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行情北跌南涨,价格会稳下来吗?10月后期玉米行情走势预测
10月中旬后,我国各大产区玉米基本已完成收购,秋粮市场交易可谓是异常火爆。但在新粮收购偏弱的背景下,相较于前期玉米的高涨状态,当前玉米行情走势开始偏弱运行。而且就市场方面而言,价格差异化也比较明显,北方地区新玉米上市量增多,收购价格陆续下跌,而南方局部地区却有小幅反弹上涨。另外,最近中央也下发了2021年粮食收购的最新政策,那么又会对玉米市场造成哪些影响呢?玉米价格能稳下来吗?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10月后期玉米最新行情预测及分析。
现在玉米价格多少钱一斤?
干玉米:河北张家口市万全区干玉米1.36元/斤;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干玉米1.42元/斤;辽宁鞍山市台安县干玉米1.24元/斤;吉林长春市德惠市干玉米1.18元/斤;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干玉米1.05元/斤;江苏徐州市邳州市干玉米1.21元/斤;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干玉米0.9元/斤;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干玉米1.05元/斤等。
玉米粒:陕西汉中市勉县黄玉米粒1.33元/斤;云南昆明市官渡区黄玉米粒1.39元/斤;山东青岛市即墨区黄玉米粒1.1元/斤;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紫玉米粒0.8元/斤;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糯玉米粒1.3元/斤;山西忻州市忻府区黑玉米粒1.5元/斤;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白玉米粒1.5元/斤;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甜玉米粒0.75元/斤;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杂交玉米粒1.24元/斤等。
爆裂玉米:安徽阜阳市临泉县爆裂玉米0.85元/斤;山东菏泽市郓城县爆裂玉米0.77元/斤;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爆裂玉米1.2元/斤等。
玉米干粮:河南南阳市社旗县玉米干粮1.47元/斤;湖南邵阳市新宁县玉米干粮1.5元/斤;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玉米干粮1.5元/斤;贵州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玉米干粮1.52元/斤;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玉米干粮1.34元/斤;甘肃平凉市灵台县玉米干粮1.3元/斤等。
注:此价格来源于惠农网产地批发价,仅供大家参考!具体请以当地最新实时报价为准。
玉米市场利好、利空因素要重点关注
一、利好因素
1、企业库存普遍较低
近期的玉米价格动荡不定,后期走势难以预测,因此很多人都不敢贸然出手。尤其是加工企业,目前基本一直保持着低库存的状态,随采随用。而库存低也就表示玉米的需求一直都在。
2、玉米种植成本变高
今年全球通胀的形势十分严峻,食品、原油、煤炭等价格都是疯狂上涨。同样的,化肥价格也一直是居高不下,而这也直接拉高了玉米的种植成本,因此对玉米的市场价格也有一定的抬高促进作用。
3、收粮政策的利好
从近期已经出台的收粮政策来看,不仅收粮渠道更加多元,而且还表示今年给出的玉米收购价绝对不会低,对于粮农朋友来说无疑是一大好消息。另外,10月后,中储粮竞价采购玉米流拍率上升,也说明了贸易商还是看涨后期的玉米价格。
二、利空因素
1、玉米产量丰产
今年的种植面积扩增明显,虽然黄淮部分地区受雨水灾害天气的影响,减产明显,但整体产量依旧保持丰收。而且随着东北地区新粮上市的增多,玉米仍有回落的风险。
2、进口玉米偏多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玉米进口量达到了2140万吨,同比增长280%。进口玉米的增多,对国内玉米也会造成一定的抑价影响。
3、农户出粮积极性较强
华北等部分主要产区近期天气转好,前期质量不佳不易存储的粮源抛售告一段。农户出粮积极性增强,市场供应充足,不利于玉米价格。
4、玉米饲料需求减弱
玉米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已经降到30-40%左右,饲用需求受到明显抑制,玉米整体的需求水平较往年有所下降,对玉米价格的拉动十分有限。
10月后期玉米行情走势预测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新季玉米已陆续收割上市,但前期黄淮地区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晾晒困难,对此粮商的压价情绪较重,主要是新玉米水分多,存储难。短期内刊,玉米行情偏弱运行的概率较大。而且,现在生猪养殖产能恢复较快,为了降低养殖成本,玉米的饲料价值越来越弱,也进一步抑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不过,由于近期北方天气转好,为了避免再次受灾减产,工厂以及饲料厂有提前布局建库的积极性,以解决后期优质玉米供给不足的问题,而这也将加剧玉米行情上涨的表现。另外政策性收购增加,玉米行情至少不会托底,再加上玉米种植成本的增加,玉米价格也存在上涨的可能性。综上,预计后市玉米价格将继续处于震荡走势,价格波动空间都相对有限。
总的来说,当前玉米的价格还并不稳定,南北价格差异化明显,期间市场变化也存在各种的可能性。基于这种不确定性,农户现在持观望态度居多,只有等到11月东北新季玉米全面上市时,真实的价格涌现,这时行情才会逐渐明朗起来。虽然无法准确预测玉米行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玉米后期将保持优质优价。因此,建议农户朋友们也要多关注天气、市场及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出库存或出售等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及调整。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欢迎参考!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
