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家介绍一下高粱颖枯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病原为草酸青霉菌属半知菌亚门高粱颖枯病侵染循环
[侵染]侵染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高粱颖枯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用枯病品种,如晋杂12号、晋中405、抗4等。
(2)化学防治:在初花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主要为害穗部。灌浆初期开始发病,初期颖壳由绿色变为褐色或灰色,胚轴变灰变暗。颖壳与枝梗连接处的组织逐渐变为红色至暗红色,后坏死或干枯,致籽粒秕瘦变小,颖壳张开度减小。籽粒表面皱缩,色泽暗,光滑度低。枝梗上有时出现不规则红色斑。轻的上半穗发病,严重的整穗发病
主要为害穗部。灌浆初期开始发病,初期颖壳由绿色变为褐色或灰色,胚轴变灰变暗。颖壳与枝梗连接处的组织逐渐变为红色至暗红色,后坏死或干枯,致籽粒秕瘦变小,颖壳张开度减小。籽粒表面皱缩,色泽暗,光滑度低。枝梗上有时出现不规则红色斑。轻的上半穗发病,严重的整穗发病
谢谢评价
请问专家们小麦颖枯病什么药治疗最好。
防治水稻叶尖枯病,选用抗病品种,药剂浸种;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硅肥;分蘖后期要适时、适度晒田,生长后期干湿适度。栽培不可过密,降低田间湿度。
水稻干尖线虫病,该病是种传病害,干尖线虫藏在稻种颖壳内随稻种传播。带线虫稻种萌发时,线虫即开始侵入稻苗生长点,以后一直在生长点取食、生长和繁殖。用药剂浸种是杀灭水稻颖壳内干尖线虫的最佳方法,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干尖线虫侵入生长点后就难以用药防治。
小麦颖枯病,主要危害穗部,多发生在顶端或上半部小穗的颖壳上。初产生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并扩展至整个颖壳。小麦颖枯病也可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产生褐色病斑。各病斑后期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未成熟的麦穗极易受侵染,这与小麦成熟度增加,颖壳内含糖量的减少有关。
该病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很难防治,可以选用苯甲丙环唑、丙环唑、己唑醇、三唑酮+磷酸二氢钾+有机硅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