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上海市水产养殖保护规定实施细则(1997修正)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上海市水产养殖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水域应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鼓励全民、集体单位和个人发展水产养殖业。第三条 本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应根据《规定》和本细则,遵循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加强监督管理,保护和促进本市渔业生产的发展。

上海市水产养殖保护规定实施细则(1997修正)

本市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财政、环境保护、土地、农业、水利、港航监督等部门,应协同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实施本细则。第二章 渔业的监督管理第四条 本市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一)本市范围内的长江、黄浦江水域的渔业监督管理,由市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二)县(区)范围内的江河、湖泊、滩涂及精养鱼塘等水域的渔业监督管理,由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三)乡(镇)范围内的园沟宅河、池塘等小型水域的渔业监督管理,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所属乡(镇)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四)国营农场范围内水域的渔业监督管理,由农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五)本市范围内跨县(区)水域的渔业监督管理,由有关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协商制定管理办法;跨省市水域的渔业监督管理,由市(县)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与有关省(县)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协商制定管理办法。第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规定》,确定渔业水域养殖使用权,发给养殖使用证:

(一)凡在县(区)范围内的江河、湖泊、滩涂和精养鱼塘等渔业水域进行养殖生产的,由养殖单位或个人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同意后交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审核,由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发给养殖使用证。

(二)凡在乡(镇)范围内的园沟宅河、池塘等小型渔业水域进行养殖生产的,由养殖单位或个人向乡(镇)人民政府或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发给养殖使用证。

(三)凡利用跨县(区)渔业水域进行养殖生产的,由养殖单位或个人向有关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分别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有关县(区)人民政府联合签发养殖使用证。

(四)凡在国营农场范围内的渔业水域进行养殖生产的,由养殖单位或个人向市农场局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市农场局发给养殖使用证。

(五)凡在市属国有水产养殖场的渔业水域进行养殖生产的,由使用单位向所在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所在县(区)人民政府发给养殖使用证。

养殖使用证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第六条 凡从事养殖业的,自领得养殖使用证之日起,每年每亩放养鱼种不得少于三百尾。

放养鱼种的规格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十一点五厘米以上(每千克五十尾以下);鲤鱼十厘米以上(每千克六十尾以下);鳊鱼、鲫鱼八厘米以上(每千克一百尾以下)。小于上列规格的,不计入实际放养数。

不按上述规定数量放养鱼种的,根据鱼种缺额数,按下列公式计收渔业水域闲置费:

渔业水域闲置费=每尾规格鱼种市场价格×(规定放养数-实际放养数)

渔业水域闲置费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征收,作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基金,用于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第七条 填没属市管商品鱼生产基地的精养鱼塘,由填没单位向所在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报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填没其他精养鱼塘等渔业水域,由填没单位向所在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填没精养鱼塘的文书,由批准单位同时抄送县(区)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填没精养鱼塘应一次性支付各项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鱼塘开发费用。

征用属市管商品鱼生产基地的精养鱼塘,须经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征用其他精养鱼塘等渔业水域,须经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

征用精养鱼塘的,应依照国家《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七、二十八条规定和本市征用土地的有关规定支付税、费,并一次性支付各项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鱼塘开发费用。

回收的鱼塘开发费用,应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作为专项资金,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用于今后的商品鱼生产基地建设。

水产动物有哪些

农业部对水产养殖户的扶持政策有:

1.渔用柴油涨价补贴。渔业柴油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强渔惠渔政策,是渔业历史上获得的资金规模最大、受益范围最广、对渔民最直接的中央财政补助,是中央“三农”政策在渔业的具体体现。2006年~2012年,中央财政共下达渔业柴油补贴资金728.78亿元,占全部补贴资金的81.66%,在几个补贴行业中资金量位居首位。但需要说明的是,在淡水渔业中,只有淡水捕捞渔船可以享受到这一政策,一般的淡水养殖业很少能享受该政策。

