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求花生的历史和品种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属的1种,俗称花生和黄花生。该属约20余种。一般认为,花生原产秘鲁和巴西,在秘鲁沿海地带史前废墟中发现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500年,且美洲最早古籍之一《巴西志》即已明确记录,古印第安人称之为“安胡克”。在哥伦布远航时期,航海家将花生荚果带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记载花生的西班牙语为“玛尼”,之后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求花生的历史和品种

同时,也有部分表明,中国也有可能是花生原产地之一。1958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洋原始社会遗址中,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测定灶坑年代距今4700±100年。1961年,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原始社会遗址中再次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此外广西、云南、江西等地也曾报告过于花生形态极为相似的野生植物。2007年经西安文保中心专家确认,距今2100年前的汉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农作物里,已经出现了花生。

中国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形如香芋,蔓生”、“花开亦落地结子

花生照片集锦(10张)

如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贾铭入的《饮食须知》载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吃,滞气难消”,“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多食令精寒阳萎”。明朝人兰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记载。然而现今广泛种植者,则为南美引进无疑。

到明末清初,中国沿海地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多次从南美洲引种花生品种,最近一次为1887年,《慈黔县志》记载:“落花生,按县境种最广,近有一种自东洋至,粒较大,尤坚脆”。

欧洲曾从中国引种花生,因此欧洲部分地区仍称之为“中国坚果”。刚果布朗氏在1818年的《刚果植物志》中称“花生是由中国传入印度、锡兰及马来群岛,尔后传入非洲的。”

品种:

125天,单产300—400公斤,地膜花生3月25日—30日播种,露地4月中旬播种。密度7×8或8×9寸,穴播双粒,亩播8000—10000穴。中花二号休眠期较短,注意适时收获。

※中花六号: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花生新品种,比中花二号增产10%左右,属珍珠豆型早熟中粒种,株高中等,种子休眠性较强,全生育期123天左右,对青枯病抗性较强。主要栽培要点:3月下旬到6月上旬均可播种。春播亩1.0万穴,夏播亩1.1万穴,每穴两粒。应施足基肥,看苗期追肥,地膜栽培盛花期后注意使用调节剂。

※粤油200:中果,全生育期125天左右。其农艺性状好,商品性能好,熟性好,单产400公斤左右。

※早熟花生88—415:该品种属特早熟花生新品种,中果,全生育期100—105天,夏播85天,作二季栽培90—95天。亩产300—350公斤。春播地膜覆盖3月25日左右播种,二季栽培7月25日前播种。春夏播密度亩9000—10000穴,亩用种量17.5公斤,二季花生播种密度亩12000穴,亩用种量20公斤,穴播双粒。

※鄂花五号:属珍珠豆型,全生育期125天,该品种早熟稳产,单产300—350公斤。

※80—183:该品种属珍珠豆型,全生育期123天,株高5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不抗青枯病,单产300—350公斤左右。

怎样防治花生青枯病?

※中花二号、中花四号:珍珠豆型早熟中果,全生育期120—

品种:

125天,单产300—400公斤,地膜花生3月25日—30日播种,露地4月中旬播种。密度7×8或8×9寸,穴播双粒,亩播8000—10000穴。中花二号休眠期较短,注意适时收获。

※中花六号: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花生新品种,比中花二号增产10%左右,属珍珠豆型早熟中粒种,株高中等,种子休眠性较强,全生育期123天左右,对青枯病抗性较强。主要栽培要点:3月下旬到6月上旬均可播种。春播亩1.0万穴,夏播亩1.1万穴,每穴两粒。应施足基肥,看苗期追肥,地膜栽培盛花期后注意使用调节剂。

※粤油200:中果,全生育期125天左右。其农艺性状好,商品性能好,熟性好,单产400公斤左右。

※早熟花生88—415:该品种属特早熟花生新品种,中果,全生育期100—105天,夏播85天,作二季栽培90—95天。亩产300—350公斤。春播地膜覆盖3月25日左右播种,二季栽培7月25日前播种。春夏播密度亩9000—10000穴,亩用种量17.5公斤,二季花生播种密度亩12000穴,亩用种量20公斤,穴播双粒。

※鄂花五号:属珍珠豆型,全生育期125天,该品种早熟稳产,单产300—350公斤。

※80—183:该品种属珍珠豆型,全生育期123天,株高5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不抗青枯病,单产300—350公斤左右。

花生的质量鉴别

色泽

感官鉴别花生的色泽时,可先对整个样品进行观察,然后剥去果荚再观察果仁。

良质花生——果荚呈土**或白色,果仁呈各不同品种所特有的颜色。色泽分布均匀一致。

次质花生——果荚颜色灰暗,果仁颜色变深。

劣质花生——果荚灰暗或暗黑,果仁呈紫红色、棕褐色或黑褐色。

组织状态

感官鉴别花生的组织状态时,先看样品外观,然后剥去果荚观察果仁,最后掰开果仁观看子叶形态。

良质花生——带荚花生和去荚果仁均颗粒饱满、形态完整、大小均匀,子叶肥厚而有光泽,无杂质。

次质花生——颗粒不饱满、大小不均匀或有未成熟粒(果仁皱缩,体积小于正常完善粒的二分之一或重量小于正常完善粒的二分之一的颗粒),破碎粒、虫蚀粒、生芽粒等。子叶瘠瘦,有杂质。

劣质花生——花生发霉,严重虫蚀,有大量的冻伤粒(籽粒变软,色泽变暗,食味变劣的颗粒)、热伤粒(果仁种皮变色,子叶由乳白色变为透明如蜡状,含有哈喇味的颗粒)。

气味

感官鉴别花生的气味就是将花生剥去果荚后嗅其气味。

良质花生—一具有花生特有的气味。

次质花生——花生特有的气味平淡或略有异味。

劣质花生——有霉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滋味

感官鉴别花生的滋味时,应取花生剥去果皮后用牙齿咀嚼,细品

良质花生——具有花生纯正的香味,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花生固有的味道淡薄。

劣质花生——有油脂酸败味,辣味、苦涩味及其他令人不愉快的滋味。

(1)合理轮作。南方花生产区实行水旱轮作,即“花生—水稻—水稻”和“水稻—水稻—花生”的耕作制度,防治花生青枯病取得了显著效果。轮作的作物南方以甘蔗最好,轮作2年,发病率可以减轻到1%以下,其次是甘薯和十字花科作物。北方以甘薯、玉米、高粱和谷子等禾本科作物轮作,防病效果较好。

(2)加强栽培管理。旱坡病地通过深耕、深翻、平整土地、开沟做畦、排除积水、增施尿素和石灰以及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措施,可以恶化病菌生存的条件,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轻发病。

(3)种植抗病品种,如鄂花5号、中花2号、粤油92、粤油256、桂油28、鲁花3号等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品种在病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对病害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