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水面上的藻类对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
我就记得这么多啊 高三时候在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上看的
1.覆盖在水面 使水中的生物缺少氧气
2.挣抢水中的营养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和碱性较重(pH值8——9.5)的水中,因此多在夏、秋季旺发。当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向水中释放大量毒素,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甚至毒死鱼类。
2 甲藻
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甲藻有多甲藻和裸甲藻,它们喜生长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水体中,以温暖季节较多。甲藻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如果水温、pH值的突变,都会大量死亡。这两类甲藻在繁殖过程中和死亡后,可产生多种毒素,引起鱼类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及呼吸障碍、最后导致鱼类死亡。
3 丝状绿藻
丝状绿藻俗称“青泥苔”。春季随水温上升,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长成一缕缕绿色的细丝,矗立在水中,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形成一团团的乱丝,浮进水面,幼鱼游入其中,往往被乱丝缠住游不出来而造成死亡。同时,池塘中有大量丝状绿藻,也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4 水网藻
一般生长在浅水池塘里,尤其是在含有机质丰富的肥水中,繁殖很快。池塘中水网藻多量,像张在水中的许多罗网、幼鱼误入“罗网”后往往游不出来而死亡。同时,水网藻大量繁殖时也消耗池塘水中的大量养料,影响鱼类生长。
5 三毛藻
为广盐性藻类,在含盐600——700毫克/升的水中仍能生长、生长适温10——30℃,适宜pH值6.5——9。三毛藻怕阳光,多生存于水的中下层,水中有大量三毛藻时水呈棕褐色。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低温季节。三毛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时,可引起鱼类中毒而发生死鱼现象。鱼中毒后,首先向池塘背风浅水处集中,但驱之即散,随着中毒的加重,几乎所有的鱼都集中排列在池塘岸边、头向岸静止不动,有时还窜到岸上,当人走过驱之可暂时散开,人走后又立即集中。停留在岸边的鱼开始失去平衡,侧卧,呼吸困难,最后呈昏迷状态而死。
生长在水面上的藻类对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会产生多种影响,包括:
1. 影响水质:藻类会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营养盐,同时释放氧气,但过多的藻类会消耗过多的氧气,导致水中氧气不足,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 影响光照:藻类生长在水面上会遮挡阳光,影响水下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
3. 影响水温:藻类的生长会吸收阳光热量,导致水温升高,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
4. 影响水流:过多的藻类会堵塞水道,影响水流,进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
5. 影响食物链:藻类是水中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但过多的藻类会导致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失衡,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合理控制水面上的藻类数量对于维护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
生长在水面上的藻类对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会产生的影响有:
1.池塘的藻类过度生长,会污染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2.藻类植物吸收了大量的氧气,对鱼类的生长是有害的;
3.藻类植物覆盖在水面 ,会使水中的生物缺少氧气
4.水藻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水藻和鱼争夺氧气,水中氧气减少.
1.覆盖在水面 使水中的生物缺少氧气
2.挣抢水中的营养
气泡病高发:隐藻繁殖过剩后,晴天中、下午时,太阳光照强,隐藻光合作用强,产氧量高,易导致池塘溶解氧过饱和。同时低温期养殖户管理松懈,增氧机一般不开或少开,此时气泡病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可能导致开春后鱼继发水霉病或细菌性烂尾病。
隐藻所需营养相对其他藻类而言要丰富一些,所以在养殖早期一些水土相对偏瘦的池塘就很难令隐藻保持稳定生长,自然容易出现倒藻,而死掉的隐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一旦被释放出来,对水体又是一种污染。
池塘的藻类过度生长,那肯定是有影影响的。藻类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了食物和氧气,也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但是藻类过量繁殖,也会出现水华现象(发生在海洋中,就是赤潮),给鱼类带来危害。而且会污染水体,造成水里缺氧,对鱼类的生长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成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3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