2.渔业资源保护和转产转业财政项目。大宗淡水鱼涉及此项目的为其中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该项目以省及计划单列市为单位安排资金,对水生生物资源衰退严重或生态荒漠化严重水域,以及放流技术成熟、苗种供应充足、增殖效果明显、渔民受益面大的品种,在增殖放流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

3.渔业互助保险保费补贴。“十六大”以来,在中央出台一系列推动农业政策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背景下,渔业保险的探索步伐不断加快。2008年5月,农业部正式启动渔业互助保险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工作。试点险种确定为渔船全损互助保险和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中央财政分别补贴保费的25%,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最高补贴保险金额每人20万元。渔船全损互助保险试点区域为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部分重点渔区。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试点区域为浙江省岱山县。2009年8月,扛苏省正式启动渔业政策性保险,为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确保渔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该省探索出了一种新型保险组织模式——省财政对参加渔业保险试点的投保渔民给予投保保费25%的补贴的基础上,将渔业互助保险年度保费“打包”再保险,即渔业互助保险巨灾超赔再保险。

4.发展水产养殖业补贴。

(1)水产养殖机械补贴。2008年,农业部和财政部预拨下达2008年农机购置补贴款40亿元。与2007年相比,补贴资金规模扩大的同时,扩大了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其中,增氧机、投饵机和清淤机3类水产养殖机械首次纳入补贴目录。

(2)水产良种补贴。水产良种补贴的起步是2006年的《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开展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运行机制调研,探讨水产良种补贴方法”。2007年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及水产良种补贴政策调研组奔赴各地进行调研取证,一些地方的水产良种补贴已经启动,但大多数涉及的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

(3)养殖基地补贴。山东省深入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工程,计划用5年~8年时间,整理改造老旧鱼塘350万亩,新开发鱼塘150万亩,形成500万亩现代渔业生产基地。仅2007年、2008年两年省级财政投入就达3000余万元,改造池塘12万亩,新开发池塘2万亩。

5.渔业贷款贴息。水产养殖业贷款贴息目前只在局部地区自行开展,主要对灾害造成的再生产能力下降、对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企业技改、新产品开发、固定资产投资等给予贷款贴息。(1)渔业救灾复产贷款贴息。2008年2月,广东省江门市财政安排200万元贷款贴息补助专项资金,按受灾经济损失比例分配给各市、区,各市、区政府按不少于1∶1的比例配套专项资金,支持辖区内因2008年初寒冷天气造成严重损失的水产养殖户(场)救灾复产。贷款期限由农信社和受灾水产养殖尸根据需要和实际生产周期自行确定,贴息贷款补助期限为1年。当受灾水产养殖尸贴息总额小于或等于两级政府安排的贴息资金总额时,实行全额贴息;当受灾水产养殖户贴息总额大于两级政府安排的贴息资金总额时,则按比例实行部分贴息。2008年10月,广东省阳江市出台了渔业复产贴息贷款工作方案,支持遭受台风“黑格比”重创的渔业救灾复产。市本级财政安排补助专项资金1500万元,专项用于辖区内受灾户,尤其是“全倒户”、养殖受灾(损失10万元以上)大户和大船(60匹马力以上)船主的恢复生产性贷款,符合条件的,由市、县(市、区)财政按7∶3的比例给予1年期贷款贴息。2009年7月,福建省清流县向受特大洪灾影响的养鱼户发放贴息贷款。由“清流溪鱼”发展协会担保,依托清流农行“惠农卡”,采取3户~4户联贷方式,由县财政支付利息,给予每产受灾养鱼专业户5万元的3年授信贷款。

渔业企业技改、新产品开发贷款贴息,养殖业贷款贴息,水产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2009年,福建省根据相关规定,认定77家企业为省2009年~2010年度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将在两年内享受到10万元的贷款贴息补贴。湖北省洪湖市从2009年起,对符合该市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的重点投资项目实行财政贷款贴息和有偿扶持相结合,首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万元,属于贷款建设的项目,实行全额贷款贴息,贴息期1年~3年。2006年,海南省海口市出台《海口市本级财政支农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区域内从事水产品培育、生产、加工和流通等项目的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提供财政支农贷款贴息资金。养殖面积达10亩以上的水产养殖专业尸可获得不超过50万元的财政支农贷款年贴息资金,养殖面积达50亩以上的企业及其他组织可获得的财政支农贷款年贴息资金不超过100万元,贴息期限为1年~3年。

