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蒙药在用药方面和中药有什么不同?
1、同一种药蒙医用药方法与中医用药治病范畴和蒙医截然不同: 如:以塞汗正神的肉豆蔻为例: 肉豆蔻:在中医药里,它治病的范畴主要是:消化系统用药,具有消食、开胃、理气、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而蒙药中它是用来治疗心脏功能方面的主选药物。它具有调节心动力治疗心绞痛、心悸、昏迷、惊劂的作用。2、同样用于治疗同种病的药物中医药里用而蒙药里不用,同样以塞汗正神里的广酸枣为例:如:蒙药里对治疗心悸、心慌、镇静、安神往往采用广酸枣。而中药里则用酸枣仁,广酸枣在药里不用。3、中医药与蒙医药在制做方法上有许多不同:蒙医药大多以“生物”为主,其中不少药材必须经过特定的炮制处理。而中医用药大多以“熟药”为主。所以在保留一些纯天然的药性成份上二者是有所不同的。4、蒙医用药量与中医用药量的不同:其主要根据患者体质、饮食习惯、气候、地域差异。遗传因素而定量。a慢性病且病程长者,用药不必量大,急性病宜量大,由于病程长者体质耗损大,故用量随病情,病程而改变。b、体质强壮者,用量重于体质弱,这是因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不同, 老年少儿用量应小于壮年,妇女用量应轻于男子. c、在炎热季节治疗寒性疾病时,宜减量服用。d、凡属生冷、油腻、腥辣、辛味等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的食物予以避免
蒙药常识
内蒙古河套平原适合种植什么药材能赚钱
那边可以种枸杞,防风,黄芩,赤芍,桔梗,苍术等都可以适合种植,但是最好要选择种植经济效益好一点的药材可以带来更多收入,多关注中药材行情,才能有好收成,现在价格波动比较大
中国大豆主产区是( )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和( )盆地东北
四川
青海适合种植什么药材,能赚钱?青海主要种植雪莲、贝母、玛咖、大黄、当归、甘草、秦艽、麻黄、枸杞等。品种选择根据 药材的行情,中药材买卖通情况及所在地环境来确定。
内蒙古通辽适合种植的药材桔梗、黄芪、甘草等都适合种植~!
内蒙古河套平原在中国占有怎样的位置?河套平原人口密度约145人/平方公里。 有蒙古、汉、满、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壮、藏、苗、维吾尔、 锡伯、彝、 土家等民族。农业历史悠久,潜力很大。工业有钢铁、电力、机械、电子、化工、建材、毛纺、皮革、化纤、食品、造纸、制药等数十部门,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京包铁路与包兰铁路横贯东西。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适于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农业区。今天,河套地区被称为“塞外米粮川”。河套地区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农田遍布。有可耕地面积960多万亩,现已开垦500多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糜麻、葵花、甜菜、酒花、瓜果、大白菜等作物。这里是自治区小麦的主要产区。蜜瓜、大白菜、酒花、葵花、枸杞等,是驰名全国的特产。 河套平原以盛产粮食而著称,被誉为“塞上粮仓”或“塞北江南”,是膏腴殖壤的肥美之地。 河套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大小阡陌纵横交织,适于种植春小麦、水稻、糜、谷、大豆、高粱、玉米,向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有塞外米粮川之称。平原上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等多种矿产资源。
内蒙古地区适合种植什么树,植物,药材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宜久。农业”,宜久。农业里面有完善的药材种植指导技术。
内蒙古乌兰察布周围适合种植什么药材哎呀 集宁那地方很干燥 冬天能冻死人 不适合药材 种土豆产量不错
内蒙古赤峰种什么药材最赚钱我老家是赤峰市喀喇沁旗的、我们那种的都是桔梗 沙参 还有一些药材 不过我说的那两样还不错
内蒙古中部地区适合种植什么中药材?从土壤动物学角度,对内蒙古中部地区7种生境(典型草原、草甸草原、沙地、荒漠草原、农田、退耕地和人工林地)中的金龟子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对放牧强度变化的响应、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内蒙古中部地区有土壤金龟子8科24属77种。
药材中部地区甘草、枸杞等都可以。
因地制宜,不要破坏生态
哪些药材适合在内蒙古东部种植?内蒙东北部的道地药材有人参 细辛 防风 五味子 龙胆 平贝母 升麻 桔梗属于关药 中西部道地药材锁阳 黄芪 甘草 麻黄 赤芍 肉苁蓉 *羊藿 郁李仁 苦杏仁 蒺藜属于蒙药 你可以自己选择
1.蒙药的用药理论是什么
