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中药配方有哪些?
主要用于气虚症的具补气功能药物称为补气中药。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故气虚主要表现为脾肺二脏的病症。脾气虚则有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脘腹虚胀,妇女经量多而色淡,舌淡、脉弱等症,严重者可见脱肛、内脏下垂、慢性浮肿、肺气虚可见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动则气喘、易出虚汗、易患感冒等。
补气药不仅能够补气,由于气血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母”,补气药还能使气旺生血,补气摄血,用于血虚和出血之症。另外,补气药须适当配伍行气药同用,可使补而不滞。以下介绍几味常用补气中药。
人参
味甘、微苦、性微温。含人参苷、人参酸、挥发油、糖类、植物皂醇及维生素B1、B2等。能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增强条件反射强度,同时又能加强抑制过程,故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疲劳。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造血功能,对性腺也有促进作用。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虚脱,以及肺虚气喘、动则自汗;脾气不足之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气虚脱肛;热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阴两亏,口渴多饮,消渴症;气血亏虚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久病体虚,神经衰弱等病症。用法:每日3~10克,隔水炖服,亦可文火单煎独服,或将参汁兑入其他药汁中服用。亦可研末吞服或切片含服,每次1~2克,每日1~2次。若用于急救虚脱,可用15~30克,煎汁分次灌服。本品对实热之症,感冒初起者不宜服用。注意不宜与萝卜、茶叶同服。忌与藜芦、五灵脂、皂荚同用。
西洋参
主要产于美国、加拿大。其性寒,味苦微甘。含人参皂苷、树脂、挥发油等。有强壮作用,能提高抗疲劳、抗缺氧能力,可促进抗体形成,有镇静作用。功效:补气养阴、消热生津。主要适用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中带血;气阴两亏的乏力气短,口渴;热病伤阴的口干舌燥。用法:3~6克,文火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或将其汁兑入其他药汁中服用,亦可切片含服、研末吞服或装入胶囊吞服,每次1~2克,每日1~2次。本品性寒,脾胃虚寒者忌用。忌与藜芦同用。
党参
性平、味甘。含皂苷类,维生素B1和B2,挥发油及生物碱等。能增强机体活力,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调节造血功能,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增加;对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有升高作用。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头晕,面色萎黄等症以及病后体弱,营养不良。用法:10~30克煎服。或烘干研末吞服,每次1~2克。本品忌与藜芦同用。
黄芪
味甘,性微温。含葡萄糖醛酸、甜菜氨基酸、蔗糖、叶酸、胆碱、生物碱、烟酸等。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使血lgM、IgE、cAMP显著增加,并能诱生干扰素,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能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加强心脏收缩力,降低冠状血管阻力;能使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加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并有利尿作用;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营养;有消除肾炎尿蛋白的作用。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用于脾肺气虚之短气乏力;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下垂;气虚不能摄血的崩漏、便血;卫表不固之自汗,易患感冒及气血不足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气虚失运,水湿内停的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还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慢性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活动性)等。用法:一般10~15克,大剂量可用30~60克煎服。补气升阳时宜灸用,其他多生用。注意:表实邪盛,阴虚阳亢或有气滞湿阻,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不宜使用。
白术
性温、味甘、苦。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白术酮,并含维生素A类物质。能增强体力;有明显持久的利尿作用;能轻度降低血糖;对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升高效应;还能护肝、防止肝糖原减少。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脾虚失运,水湿停留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动不安,足肿等。用法:5~10克煎服。补气健脾宜炒用,止泻宜炒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对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舌苔光剥、唇燥口干者不宜用。
山药
味甘性平。含皂苷、黏液质、胆碱、氨基酸、淀粉、多酚氧化酶、糖、蛋白质等;有营养,助消化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功效:益气养阴,健脾补肺固肾。用于脾虚食少,便溏或腹泻,肺虚咳喘,肾虚尿频、遗精,妇女白带过多及消渴等病症。用法:10~30克,大剂量可用60~250克煎服。研末吞服每次6~12克。健脾止泻宜炒黄用。注意: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忌用。
卤料配方中有哪些药材?