6.税收优惠。为支持引进和推广良种,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渔业,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对用于培育、养殖以及科学研究与实验的进口鱼种(苗)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为降低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水产养殖业造成的重大损失,2008年度增加“其他鱼苗及其卵”免税计划4000万尾(粒)。

水产动物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了鱼、虾、蟹、贝、海兽等类。鱼类有鲢鱼、鳙鱼、鲤鱼、带鱼、鲅鱼等,虾类有龙虾、基围虾、皮虾、青虾等;蟹类有梭子蟹、青蟹、圆趾蟹、巨螯蟹等;贝类包括白蚬子、麻蚬子、海蛎、夏夷贝、田螺等;海兽有海豹、海象、海狮、海狗等。

一、鱼类

1、鲢鱼

鲢鱼是鲤形目,鲤科,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形态和鳙鱼相似,性急躁,善跳跃。

2、鳙鱼

鳙鱼是淡水鱼的一种,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头极大,前部宽阔,头长大于体高。生长在淡水湖泊、水库、河流、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是池塘养殖及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之一,经济价值较高。

3、鲤鱼

鲤鱼是鲤科中粗强的褐色鱼,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侧金**,尾鳍下叶橙红色。平时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4、带鱼

带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肥带、裙带、牙带鱼、油带等,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尾巴呈黑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头尖口大,至尾部逐渐变细,全长1米左右,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东海、黄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

5、鲅鱼

鲅鱼学名蓝点马鲛,其体态光滑娇美,呈纺锤形,一般体长0.3-0.5米,最长可达1米,腹部为银灰色,背部为蓝黑色,布满蓝色斑点,习惯于紧贴水面浮游,尾鳍与背鳍通常露出来,我国的黄海、东渤海、海以及朝鲜近海是其主要分布地,是鱼类水产烹饪原料。

二、虾类

1、龙虾

龙虾又名大虾、龙头虾、虾魁、海虾等,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龙虾科下物种的通称,体长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色彩斑斓,腹部短小,重0.5公斤上下,最重的能达到5公斤以上,人称龙虾虎,主要分布于热带海域,是名贵海产品。

2、基围虾

基围虾俗称沙虾、泥虾,分类上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新对虾属,其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沿海,离水后也可较长时间存活,对低盐、高水温和低溶氧有较强的忍耐能力,适于商品养殖。

3、皮虾

皮虾多数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少数见于温带海域,口足类动物为肉食性,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性情凶猛,视力十分锐利,能够轻易破坏猎物的外层硬壳,享用内里的肉。分布范围极广,从俄罗斯的大彼得海湾到日本及菲律宾、中国沿海、夏威夷群岛、马来半岛均有分布。

4、青虾

青虾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是在中国广泛栖息的沼虾属中的一种,栖息场所不限于淡水水域,在沿海的低盐度水域中也能生存,身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甲壳在头胸部称头胸甲,身体由20节组成,胸部8节,头部5节,腹部7节,体色呈青蓝色,间杂有棕绿色的斑纹。

三、蟹类

1、梭子蟹

梭子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而得名,属于节肢动物。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头胸甲梭形,宽几乎为长的2倍,头胸甲表面覆盖有细小的颗粒,具2条颗粒横向隆堤及3个疣状突起,肉肥味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

2、青蟹

青蟹是十足目、梭子蟹科下的一属,头胸甲呈卵圆形,长度等于或略小于宽度的2/3,表面光滑,胃心沟不甚明显,背面圆突,有H形图案,腕节内缘具尖锐的刺,外缘具或不具2个刺,雄性腹部分为5节,呈宽三角形,雌性腹部分7节,呈宽卵形,甲壳颜色因种类和生活环境不同而不同。