一、畜禽营养学的性质和地位
《畜禽营养与饲料》是畜牧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一方面以生物化学 、生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而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畜禽营养与饲料》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营养需要与营养源作为统一的研究中心,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并且通过对动物生长 、繁殖和生产全过程的营养需要和营养源利用的测定,确定了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二、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达到以最少的饲料、最短的时间为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动物产品。 本课程培养学生识别常见饲料、测定饲料营养成分的能力;能根据具体饲料条件灵活设计日粮配方。
三、畜禽营养学在现代畜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畜禽生产是人类获取优质营养食品和某些生活用品的重要社会生产活动,现代畜禽生产,实际上是把畜禽作为生物转换器,将饲料,特别是营养质量比较差的饲料转化成优质的畜禽产品(肉、奶、蛋、皮、毛等),转化利用程度是畜禽生产效率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说,畜禽转化的是其所需要的并含于饲料中的可利用营养物质,转化效率固然是畜禽自身遗传特 性的体现,但营养仍是挖掘畜禽最佳生产效率或最大生产潜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即畜禽品种确定以后,饲养、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关键因素。
提高畜禽生产效率,除了合理选用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取决于畜禽营养研究的发展。二十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畜禽营养、动态营养、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畜禽营养学边缘学科领域不断扩展,畜禽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畜禽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全世界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比50年以前提高了1倍以上,出栏时间缩短到6个月以下,以前肉猪增重1kg消耗5kg饲料,而今仅需2.5-3.0kg;
肉鸡由原每增重1.0kg需饲料4.0kg降到只需1.8-2.0kg;高产蛋鸡群,年平均每只产蛋量可达250-270枚。
淡水鱼已达摄入1.0kg饲料,增重1.0kg的水平;
奶牛年产奶量已从1000kg上升到5000kg,不少牛群平均达9000kg,世界纪录已刷新到23000kg;肉牛长到500kg体重,由原来的5-6岁,现已缩短到1周岁左右,每增重1kg耗料已从过去的8kg以上,下降到5-6kg;
我国畜禽生产效率从1978年以来有了极大提高,生猪平均出栏率达到125%以上,每头存栏肉猪平均产肉量达到96kg,耗料增重比已经下降到3.5左右,产蛋鸡和肉鸡的生产已基本上达到国际水平,整体畜禽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
但是,世界畜禽生产的饲料成本仍占总生产成本的50-80%,畜禽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仍有待畜禽营养研究的'新突破。
饲料工业是畜禽营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有力地推动了集约化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畜禽生产效率的提高,以畜禽营养学为重要科技支柱的饲料工业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产业,为畜禽生产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我国饲料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饲料是生产畜禽产品的原料,饲料支出占养殖业总投入的70%左右,对养殖业的作用致关重要。我国饲料工业是新兴的产业,起步于20 世纪70年代末,经过二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饲料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
(一)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
1. 饲料生产分布:我国配合饲料的原料来源不平衡,饲料原料主要来自北方农村,南方生产的原料很少,饲料工业发展地区间也不平衡,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饲料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饲养业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华东、华南、华北各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饲养业较发达的地区饲料工业发展较快,而西北、西南地饲料加工业发展缓慢。
2. 饲料加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饲料厂占1/3左右。
3. 饲料产品结构:全价配合饲料的比重不断增加,混和料的比重越来越少,预混料占有重要市场份额,而浓缩料比重偏低。产品主要用作猪料、禽料、鱼料,家禽养殖业中全价料普及率高,而农村养猪业中混和料比重大,猪用浓缩蛋白质饲料较多,其他动物配合饲料产品很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z/4_65736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