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农业奇迹给我们什么启示_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自然资源贫瘠,山区和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以色列自然条件恶劣,沙漠化、干旱严重,全国淡水资源只有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严重缺水水平。年降雨量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分布不均,从北往南雨量递减,50%的国土面积年降雨量少于150毫米。耕地面积40多万公顷,人均不足1亩地。以色列全国人口700余万人,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约为2%,农产品自给率达95%。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柑桔、葡萄、蔬菜和花卉,其果蔬、花卉大量出口,占领了欧洲40%的市场份额,有“欧洲冬季厨房”之称。棉花单产世界第一,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1. 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
1.1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
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6%靠科技,其高度发达和集约化的农业是以强大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作为后盾和支柱的。政府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方面的经费高达数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以色列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他们的科研项目直接来自于生产一线,并由生产部门提供部分科研经费及试验基地,由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研究组织来承担。一旦取得成功,通过农技推广服务站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点,进行实地推广。所创利益由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双方分成。以色列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开办或联办私人示范农场、科技型开发企业、推广型的培训示范基地,很直观地传播新技术、新品种。因此,以色列每一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应用和普及。
以色列农业生产者大多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现在基布兹里的农民,有一半多受过高等教育。以色列特别重视对农业人才的培训,国际农业培训中心每年都免费进行培训教育,由农业专家亲自授课,讲授水利、气象、农产品储藏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在农产品销售服务上,有专业的内、外销组织,它们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全国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有职工7000多人,全国70%以上农产品通过该组织购销。它是非盈利性组织,通过收取7%~12%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以色列农产品出口组织是一个非盈利的半官方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在国外设有8个办事处,主要任务是组织货源和批销产品以及收集市场信息。政府不负担费用,靠收取5%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底农户参与利润分成。此外,农户还成立了一些跨地区的专业组织,例如花卉组织、蔬菜组织和畜牧组织等。这些组织组成了利益共享的联合体,配套地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
1.2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
以色列全国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境内鲜见大小河流,淡水资源极为匮乏。因此,以色列人把水称之为“蓝色的金子”。农作物、果园、蔬菜的灌水,由最为节水的滴灌来解决,即: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中的肥料、农药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农药均按需由电脑控制定时、定量供给。目前,以色列90%以上的农田、100%的果园、绿化区(含城市街道行道树、公园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等)和蔬菜种植均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水滴灌王国。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可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滴灌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以色列建国至今,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以色列注重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保护资源、环境,实行用水许可证、配额制及鼓励节水的有偿用水制度,推广节水技术。农业用水执行配额奖惩,超过配额加价3倍。此外,以色列在污水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全国污水利用率达90%,占农业用水的20%,是世界上污水回收灌溉最成功的国家。
1.3高科技的广泛应用
以色列是世界农业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农业的科技贡献率达96%。把高科技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是以色列农业的一大亮点,也是以色列农业具有强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他们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农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十分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利用生物技术和其他手段,不断培育出品质优良、抗病虫,适应当地气候和地力条件的作物种子、种苗,以先进的栽培技术指导农民种植优良品种。二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水平。近年来,以色列科研人员以高新技术发展农用机械,主要农机都实现了更新换代,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到农机上,发明了装有计算机和自动装置的拖拉机,能高效地完成从犁地、种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间作业。化肥不仅充分保证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各种杀虫剂、除草剂也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单产。三是注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如计算机出现以后,广泛应用于滴灌、温室、种子、育苗、栽培、植保、收割、加工、储藏、保鲜等环节,实行计算机控制,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化分工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以色列科学家对不同植物所需的光照、水分、养分、温度、湿度、栽培管理方法和预期产量都做了系统的研究,为农民开好了科学种田的“处方”,农民只需根据“处方”,用计算机对灌溉、施肥、湿度和温度等进行控制和管理。
2.对我国农业的思考与启示
2.1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坚定农业产业化发展信心 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和以家庭为单元的经营方式,现代农业则通过产业链把农户同市场联系起来。农业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产经营形式的现代化上。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及其组成的合作社联盟、跨国公司,甚至是由农产品出口国组成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单靠农户经营难以完成我国农业与国外大市场的对接,难以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强势竞争。需要培育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个较好的选择,以色列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他们除了基布兹、莫沙夫这种地域性农业组织外,还建立了农业劳动者联合组织和农产品合作销售组织等专业组织,这种农业地域性组织与专业组织相结合的集体与合作经营被视作农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们要加大农村经营体制的组织和制度创新,鼓励通过租赁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增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参与农业产业化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加速发展。
