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鲱鱼怎么吃?

荷兰人吃鲱鱼的方式相当特殊,不是用煎或烘培的,而是直接搭配洋葱生吃。

鲱鱼怎么吃?

这些鲱鱼都是先用盐腌过一段时间,吃的时候,用手指拿着鱼尾,鱼头向着嘴吧,大口整条吞食。由于鲱鱼的骨头很软,不必担心鱼刺会刺伤您,反而含有丰富的钙质与维他命D。腌过的鲱鱼其实腥味也不会太重,搭配碎洋葱吃更是美味。一年四季,在荷兰的市集或闹区的摊贩都可以买到生吃的鲱鱼,如果您不敢整条生吃也可以切片,大家一起分着吃,尝尝味道。

鱼腹水的原因是什么

1、增加池塘水位

越冬期间,水温不断降低。此时,要及时选择晴好天气增加池塘水位,有利于池塘水温的保持。水温越低,黄颡鱼的集群性越强,过浅的水位、过低的水温,会使得越冬期间黄颡鱼更加紧凑的聚集在一个个小坑里,黄颡鱼是无鳞鱼,身上有3个硬棘,紧凑的聚集在一起时容易彼此刺伤皮肤,形成伤口,感染水霉。冬季池塘水位一般保持在2m左右为宜,水位过浅不容易保持水温的稳定,水位过深容易造成池塘底部水体缺氧。

2、肥水越冬

养殖经验发现,水体的肥度直接影响黄颡鱼越冬期间的健康程度。越冬期间水体保持较好肥度的池塘,黄颡鱼不容易发生病害,而越冬期间水体清廋、滋生青苔的池塘,黄颡鱼往往容易发生水霉、腐皮等严重病害,甚至全军覆没。黄颡鱼越冬期间要保持水体较好的肥度、较好的藻色,透明度25~30cm,根据水体肥度情况,选择晴好天气不定期泼洒生物肥、有机肥等肥水产品。

3、定期消毒、改底

黄颡鱼越冬期间很少投饵,也很少开启增氧机,更加不会换水,容易造成水体老化,在池塘底部滋生有害细菌,恶化池塘底部黄颡鱼的栖息环境,容易引起黄颡鱼发生腐皮病等病害。要求在黄颡鱼越冬期间每隔1个月左右,消毒或改底1次,消毒与改底轮流进行。

4、适时开启增氧机

越冬期间,水温很低,上下水体分层,底层水体里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有毒有害物质不容易扩散,池塘底部水质环境恶化。而在传统的水产养殖越冬管理中,是很少开启增氧机的,这是越冬管理的误区之一。需要在天气晴好的时候,适时开启增氧机,增加上下水层交换,通过增氧机的曝气作用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挥发进入空气,活化池塘水质,营造一个更好的池塘底部水质环境。

5、坚持巡塘

冬季水体水温上低下高,出现逆分层现象,黄颡鱼集群滞留底层,正常情况下观察不到鱼类活动,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事实上,冬季溶氧下降速度比较慢,不象夏季变化突然,而是逐渐来临的。因此,坚持每天中午巡塘,仔细观察水层下鱼类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巡塘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定期测量池水溶氧含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般地补救措施有安装潜水泵循环池水,开动增氧机等。

6、尽早投饵

在刚开始进行黄颡鱼养殖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养殖户往往要到每年的3月底,甚至4月中下旬才开始投喂饲料。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发现,黄颡鱼在水温5-8℃的时候还能有少量的摄食。所以,每年的2月下旬到3月初,就要开始少量投饵,逐渐把黄颡鱼诱食到饲料台集中摄食。及早开食,尽量减少停食时间,有利于黄颡鱼体质的尽快恢复,减少开春后死亡的可能性。

腹水是细菌性疾病的症状

l引起鱼类.‘腹水病”的原因

1.生物性因素

1.1细菌感染据报道多种细菌都可感染不同的鱼类出现明显腹水症,甚至引起死亡,给水产养殖带来损失。如危害多种淡水养殖鱼类的嗜水气单胞菌(Aemromona:h州rophila)感染异育银螂、继、墉鱼、鲤鱼等可引起明显的腹水症

具体参考文献

《河北渔业》?2003年04期鱼类“腹水症”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耿毅? 汪开毓?

摘要:正?鱼类“腹水症”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是以腹水的形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大类鱼类疾病的总称。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环境的恶化日趋严重,病原微生物的大量孳生,以及药物滥用,营养成分的失衡等因素的作用,导致鱼类发生“腹水症”,甚至发生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大。本文就引起“鱼类腹水症”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进行一概述,为水产养殖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产系?四川农业大学水产系?

关键词:?腹水症?原因与防治?水产养殖?腹水病?卡那霉素?营养成分?防治对策?鱼类?病毒感染?豚鼠气单胞菌?

分类号:S94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6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