中国中药四大一级保密配方:龟龄集、云南白药、片仔癀、六神丸。
1、龟龄集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气特异,味咸,用于肾亏阳弱,记忆减退,夜梦精溢,腰酸腿软,气虚咳嗽,五更溏泻,食欲不振等症。具有强身健脑、调整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活力等功能,素有“养生国宝”美称。
2、云南白药,云南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云南白药是云南著名的中成药,由名贵药材制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它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研制成功,原名“曲焕章百宝丹”。
问世百多年来,云南白药以其独特、神奇的功效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也由此成名于世、蜚声海外。2001年11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云南白药”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3、漳州片仔癀,为棕**或灰褐色,有密细纹,可见霉斑,气微香,味苦、微甘。漳州片仔癀的功能主治是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烫烧伤等各种炎症。2011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龟龄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云南白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漳州片仔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六神丸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卤料是有很多种的,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搭配,下面我来说说我是怎么用卤料的。
中药卤料配方 八角25克 桂皮15克 小茴15 25克 甘草10克 三奈10克 甘菘3 5克 花椒20克 砂仁10克 草豆蔻5克 草果15克 丁香5 15克 生姜100克 大葱150克 绍酒100克 冰糖350 500克 味精15克 精盐350 500克 鲜汤5000克 精炼油50克 纱布袋2个 二 调制 1 将八角、桂皮、小茴、甘草、三奈、甘菘、花椒、砂仁、草豆蔻、草果、丁香等分成两份,分别装入宽松的纱布袋中并用细绳扎紧袋口;姜洗净拍破;葱连根须洗净挽结。 2 将大块的冰糖先在火上炙烤一下,然后放在菜板上轻轻敲碎,再与精炼油一同入锅,用小火炒至呈深红色时,掺入500克沸水搅匀,即成糖色。 3 锅置火上,掺入鲜汤5000克,放入姜葱,调入精盐、味精和糖色,再放入香料包,烧沸后改用小火慢慢地熬至香味四溢时,即成新鲜卤水。 三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炒糖色时,必须用小火慢炒,且糖色应稍嫩一些,否则炒出的糖色有苦味。 2 按传统方法调制的卤水通常都不加味精,但由于新鲜卤水大都鲜味不足,加之近年来人们对鲜味的要求似乎已越来越高,所以在调制的过程中也可适量加入的味精。需要说明的是,在卤水中加入味精并不会起副作用,因为味精在160 以上的温度中才会产生焦谷酸钠从而失去鲜味,而卤水沸腾时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5 。 3 卤水中一般应加入嫩糖色,如此才会使卤水有回甜味。而加入了嫩糖色以后,便可以不再加甘草。但从药物性能角度看,甘草有调和诸味及提鲜的作用。因此,在加了糖色以后,卤水中仍可考虑加少许甘草。4 丁香中含有丁香油酚,其味甚浓,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量。一般来说,5000克鲜汤中丁香用量应控制在5 15克之间。 5 用于制作卤水的大葱应保留其根须,那样可使卤水的味道更香。这可是一位多年制作卤水的老师傅传授给我的经验。 6 上述卤水配方中加有糖色,且色呈棕红,称为红卤,若去掉配方中的糖色便成了白卤。另外有人爱在卤水中加入干辣椒,那样就变成辣卤了。 二、卤水的使用及保管方法 一 卤水的使用 1 凡动物性原料在卤制前均需先做氽水处理,否则原料直接下锅后,会导致卤水急剧减少,从而造成菜品口味过咸。 2 一锅上好的卤水,应经常卤制鲜味较浓的动物性原料,这样才能增加卤水的鲜香味。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
喜欢做 美食 的伙伴们都知道,在制作卤味的过程中,总会用到一些中药材在里面,那你知道这些中药材在卤肉中起到的做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四种料祛异味提鲜。
1.良姜
2.草豆蔻
3.胡椒
4.干姜
这四味香料搭配有祛异味提鲜、致嫩的作用。
二、两款穿透力极强增加内在香
1.砂仁(最好选用阳春砂仁)
2.丁香,丁香有穿透力丁香的都有浓郁回口,香味很有穿透力,可以增加肉的香气,两者搭配煮肉最香。
三、“三桂”提香
1.桂皮
桂皮要常见的桂皮和肉桂,两者按照1-1的比例搭配,前者辛辣后者回甜重,两者搭配调节口味。
2.桂枝
3.肉桂
桂皮 肉桂 桂枝结合(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香味更能进入到肉中。
四、两款味浓而不腻口的药材
1.山奈
2.白芷,祛异不腻口
两者的加入可以增加回口,让味浓但不腻口,需要注意白芷要选用川白芷。
五、甘草
甘草有矫味去火,调和诸味的作用。
六、陈皮
陈皮有去污秽、解腻健脾胃消食,串起整个香料,起到平衡作用。
你好,就潮汕卤水来说,药材包:草果、香叶、桂皮、八角、小茴香、大茴香、甘草、丁香、陈皮等十多种药材混合!
潮汕卤水制作过程:猪大骨、瘦肉、鸡骨架焯水后猛火煲5个钟先熬制高汤,中途可以适当加水,高汤熬制好之后加入适量冰糖、红糖、老抽、生抽、盐、味精,再放入药材包猛火持续煲开。熬制的过程中再炸香油。香油材料:小葱、红葱头、洋葱、蒜头,慢火多油炸出香味,炸至金**把香油材料连同香油全部倒入高汤熬制,全程猛火才能煲出香味来。再煲2个钟,这样一锅上等潮汕卤水就熬制好了。
卤水后期保养:勤煲开,避免天气太热导致卤水变质变酸,特别是夏天,否则一锅上等卤水就废了!