3、圆趾蟹

圆趾蟹是十足目,人面蟹总科,圆趾蟹属的一种生物,头胸甲的宽度大于长度,表面隆起,密布细小颗粒,胃、心区之间有一H形深沟,背面粗糙,掌节的背面与外侧面共有5条颗粒隆线,内侧面中部具两条隆线,在腹面约有20—30条横行颗粒条纹,可与第一步足长节前面的末缘上的角_隆线相摩擦而发出声响。

4、巨螯蟹

巨螯蟹是十足目短尾下目蜘蛛蟹科巨螯蟹属唯一的品种,现存最大的甲壳动物,体深橙色,有十长肢,上有白斑,前两肢发展成螯,最大的样本腿展开后长4.2米、体长38厘米,重20千克,寿命达100年,生活在日本岩手县至台湾东北角以外的太平洋海域深500-1000米、均温十到十五摄氏度的海底淤泥地形,以盲鳗、鲨鱼、螃蟹、各种鱼类为食物。

四、贝类

1、白蚬子

白蚬子学名为四角蛤蜊,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底栖经济贝类,肉细味美、营养丰富,贝壳具外皮,顶部白色,贝壳坚厚,略四角形,壳顶突出,位于背缘中央略靠前方,尖端向前弯,两壳极膨胀,幼小个体呈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条很窄的边缘,壳高3.4-4.6厘米,壳长3.6-3.9厘米,壳宽2.6-3.7厘米。

2、麻蚬子

麻蚬子是江户布目蛤,瓣鳃纲、帘蛤目、帘蛤科,贝壳略呈卵圆形,壳坚厚,壳顶突出,位于背缘中央靠前方,壳长略大于壳高,两壳大小相等,壳面灰褐色,常有褐色斑点或条纹,壳内面灰白色,边缘具有与放射肋相应的小齿,生长纹明显,与许多粗的放射肋相交成布纹状。

3、海蛎

海蛎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牡蛎目、牡蛎科的通称,又称海蛎子,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我国沿海,海蛎分布很广,渤海,黄海至南沙群岛均产约有20种。河口内湾还有人工养殖,海蛎又有人工养殖和天然生殖之分,海蛎不仅肉嫩味鲜,而且营养丰富,有海中牛奶之美誉,含有多种维生素、肝糖、牛黄酸及其他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4、夏夷贝

夏夷贝是扇贝科、扇贝属贝类,一般分布于底部比较坚硬、淤泥少的海区和水深不超过40米的沿岸区,贝壳大型,壳高可超过20厘米,左壳稍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近圆形,右壳(有足丝孔的)较突,黄白色,为滤食性贝类,杂食性,摄食细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等。

5、田螺

田螺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均广泛分布,外壳是钙质的,较薄,螺旋形,右旋,壳外表呈黄绿色到黄褐色,颜色因环境和水质而有差异,内面灰白色,壳顶略尖,壳底膨大,壳口卵圆形,其边缘完整,有角质。

五、海兽

1、海豹

海豹是对鳍足亚目种海豹科动物的统称,全身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带有蓝黑色斑点,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幼兽色深,成兽色浅,南极海豹数量为最多,其次是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地。

2、海象

海象是海象科、海象属的一种动物,身体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的刚毛,眼小,视力欠佳,它的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已退化成鳍状,仅靠后鳍脚朝前弯曲,以及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能在冰上匍匐前进,鼻子短短的,缺乏耳壳,看起来十分丑陋。

3、海狮

海狮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性情温和,多集群活动,陆岸可组成上千头的大群,海上多为1头或十数头的小群。

4、海狗

海狗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因其体型像狗,因此得名海狗,皮毛较浓密、光滑,又称皮毛海狮,体长150-210厘米,体重21-26千克,体被刚毛和短而致密的绒毛,背部呈棕灰色或黑棕色,腹部色浅,四肢呈鳍状,适于在水中游泳,头部圆,吻部短,眼睛较大,有小耳壳。除了生活在白令海中的北海狗外,新西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南非及南极洲等地的水域中也都有海狗的踪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7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