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稻田适合养殖什么水产

过去稻田养鱼只是养鲤鱼、鲫鱼和草鱼等少量品种,目前已发展到放养罗非鱼、鲢鱼、鳙鱼、鳊鲂鱼、鲶鱼以及河蟹、泥鳅、罗氏沼虾、青虾等多品种,还可以发展萍、笋、菜、食用菌等生产进行综合养殖。不同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放养品种。原则上讲,适于池塘养殖的所有种类都可以在稻田中养殖但稻田一般以养鲤鱼为主,也可以养一些鲫鱼、罗非鱼等。 鲤鱼能在浅水中很好生长,杂食性,能吃杂草种子幼根、嫩芽、小地下茎,以及一些丝状藻类和各种昆虫、软体动物、水蚯蚓、浮游动物等。当年鱼苗下田,两个月可以长到50克,三个月可以长到100克;50克左右的隔年鱼种下田,三个月可以长到250克。鲤鱼鱼苗生产容易,便于自繁自养,因此是稻田养鱼理想的对象。 草鱼也能在浅水中生长,吃各种杂草。稻田中主要养草鱼种,为塘、湖、堰提供大规格鱼种。当年鱼苗下田,两个月可长到50克。 罗非鱼不仅适于浅水生活,而且能耐高温、杂食性,还能吃食大量藻类。更适合在晚稻田中放养。但由于罗非鱼是热带鱼,不适于冷浸田放养,越冬也比较困难,目前推广还不普遍。 鲫鱼一般也适于浅水生活,杂食性,鱼苗生产方便,肉质好。一季稻田中可在当年养成50克左右的食用鱼,也是稻田养鱼中的好品种。

稻田适合养殖什么水产

稻田鱼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

1、稻田养虾

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并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小龙虾。水稻采用浅水、宽行、密株的栽插方法,并适当增加田埂内侧环沟两旁的栽插密度以发挥边际优势。

2、稻田养鳅

稻田养鳅是一种比较简便的养殖方式,但需要加高加固田埂,进排水口做好防逃设施,在田中挖“井”字形沟,宽30~40厘米,深50厘米。每亩放鳅苗1000~2000尾,用家畜粪便和堆肥作基肥,每天投喂豆饼、菜饼、米糠等。田间管理按普通稻田管理,每亩可产成鳅在50公斤以上。

3、稻田养蟹

稻田养蟹是一种稻蟹共生的种养模式,水稻种植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测土施肥、生物防虫害等技术方法,使养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减少,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生产出优质水稻。河蟹养殖采用早暂养、早投饵、早入田,不仅能清除稻田杂草,预防水稻虫害,同时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4、稻田养蛙

稻田养蛙是一种稻蛙共生的种养模式,不但可以控制稻田害虫危害、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而且保持了青蛙生存的自然状态,有利于蛙的生长发育,节省养殖成本。同时,稻田养蛙的增收明显,放养蛙的水田种稻利用率80%左右,虽因有效种植面积减少导致水稻总产约减20%,但经济效益却大大增加。

5、稻田养鳝

稻田黄鳝养殖模式是将保水性能较好的稻田稍加改造后作为养殖基地,稻田的改造主要是在稻田里挖一条或几条小鳝沟,另在稻田埂上布设防逃网。稻田养鳝的优点有很多,既不影响水稻的耕作、管理和收获,也可利用稻田里良好的浅水条件和遮荫环境实行黄鳝的半人工、半野生养殖,从而提高农田产出率。

养殖方法

苗种放养

放养种类有鲤鱼、草鱼、非鲫、鲫鱼、胡子鲇、泥鳅等。冬闲田水较深,也可养鲢鱼、鳙鱼。可单养或混养。一般稻田水浅,混养时种类不宜过多,以鲤或草鱼为主,搭配鲫或胡子鲇等。鱼种放养量随稻鱼结合方式、鱼的种类和投饵与否等而有较大变化。例如以夏花培育鱼种时,每公顷放鱼种15000~30 000尾;饲养食用鱼时,每公顷放鱼种2250~6000尾; 投饵者取高限,粗放养殖取低限; 用大沟溜稻田养鱼,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利用冬闲田培育"夏花",每公顷放鱼苗30万~60万尾,放养前10~15天稻田要用生石灰消毒。

饲养管理

稻田养鱼除摄食田中的天然饵料外,为提高鱼产量,还需适当投饵。一般在插秧后20~30天开始投饵,如放养1龄鱼种且密度较大时,放养后即投饵。将饵料投在鱼溜或鱼沟内,每天上午8~9时或下午3~4时投喂一次,投饵量视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而定。此外,也可施少量粪肥或混合堆肥,繁殖天然饵料。但施肥量要加以控制,以免引起水稻贪青倒伏,影响稻谷产量。

日常管理主要是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保持排水畅通; 发现田埂上的鼠洞和黄鳝洞,应随时堵塞。并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加深水位,以照顾鱼类的需要。一般秧苗分蘖期浅灌,稻田中保持3~6厘米的水层,水稻孕穗后需水量大,同时鱼种也已长大,水层保持8~12厘米或更深些。水稻收割后如继续养鱼,水位应再加深。捕捞时要在晚间放水,速度要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29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