希望可以帮助你,谢谢
桂皮,甘草,芭蕉,三奈,小茴,砂仁,草果,草豆蔻,丁香,花椒等等。
卤菜是中国大众最喜欢的食品之一,卤菜也是餐饮食品中,既简单又很难掌握的一个特殊行业,说它“简单”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买点中药材,熬锅高汤,煮些肉食,就能卤出来卤菜;说它“难掌握”是因为真正能够将卤菜的配方,熬高汤,产品腌制,造型,调色,调味,火候,下过全过程掌握好的人是少之又少。所以制作卤菜基本的中药材最常用到的是哪些?你知道它的作用吗?
现列举部分卤菜常用中药以及中药介绍:
1、八角:性辛温、理气止痛,温中散寒,是菜肴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2、丁香:辛温、香气浓烈,温肾助阳,温中止吐。
3、山奈:辛、苦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少用。
4、山楂:性酸,消食化积、散瘀行滞,对高血压高血脂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一般以温煮为好,当茶饮也有良好的收效。
5、小茴:辛温、理气和胃、祛寒止痛,是烧鱼的常用调料。
6、木香:有广木香、云木香两种,行气止痛,气味浓香,但配料时少用。
7、甘松:辛、甘、温,近似香草药理,食欲不振,气郁胸闷,常用作卤盐水鹅。
8、甘草:甘、平、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解药性,必备之药。
9、干姜:分南姜和北姜,辛、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化痰温肾散寒,是家庭伤风感冒、胃子不好的必备之品。
10、白芷:发汗解表,祛风止痛,有抗菌作用,是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11、豆蔻:气味辛、温、浓烈,化温和胃,是烧卤腌制菜肴的上好材料,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12、当归:甘辛温,补血活气,止痛,一般与母鸡同煮,可起到滋补的作用。
13、肉桂:平常所说的桂皮,三年生,温肾助阳,温通经脉。
14、肉蔻:辛温气浓香,涩肠止泻、温中行气,是香料中的调味佳品。
15、花椒:四川产青椒为最佳,温中散寒,止泻温脾,是家庭菜肴中的必用之品。
16、孜然:原产于新疆,现大部分都是甘肃孜然常用在麻辣菜品。
17、香叶:香气浓郁,有较强的防腐作用。
18、辛夷:辛温、通鼻窍,我国各地都有。它的别名,木笼花、望春花、通春花,是卤菜烤肉的好材料。
19、胡椒:辛温、热、温中散寒,增进食欲,助消化。我国海南岛产白胡椒,广东、广西部分地方产黑胡椒,大量的黑胡椒从越南进口,是家庭必备的调味品。
20、草果:辛温、胸脘胀闷,食少治症,是烧卤鸡的主料,主产于广东。现价格昂贵。
21、草蔻:辛温,温中开胃。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卤料配方中有哪些药材?
卤料配方中有桂皮、八角、香叶、丁
香、白芷、大茴香、小茴香、草果、
甘草、花椒、香砂、白蔻、胡椒、三奈、砂仁、生姜等。
市场上配卤料的香料有几百种,比较常见的有八角,桂皮,花椒,甘松,小茴香,白寇,肉寇,砂仁,香叶,公丁香,母丁香,沙姜,南姜,香茅草,甘草,草果抄等。
1、八角果为著名的调味香料,也供药用。果皮、种子、叶都含芳香油,是制造化妆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2、桂皮,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较复杂,约有十余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种,其中主要有桂树、钝叶桂、阴香及华南桂等其他种类多为地区用药。
3、花椒的木材为典型的淡**,露于空气中颜色稍变深黄,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质部结构密致,均匀,纵切面有绢质光泽,大材有美术工艺价值。孤植知又可作防护刺篱。其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也可加工道制作肥皂。
4、松干,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5、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常见的有八角,桂皮,花椒,陈皮,甘松,小茴香,白寇,肉寇,砂仁,香叶,公丁香,母丁香,沙姜,南姜,香茅草,甘草,草果等等
八角,沙姜,香叶,小茴香,甘草,香茅草,草果,砂仁,
卤料是制作卤菜的调料,一般是指制作卤水的中药香料。卤料有浓烈的芳香味,可去除食品原料的腥膻味,和增加食品的香味的功能。把卤料放在卤锅中加水熬制就做成了卤水,不同的卤料配方可做成不同香型的卤水。市场上配卤料的香料有几百种,比较常见的有八角,桂皮,花椒,甘松,小茴香,白寇,肉寇,砂仁,香叶,公丁香,母丁香,沙姜,南姜,香茅草,甘草,草果等。麻辣鸭脖卤料就是好火计选用28种香料配制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3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