2.2着力构建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科研、推广和服务是以色列农业高度发达的源动力。以色列的农业有着非常完善的服务体系:一是国家提供的免费服务;二是联合组织及其所属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的有偿服务;三是集体农庄和合作社内部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有两大特点:一是非常专业;二是能覆盖整个产业。目前我国的农业服务体系仍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功能不清等问题,哪些应由政府提供无偿服务,哪些应由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组织提供有偿服务两者混淆。结合实际,我们应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集中力量建设属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部分,要明晰职能,组织科研人员对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改关,大力推广新的技术成果,把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人员同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联结起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而对那些应由企业、合作社或社会组织提供的商业性有偿服务,应在市场规划引导下进行,政府不可大包大揽。
2.3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镇化不仅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调整城乡和区域结构、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而且是优化人口素质结构、提高农村人均资源占用量的过程。我国许多地方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应以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当前重点要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增强中心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统筹发展。
2.4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素质 以色列农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为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使农民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鉴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工作力度,提升培训教育质量,多层次举办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班,切实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素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摘自《发展论坛》
农作物有很多的种类,所以农作物的 种植 时间不尽相同。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各种农作物种植时间,一起来看看。
各种农作物种植时间
一、春季作物:(2~4月为春季)
1.花生:(4~10月)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2. 棉花:(4~9月)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冬前育苗,早春移栽:彩色甜辣椒、观赏型彩色小辣椒、圣女果番茄。
4.水稻:
1)南方:4~7月和 7~10、11月(双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
2)东北:5、6~10月(单季)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
3)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二、夏季作物:(5~7月份)
主要是早稻及早中稻;夏季油料主要品种为花生和芝麻;夏季蔬菜。
三、 秋季作物:(8~10月份)主要以小麦、油菜(熟期适中,全生育期220?224天)、马铃薯、甜菜等为主。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
1)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 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秋种夏收。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而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西南冬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2)春小麦主要在长城以北(东北地区): 春节 后播种,8、9月份收获。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3)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
2.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 寒露 油菜籽, 霜降 种小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3.甜菜:(5~9月)
四、冬季作物:(11~1月)
1. 大麦(优质大麦);
2. 蚕豆(优质蚕豆、鲜销蚕豆);适播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
3.豌豆(鲜销豌豆);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种。
4.冬种马铃薯,辣椒,番茄,瓜类、豆类和叶菜类等蔬菜品种。
5. 其它 :油菜:有的品种在12月份种植,次年5月收获。
6. 花卉;青饲料,绿肥。
蔬菜种植时间
开春:荠菜长出,荠菜开花,水仙花开。北方可以在地里种耐寒型蔬菜:蚕豆、豌豆、油菜、芦笋、辣根、荠菜等。喜寒型蔬菜可以在温室里育苗。南方可以在地里种快熟的喜寒型蔬菜:菠菜、生菜、小白菜、上海青、茼蒿菜、樱桃小萝卜等。喜热型的蔬菜可以在温室里育苗。
初春:柳树萌芽,迎春花开,榆树花开,春雷初响,蜜蜂初现,蒲公英花开,水杉出芽,杏树开花,油菜开花,刺槐出芽,毛桃开花。北方可以在地里种喜寒型蔬菜: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芜箐、土豆、菠菜、卷心菜、花菜、西兰菜、洋葱、生菜、甜菜、芥菜、甘蓝、芹菜、小白菜、上海青、香菜、韭菜、葱,茼蒿菜等。喜热型的蔬菜可以在温室里育苗。南方可以在地里种快熟的喜寒型蔬菜:菠菜、生菜、小白菜、上海青、茼蒿菜、樱桃小萝卜等。
中春:解霜,蛙始鸣,牡丹花开,紫藤花开,杜鹃花开。可以在地里种喜热型蔬菜:南瓜、黄瓜、葫芦、苦瓜、丝瓜、大豆、玉米、芋头、向日葵、各种菜豆、空心菜,西红柿、茄子、青椒、甘薯、花生、西瓜、苋菜等。
晚春:布谷鸟初啼,刺槐开花,野蔷薇花开,葡萄花开。早稻插秧。
夏季:蚱蝉始鸣,荷花开,女贞花开,槐树花开。种芝麻。
初秋:蚱蝉终鸣。种喜寒型蔬菜: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小萝卜、土豆、菠菜、卷心菜、花菜、花椰菜、洋葱、生菜、甜菜、芥菜、甘蓝、芹菜、小白菜、上海青、香菜、韭菜、葱、茼蒿菜等。
中秋:蛙终鸣。种耐寒型蔬菜:蚕豆、豌豆、油菜、芦笋、辣根、荠菜等。
晚秋:野菊花盛开,降霜。到此,一年种植结束。
冬季:蜜蜂匿迹,水杉、榆树、柳树、刺槐等落叶完。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二、种植业类型主要有: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等;
一、 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1、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为80天?120天。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与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我国冬小麦分布最广,主要分布黄淮海平原,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势区域重点: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2、水稻:水稻喜温、喜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
3、玉米: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80?140天。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为北方的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的夏播玉米和南方山地丘陵的玉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是中国主要玉米区。
目前,我国专用玉米优势区域重点: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二、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1、棉花:棉花喜湿、喜光,生长期长。棉花的生长期一般为150?200天。我国棉花多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和南疆盆地。
目前我国棉花优势区域重点:黄河流域棉花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
2、油菜: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为33?50%,性喜温。油菜在我国分布北起黑龙江、新疆,南至海南,西至青藏高原,东至沿海各省均有种植。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冬油菜集中区。
3、花生:主要分布于温带、亚带热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分布最广。
4、糖料作物甘蔗: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在食糖中蔗糖占90%。甘蔗喜温、喜肥、生长期长。我国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福建和海南等 11个省、自治区。但是我国甘蔗单产低、含糖率低,大力提高单产和含糖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甘蔗优势区域重点是:桂中南、滇西南、粤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