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成片发黄,刚种下没多久,难道已经“成熟”了
1、中毒性发黄
主要是硫化氢中毒和有机酸中毒导致,硫化氢中毒很好判断,拔起中毒稻苗,根系发黑并且闻着有一股臭鸡蛋味,有机酸中毒也好判断,根系不发黑,但是会萎缩,并且没有新根产生。
这两种中毒情况,都会造成水稻叶色显黄,然后变成枯黄,严重的,导致稻苗死亡。一般可施用土壤改良剂,比如常见的生石灰就可以。
2、缺素发黄
缺氮、钾、锌等,都会造成水稻发黄现象。
以缺氮为例,具体外部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也小,然后从老叶片的尖端开始发黄,然后扩散到茎叶、心叶,最终全株都发黄,从远处看,秧苗还没到成熟期,就一片**,不知道的朋友,还以为水稻已成熟,其实是缺氮引起的。解决办法,追施尿素即可。
3、除草剂药害
水稻苗后除草剂在施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药害,用量小了,草打不死,用量大了,把稻苗打黄,严重的直接打死,所以,既要把握住施药时间,又要注意施药量,市面上的除草剂,一般是从2叶一心开始用药,用量的话,一定要遵从经销商告诉的剂量。
4、病害
比如赤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一般患病后的植株,心叶会萎缩,然后慢慢枯死,导致水稻苗成片发黄,一般的病害都是提前预防,市场上很常见的多菌灵、咪鲜胺等即可。
稻苗发黄可能是覆土过浅或者过厚、pH值高、壮秧剂施用不均、气温骤降等原因导致的。
一、种子覆土浅引起黄化,覆土过厚也可能引起秧苗黄化。
播种时,种子覆土少,部分种谷外露,床面略干后土粒干燥,根系不能下扎,吸收不到养分和水分而形成黄苗。覆土过厚,种子在出苗时自身消耗营养过大,在离乳后期因营养不足出现黄化。
二、pH值高引起黄化。
土壤酸碱度对水稻生长有直接的影响,酸碱度对土壤养分的转化, 特别是对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影响较大。适于水稻生长土壤的PH值在4.4-5.5,秧苗喜偏酸性土壤,pH值高,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使秧苗因营养不良而黄化。PH值过低也会使秧苗遭受酸害而黄化。
三、壮秧剂施用不匀引起黄化,使用过量也可能引起发黄。
现在好多农户都是播完土后扬壮秧剂,壮秧剂扬不匀,幼苗刚发芽时,叶色深浅基本一致,到三叶期后开始分化,黄的黄、绿的绿,黄与绿明显呈现出来。
四、气温骤降引起黄化。
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三叶期的秧苗体内含糖量低,抗寒能力弱。气温骤降后,秧苗根部细胞的细胞膜遭到破坏,透性增强,氨基酸等内含物渗出量增多,致使根际腐霉菌迅速繁殖并侵害根部,使根系吸收机能减弱导致秧苗黄化。
稻苗发黄如何防治:
1、根据水稻秧苗的不同状况,补充相应的所需营养,从而增强其抵抗力。可以用1公斤左右诺普丰,兑水1500倍,每隔10天左右叶面喷施1次。
2、积极防治病虫害,水稻秧苗快速恢复生长。如水稻绵腐病每亩采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硫酸铜1000倍液均匀喷施,立枯病要及时喷施甲双福,或瑞苗清等药剂和生根剂,或美洲星,或海藻酸进行防治。
3、排水晒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结合中耕,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速效肥料,以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在有机酸过多的稻田,可施用石灰或草木灰等,中和酸性,改良土壤性质。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农业信息网-苗床稻苗发黄是什么原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