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山县的经济概况
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高粱、玉米、山芋、豆类、花生、芝麻、油菜等。尤其是“明绿”,色泽碧绿,晶莹透明,为绿豆之珍品,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蜚声海外。我县丘陵地区除麦稻,还盛产杂粮,自食有余外销。管店镇凭藉铁路运输之便,在四十年代曾成为当地及定远池河、藕塘的粮食集散地。该镇有粮行数十家,代为南北粮商收购小麦、高粱、绿豆、芝麻,大都是运往香港销售,或自营外运上海、无锡,亦多转口外销,从而使明绿之蜚声远扩,饮誉东南亚。管店还是津浦铁路线上供应南京、上海炒货业生仁的三个主要集散点之一。其余两个是临淮关和山东滕县。管店的花生米上市早(先滕县一月)、质量好(不空心),曾在南京炒货业中赢得声誉。随着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发展,管店的花生米又走向宁、沪市场。
全县粮食的产量已由1949年的4500万公斤,按农业人口人均552斤,增加到1990年的3.97亿公斤,按农业人口人均1220斤。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121万元,上升到1990年的2.4546亿元。
全县水域面积40.7万亩,水产品有芡实、莲藕、菱角、鱼、虾、蟹等,种类多,产量大。尤以盛产于女山湖、七里湖的银鱼、河蟹为著。1985年的水产品总量达744.8万斤,1990年达1400万斤。
山区、丘陵地带还有较为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天门冬、龙胆草、金银花、车前子、夏枯草、何首乌、桔梗、茵陈、花椒等数百种。尤以茵陈(俗称猴子毛)、夏枯草为最多,山坡、荒地、田埂,随处生长。过去多为外地药材商收购,运销东南亚。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山区的开发,荒地的垦植,野生中药材的资源已呈逐渐枯竭之趋势。 工业条件
矿产资源有铸石、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花岗岩、片度岩、红土、凹凸棒粘土等。明光镇北山区有储量丰富的玄武岩,经高温熔化,可制成铸石管道、板材,铸石耐酸碱,抗蚀性能强,用途广泛。凹凸棒粘土的用途也很广泛,国家已建矿开采。
工业生产
嘉山县的工业,原来的基础很差,过去仅有几家酿酒糟坊、糖坊和其他手工业作坊,现代的工厂几乎等于零。建国后,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至1985年已发展到全民所有制企业22个,集体所有制企业245个,工业门类和产品也较为齐全。1985年的工业总产值达14996万元。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5548万元。明光酒厂已由过去的手工糟坊,变成现代化的酿酒厂,国家二级企业,年产量已超过万吨。所产“明光特曲”、“明绿液”,饮誉省内外。县皖东拖车厂生产的“7C—1A型”手扶拖车,曾获得省和部的优质产品证书。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乡镇工业,发展迅速,1985年达269个,年创产值2558万元。1988年乡镇工业产值达8801万元,1990年达14415万元,占本县工业总产值31.6%。
池河,古称池水。淮河支流,源出定远县西北大金山东麓,流经定远、嘉山县两县,于苏皖交界的洪山头注入淮河,总流域面积为4215平方公里1,全长245公里(一说170公里1),平均比降0.23‰。2池河是定远县、明光市重要的水上通道和灌溉水源,历史上水运发达,形成了明光镇、三和集镇、池河镇等商贸集镇。池河水域特别是女山湖区是当地水产品生产地,梅白鱼闻名全国。池河岸边的明光镇赵府村旁的跃龙岗,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地,镇东南1里许有朱元璋二姊之墓曹国坟(曹国公李贞夫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18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