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池塘怎样消毒请有经验养过的师傅回答下感激不尽网上搜的不建议回答。
五月,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小龙虾大多个体生长到上市规格,肉质饱满,养殖户的收获季,然而也是养殖户一年中最艰难的一个月,俗称黑色五月,其实黑色五月早在四月就已经有所开头,一直持续到六月中旬左右。
黑色五月指的是进入五月大多养殖户的养殖塘口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大虾死亡。
死亡的小龙虾症状大体如下:
1.发现地笼里有死虾或者小龙虾活力不好的现象。
2.发现虾有黑鳃、烂鳃的现象。
3.发现虾尾部有气泡或溃烂的现象。
4.发现虾肝脏发白的现象。
5.发现虾空肠或食物断节的现象。
6.发现虾有甲壳溃烂的现象。
7.发现虾断须、断脚的现象。
8.发现虾趴草不动的现象。
9.发现池子有少量死虾的现象。
10.发现虾身上有泥膜或者纤毛虫的现象。
11.发现水质长期浑浊、水质发黑的现象。
12.发现虾池密度过大的现象。
这段时间如果发现虾池有以上现象的,不容忽视。小龙虾发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所以这些现象都有可能是发病的前兆,要及时做好处理措施,以防疾病暴发。
另外,进入五月,气温升高,伊乐藻也就是吃不败水草会停止生长,不耐高温,水温超过30℃就会死亡烂草烂根,进而败坏水质,耗氧,导致水体供氧不足。在这建议大家种些水花生,凤尾草等挺水植物。
黑色五月具体表现最明显的塘口类型:
1、水面较大,挺水植物较少的塘口,小龙虾死亡爬边现象明显;
2、养殖水浑浊或者太肥透明度极低塘口的死亡现象;
3、沉水植物覆盖率高,密度大的塘口龙虾的附草,死亡现象;
4、白天流动性差,水面有层油膜,起风无浪花的塘口。
处理方案:
1.养水解毒(定期超强底改+全效救星改底,碧水解毒液+水产专用多维解毒,复合乳酸菌原粉调水);
2.促进蜕壳(定期泼洒吸收性更好的钙镁磷锌速补+水产专用多维补钙增强体质);
3.养护肝胆、肠道(定期内服黄芪多糖+复合乳酸菌原粉);
4.当龙虾已经出现大量伤亡,确认是弧菌和细菌感染时
a:第一天使用新百安康1亩米/瓶+五黄金肽1亩米/瓶,混合后全池泼洒,有效控制伤亡率!
b:第二天,根据情况再使用上述a方案一次,用完后第三天及时补充乳酸菌;或者第二天使用蛭弧菌1亩米/袋泡水后,全池泼洒。
上述方案,经过多地验证能够明显的控制住小龙虾(因弧菌等感染)大量伤亡情况。
5.降低小龙虾密度(捕大留小)。
以上处理措施从虾池水质、小龙虾体质、杀菌消毒以及降低密度四个方面综合考虑,能够大大降低发病率,希望养殖户朋友们结合自己虾池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把握关键时期,顺利度过“魔鬼五月”。
立秋之后,需要注意水产养殖哪些问题
1.投饵率
立秋之后正是鱼吃食最好的时候,水温和溶氧都适宜,也是鱼上膘的时候,前期骨架基本成型,现在正长肌肉和储存脂肪。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注意投饵率的控制。投喂过少,则错过催肥的最佳时间;投喂过量,容易造成饲料的浪费,还可能会引起草鱼肝胆性疾病。另外饲料的选择也很关键,要选择优质高效的饲料进行投喂,且不可贪图便宜。投喂量控制在以鱼 “八分饱”为宜,根据天气、水质、鱼情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让鱼吃好,不饥饿,不过量投喂,保证鱼快速健康生长,又不污染水质。投饵率可参考饲料产品使用手册里的投饵率参考表,对应鱼体大小及水温选择适宜投饵率。
2.水质管理
随着鱼的生长,池塘内鱼的密度达到一年的极大值,由于投饲量大、有机质含量多,鱼类活动频繁,加之昼夜温差又大,池水对流强烈,极易出现“转水”,精养池塘极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
常见的应对措施有:
(1)早晚尤其是下半夜要加强巡塘,当发现鱼群出现浮头预兆时,需立即开动增氧机增氧,或加注新水进池塘,并适当排放一部分老水,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防止鱼缺氧死亡。
(2)秋季鱼塘应保持较高水位,以提高水体载鱼量和减缓水温下降,所以在水温还没大幅度降低前这段时间,一定要搞好水质管理,经常观察水色和水质变化,并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水源方便的池塘,要保持微流水或10天左右加一次水,每次加水10-20厘米,在降温前尽可能将池水加到最高水位,为鱼提供最大的活动空间。要把握每一个晴天,开动增氧机把下层溶氧较高的水层送到上层,防止夜间缺氧,为池鱼创造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防止缺氧泛池事故的发生。
(3)可根据气温高低、水质肥瘦及鱼类活动,每10-20天施肥1次,一般每次亩施有机肥100-150公斤,使池水变肥转浓,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越冬提供充足的饵料。
(4)注意保持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使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良好状态。
(5)八、九月份施肥以无机磷肥为主,如过磷酸钙5-10公斤每亩,少量多次施用。
(6)水体中残饵、排泄物、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亚硝酸盐高,会造成鱼应激,导致吃食差甚至死亡。首先要及时换水,少量多次,稳定水质,防止蓝绿藻“水华”;其次要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防止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偏高。
3、鱼病防治
俗话说:“白露头,鱼死不断头”,从池塘养鱼的经验和实践来看,立秋之后鱼病将进入又一个流行高峰期。白露前后是肠炎、烂鳃等疾病的发病高峰期,特别是病毒性烂鳃病,在9月份是高发季节,更要做好预防工作:
(1)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投喂工作,防止饲料过剩污染水质,也要避免投喂不足降低鱼的体质。
(2)要定期补充新水,改善池塘水质。
(3)掌握秋季鱼类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4)采取“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来预防病害发生。平时每半个月用二氧化氯100克活化后,在食场周围泼洒,连续泼洒2天,在饲料中加入大蒜素、三黄粉防治细菌性鱼病。
(5)使用黄芪多糖等预防病毒性疾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9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