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镇的经济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郊镇党委、镇政府全力实施“科教兴镇、镇企富民、依法治镇”三大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城郊型特色经济,即畜牧养殖,花卉产业,民营经济三大支柱产业,逐步由过去粮食和蔬菜生产区向畜牧养殖,花卉产业,民营大区的过渡,实现了全州养殖大镇,花卉大镇,民营经济大镇,财税大镇,小康之镇的五大奋斗目标。2000年6月组织全镇680户花卉种植户成功地举办了为期十天的首届花卉展销节,提高了城郊镇花卉种植的知名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群众依靠花卉种植致富奔小康的信心。2001年投资140万元建成了占地40亩的甘肃花卉超级市场,成立了花卉营销公司,并承办了首届临夏市花卉旅游节,花卉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有力的推动了全镇花卉生产的产业化进程,基本形成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基地连市场的经营模式,使花卉产业真正成为了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2002年镇上经过反复论证研究,投资450万元,建成了占地3180平方米的花卉交易大厅,修建了保温型花卉营销35间,拓宽、硬化道路900平方米,为花卉产业的规模化,效能型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把畜牧养殖确定为新的支柱产业和主功方向,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成立了镇畜牧养殖领导小组,先后六次召开由镇,村、社干部和畜牧养殖大户参加的发展畜牧养殖业动员大会,镇、村、社干部主动上门进行动员,邀请州、市畜牧部门技术人员宣讲发展畜牧养殖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并从圈舍建造、科学饲养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宣传、动员、培训、群众逐步认识到发展畜牧养殖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兴办养殖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强劲迅猛的发展势头。镇上还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认真实施“镇企富民”战略,积极营造“三个环境”,广泛动员镇村干部和工商大户领办,创办各类民营经济实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特别是抓住州委做出《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决定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寻找商机,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交流,先后与外地客商洽谈并建成了惠盛集团,温州家俱市场,平凉农畜产品有限公司责任公司等一大批民营企业,逐步形成了镇属企业为龙头,民营经济为主题,二、三产业优势的合理局面,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即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合理转移了富余劳动力。
特别是2002年乡改镇以来,镇党委、镇政府进一步转变观点,创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镇经济发展的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发展意识,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结合我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地矛盾突出的实际,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产业,花卉产业,民营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狠抓了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务输出,以50年州庆,滨河东路建设和东城区开发为契机,推进全镇各项工作重点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止2005年底,城郊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5158万元,民营企业总产值达到37490万元,有各类民营企业390户,农业总产值达7668万元,其中:花卉总产值达2060万元、花卉种植户860户,畜牧业产值达2150万元、养殖场65个、养殖户达414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99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838.1万元,计划生育率达96.04%,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城郊镇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全、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底喜人局面。
中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先后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畜产品的生产大国。畜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畜牧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区域化生产格局逐步形成。生猪生产已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产区,向南北两侧逐步扩散的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畜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长江中下游各省市的猪肉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1%,东北地区由于粮食转化的潜力大,正在成为养猪新区;肉牛业迅速由牧区向农区转移,形成了以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为主的肉牛养殖格局,中原肉牛带和东北牛肉带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6%。
中国肉类区域化生产特色鲜明,五个省牛肉累计产量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一半,七省合计猪肉产量、肉类总产量也都分别超过了全国产量的半数。禽肉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蛋鸡生产以山东、河北、河南等中原省份为重点产区;水禽生产则以南方省份为主;奶类生产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与华北两大地带,以及上海等大中城市郊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70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