六味:药物有不同地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药物形成的过程中,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涩六种。
甘味,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酸味,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咸味,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为主,其也元素为辅。 苦味,在五元中以水、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涩味,在五元中以土、报导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除单一味道外,还有两种以上的味结合而产一的“中性味:,以及由于味的转化、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苦中苦,甘中甘等结合成复杂的“复合味”,尽管变化复杂,仍可归纳于基本六味的范畴之内。
药力:药物品种虽然繁多,但不外寒热两性,即阴性和阳性两大类型。热性药物多生于热处及向阳处,获得了充足的阳光,阳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备的热性药力,有升阳、消食、祛风寒、除痰湿的作用。
应用过量则引起头晕、头痛、发烧、烦渴等症状。寒性药物多生于寒处及阴凉处,获得充足的月辉,阴性药物药物力充沛,才有完备的寒性药力,有镇静安神、健身泽肤、祛瘀、降火的作用。
应用过量则引起胃阳衰弱、抽搐等。再据药物寒热两性的程度差异,阴阳二性又分为中间型、复合型等,并有热中热、寒中寒、寒、热、温、凉等进一步的区别。
治疗阴性病(寒性疾患),则用阳性药(温热药);治疗阳性病(热性疾患),则用阴性药(寒凉药)。这是一般准则。
药性:药物的性能或药理作用,蒙医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用蒙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气)、“希拉”(火)、“巴达干”(体液)的偏盛偏衰。若三者保持平衡和协调,就健康无病,如果三者失去平衡,便会产生各种病变,甚至导致死亡。
古人在临床用药中,将药物性能总结为重、脂、寒、钝、轻、涩、热、锐等8种。 其中,重、脂、二性克制“赫依”病证,寒钝二性克制“希拉”病证,轻、涩、寒三性生“赫依”(风);热、锐、脂三性生“希拉”(火);重、脂、寒、钝四性生“巴达干”(寒)。
故用药注意超量、长期服用。药物功能:亦称药效,有柔、重、温、脂、固、寒、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等17种。
2.蒙医蒙药
一、蒙药的历史
内蒙古的大草原和森林中有着丰富多样的植物,其中有很多可以做为药用植物,不屈不挠的蒙古族人民在长期同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逐步的摸索和学习,用这些药用植物来治疗疾病和骨折、外伤,积累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
现代蒙药学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族的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蒙医药学家和著名的蒙药典籍,其中较有影响的有18世纪的松巴·堪布―伊舍巴拉吉尔的《西勒嘎日·莫隆》(《识药晶鉴》)是蒙药的奠基篇,收载蒙药390种。同时代的察哈尔镶白旗的洛布桑·索勒日哈木著有《曼奥·西吉德》(《药物识别》),全书分为四部,共收集药物 678种。19世纪初,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的占布拉通尔吉用藏文编著了《李斯尔·米格金》(《本草图鉴》),收载蒙药879种,成为今天学习和研究蒙药的主要经典。
蒙药进入现代以后,发展速度大为加快。据统计,我国现有蒙药2230种。除了内蒙古自治区外,我国东北和西北的许多蒙族聚集地也都普遍使用蒙药。
内蒙古的相关部门在经过多年的资源普查后,初步摸清了蒙药资源,全自治区共有各类蒙药资源1342种,其中植物类926种、动物类290种、矿物类 98种,其他类28种;本区内常用蒙药有500余种,商品蒙药约400种,还有民族专用药260种。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蒙药标准》收载药材和成药522 种。
二、蒙药的特点
内蒙古蒙药最具有民族鲜明特色的药用种类有:森登(文冠木)、乌和日-西鲁斯(蒙古山萝卜)、阿拉坦花-其其格(金莲花)、昂给鲁莫斯-毕日阳古(香青兰)、敏吉一茵一苏日(紫筒草)、巴嘎-塔日奴(瑞香狼毒)、嘎顺-包日其格(苦豆子)、楼格莫日(糙苏)、汗达盖-合勒(肾叶橐吾)、敖朗黑布(绶草)等。
蒙药材中,用的最多的是麝香、丁香、荜茇、豆蔻、香青兰、马钱子、水银和草乌等;一般如果配伍中用到草乌,多数都配诃子(阿如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0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