方式。
露地育苗:栽种一亩地芦笋用种90-100克,占用育苗地面积30-40平方米。
育苗地每亩施腐熟堆肥3000-5000公斤、撒可富复合肥50公斤,撒匀深耕25厘米,精细整地后做畦,做成1.2-1.5米宽的畦,整平畦面做到土壤细碎,畦面平整。
小拱棚或阳畦育苗:一般早春低温季节育苗时采用小拱棚或阳畦育苗。
阳畦可于冬前做好,一般做成宽1.5米、长10-15米、深30-40厘米的阳畦。
小拱棚可在露地育苗的畦面上用竹竿或竹片架设,覆盖塑料薄膜。
小拱棚育苗、阳畦育苗或温室育苗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
营养钵及营养土可采用直径10厘米的营养钵育苗,营养钵应于播种前准备好。
营养土按30%园土、35%的圈肥、30%的草炭土、1.5%复合肥、0.5%尿素、1%磷肥和2%氯化钾配制,过筛装钵,摆到阳畦、小拱棚或温室内。
摆放前苗床用辛硫磷加适量沙土配成药土撒于苗床,以防地下害虫。
播种前10天左右覆薄膜、草苫增温。
播种及出苗期管理露地育苗可条播、点播。
条播按10厘米行距划行,开2-3厘米浅沟,顺沟撒籽,点播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划行打格,每格点一粒种子,覆土踏实后浇水。
露地育苗也可采用营养钵育苗。
营养钵育苗播种前,苗床要浇透水,水渗后撒一薄层翻身土,每钵播种一粒种子,覆土2-3厘米厚。
春季播种后应覆盖地膜,待有拱芽时及时撤膜。
秋季播种出苗前应根据土壤墒情,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育苗期的管理1.温度管理。
早春播种要注意保温,芦笋发芽适宜的温度为25℃-28℃,小拱棚或阳畦育苗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28℃、夜间15℃-18℃。
出苗后白天25℃,最低温度不低于8℃,最高不超过30℃,超过30℃应及时放风。
并逐渐加大通风炼苗,使其适应外界自然环境,达到壮苗标准。
出苗前苗床土要保持湿润,否则应及时浇水,出苗后幼苗根系弱小,旱时及时浇水。
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可随水浇施一次稀薄的有机液肥,如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或沼液,也可随水施入尿素及氯化钾等,苗期追肥2-3次,使苗在生长后期能充分积累同化养分培育壮苗。
出苗后,立即将地膜揭除。
齐苗后撒播的要疏苗,保持苗距7-10厘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9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