ũ??Ʒ֧?ּ۸?
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政府对农产品实施支持价格政策的本质是农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根据供求均衡原理,这显然将导致供过于求。
因此,政府应设法消除这部分过剩的商品。
扩展资料
供求均衡的内容
1、供求规律
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经常表现为一种规律性的运动,即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上的价格将上升;反之,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将下降。
2、均衡价格
即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
3、蛛网理论
由于很多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调节其供给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而产品的价格波动会对下一个生产周期的产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产品的长期供给平衡问题。因此,需要运用蛛网理论,引入时间因素对产品的供求平衡进行动态分析。
如何解释政府对农产品试试支持价格政策后不是所有国家都会出现供大于求
我国政府对粮食实行的是支持价格。
扩展资料:
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和保护某一产品或者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产品或行业的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后果是供给大于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减少库存或扩大外需。
支持价格一般应用于农业
从长期来看,支持价格政策确实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1.稳定了农业生产,缓解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
2.通过对不同农产品的不同支持价格,可以调整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
3.扩大了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负作用:主要是会使财政支持增加,使政府背上沉重包袱。
支持价格会出现过剩产品,政府的措施:
1.政府收购过剩产品,或用于储备,或用于出口.在储备或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收购过剩商品必然会增加政府财政开支;
2.政府对该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的限制,规定将生产的数量控制在支持价格下的均衡产量,使供求平衡.但在实施时需有较强的指令性且有一定的代价;
3.导致受保护企业缺乏在市场中具备的竞争性;
4.扰乱市场中贸易的秩序,打破贸易运行的规律,对进出口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限制价格(Ceiling price),是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 般低于均衡价格,是政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限价。而在中国,限制价格还包括最低价格 即“地板价格”。
负作用:
1.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
2.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
3.限制价格之下所实行的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尚败坏,会产生黑市交易,会出现“走后门”现象;
4.此外,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
供大于求的前提是与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关的,如果国家面积很小种植农产品就比较有限,依然不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96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