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无公害养殖场的场址选择的具体要求

以下为国家制定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可以参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同时兼顾南方与北方、丘陵山区与平原的条件差别,特制定本标准。指导原则:实行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内;经改造后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现饲养标准化。优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养殖场(小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粪污处理、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要优先安排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具体标准: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要求距主要交通干线2km以上,距居民区500m以上,距河流主干道200 m以上,500m半径范围内没有其他动物养殖场。(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四)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注: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主要是根据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和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无公害养殖场的场址选择的具体要求

畜禽养殖场的地点应该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和背风向阳的地方。要注意通风流畅、采光性强,交通、水电便利并远离污染源。平原地区,场址应选择在比周围地段稍高的地方;山区应选在稍平的缓坡地建设畜禽养殖场。

畜禽养殖场应保证水源水量充足,取用方便。畜禽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农业部制订的《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畜禽养殖场投产后,每年应监测水源水质两次,并定期清洗消毒供水系统。

畜禽养殖场选址一定要远离化工厂、工业污染区、矿区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必须要远离村镇、居民点,畜禽舍应在居民区下风向,一般应远离居民区2~5公里以上。空气清洁、无污染,环境安静,无噪音干扰或干扰较轻。

畜禽养殖场应建于历史上没有发生过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的地区,离城市或集镇不少于15公里,与其他畜禽养殖场距离最好不少于20公里。新建畜禽养殖场不得在原有旧畜禽养殖场上建场或扩建,不得位于畜禽类屠宰厂、畜禽产品加工厂、兽医站、畜禽产品交易市场等的下风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8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