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大棚黄瓜种植技术

一、黄瓜栽苗时底水底肥要足,如果不足,缓苗后可轻施缓苗肥水,然后不再追肥浇水,达到促根控秧促结果的目的。当根瓜座住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浇水,每亩追尿素10~15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一般随水追肥。结果前期一般20~30天追一次肥,中后期则10~15天一次,每亩每次追尿素10~15公斤加硫酸钾8~10公斤。浇水必须选晴天上午进行,中午时打开通风口降温降湿,千万不能在阴、雨、雪天浇水,否则空气湿度过大,易引起霜霉病的发生。

大棚黄瓜种植技术

要及时摘除黄瓜上的侧枝、卷须、雄花和老病叶,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当龙头长到铁丝时,选晴天中午后进行落蔓,每次落蔓不能过多,大约一尺左右。

二、把好采收关。黄瓜根瓜要早采,采收要勤,采收越勤,产量越高,而且植株不容易早衰,尤其是在冬季低温弱光期和植株病虫害严重时更应早采,防止植株花打顶或化瓜。这是因为一株黄瓜,壮叶片制造的养分要供应瓜条、供应小叶片、供应根系、供应瓜蔓生长,植株生长势弱时,制造的养分本来就少,如果结的瓜条过大,它争夺养分的能力强,那么瓜蔓得到的养分少就不往出长头,发生花打顶,上部的小黄瓜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就发生化瓜。 三、要加强病虫害的发生。当前安塞大棚黄瓜存在的主要病害有花打顶、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嫁接黄瓜(拟茎点霉)根腐病等,害虫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斑潜蝇和根结线虫。

花打顶发生的原因是夜温太低和冬季地温低的导致黄瓜根系受损。防治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大棚的保温能力,勤采收,另外把发生花打顶植株顶部的小花全部除掉,并用20~30ppm赤霉素喷龙头,一周一次,共2~3次。

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湿度过大,防治的关键是控制棚内的湿度,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浇水和加大通风来实现,霜霉病发生时要及时用药进行防治,常用的药有15%霜疫清烟剂250克/亩、58%金雷多米尔锰锌600倍液、25%阿米西达1500倍液、52.5%抑快净2000倍液、72.2%普力克800倍液、50%安克120O倍液等,打药时可每药桶内加2两白糖,1两尿素能增强黄瓜的抗病能力,打药时要多打叶背面,要细致到位。

细菌性角斑病初期症状易与霜霉病相混淆,应慎重区别。角斑病与霜霉病的主要不同处是其病斑较小,颜色浅,后期开孔,叶背病部水浸状明显并产生乳白色菌脓,没有霉层。发生时喷洒30%琉胶肥酸铜(二元酸铜DT)可湿性粉剂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或40%细菌灵(CT)1片,加水2.5升,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

白粉病发生时可喷27%高脂膜80~100倍液、或粉必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600~80O倍液、或30%特富灵2O00倍液、或12.5%速保利乳油25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4000倍液。

1、建好拱棚(1)棚型设计 中拱棚辣椒一般采用塑料大棚,竹木结构,中拱棚一般东西走向(个别也有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棚高1.2~2m,跨度7~8m,长度50~80m,通风口高度1~1.5m。这样设计,一是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二是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高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三是避免了大棚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换气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冷空气的大量侵入,同时增加了换气量。

 (2)建棚选地

 选择土地肥沃,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

 (3)棚膜要求

 冬暖大棚辣椒所采用的保温膜,均应选无滴膜,膜宽3m,厚10~11丝,弹性好、耐拉、透光、保温性好、保温膜上加盖草苫;苫子上面再盖一层防雨防寒膜,防寒膜宽11m,厚12丝,长以棚而定。

 

 2、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连续结果性强,色艳商品性能好的抗寒、抗病辣椒新品种。如苏椒五号、萧新6号、萧新7号、汴椒1号、汴椒2号、椒王一号、椒王2号等。

 

 3、培育壮苗

 

 (1)育苗设施

 根据季节不同选用温室、大棚、温床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和工厂化育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

 (2)营养土的配制

 选用近3~5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园土,与优质腐熟的有机肥按适当比例均匀混合。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上,厚度为10cm。育苗方式可采用苗床二级育苗或营养钵等护根法育苗。

 (3)床土消毒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的福美霜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9∶1混合,每平方米苗床用药8~10g,与15kg细土混合,播种时用1/3混合药土铺苗床,用2/3合药土盖在种子上。

 (4)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方法有两种,可根据病害任选其一。一是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或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0min,捞出后洗净催芽(可防病毒病)。二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或用55℃温水浸种15min,并不断搅动,捞出后摧芽(可防疫病、炭疽病、软腐病、疮痂病)。

 (5)播种期及播种量

 播种期根据栽培季节(茬口)和育苗设施条件确定,一般日光温室深冬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冬春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早春大棚栽培在1月上中旬播种,每亩(1亩=1/15ha)播种量30~50g。

 (6)辣椒苗期温湿度管理指标(见表1)

  (7)苗期水肥管理

 分苗水要浇足,以后视苗情况适当浇水,幼苗期适当降低湿度,土壤见湿见干,切忌干旱。结合防病喷1 000倍百菌清或500倍代森锰锌,还应叶面追肥喷0.3%磷酸二氢钾加0.1%尿素喷1~2次。定植前切块囤苗5~7d,并进行8~10℃低温锻炼,培育壮苗。

 

 4、科学定植

 

 (1)提早扣棚整地作畦

 定植前15d扣棚,烤地增温。每亩棚地施腐熟有机肥5~7t,腐熟油渣200kg,磷二铵40~50kg,硫酸钾20~25kg混匀撒施。实行覆膜高垅栽培,日光温室深冬茬、冬春茬畦宽80cm,沟宽50cm,垄高25cm,宽垄上中间开暗灌水沟深13cm。早春大(中)棚栽培一般畦宽60~80cm,沟宽40~50cm,株距30~50cm。

 (2)棚室消毒

 ①定植前棚室的消毒。每亩用80%的敌敌畏乳油250g拌上锯末,与2~3kg硫磺粉混合,分10处点燃,密闭一昼夜,放风后无味后定植。

 ②土壤高温消毒。在7~8月高温时进行。前茬收获后,每亩均匀撒施铡碎的麦草200kg,翻入土中,浇水后覆膜暴晒15d进行土壤高温消毒(使地温达到50℃)。

 ③避蚜。铺银灰色地膜或悬挂银灰色膜条于棚室四周避蚜。

 (3)定植时间、密度

 在10cm土温稳定在10℃后定植,日光温室深冬茬10月下旬定植,冬春茬1月上旬定植,株距40cm,每亩棚地可定植羊角椒2 500穴(双株)左右,甜椒2 500株左右。春大棚、早春茬4月上中旬定植,每亩棚地可栽3 250~3 500穴(双株)。

 

 5、田间管理

 

 (1)温湿度管理

 ①缓苗期。白天25~35℃,夜间18℃以上。

 ②开花期。白天20~30℃,夜间15~18℃;空气相对湿度50%~60%,土壤相对湿度80%左右。

 ③结果期。温度白天25~25℃,夜间10~13℃;空气相对湿度50%~60%。

 (2)光照管理

 选用透光性好的无滴膜,每天坚持擦棚膜,早揭帘,晚盖帘阴雨天揭帘争取散射光,每天保证8h光照条件。

 (3)水肥管理

 ①浇水。提倡膜下暗灌或滴灌,禁止大水漫灌和阴天傍晚浇水,定植时浇足穴水,定植后5~7d浇缓苗水,开花前适当控水蹲苗,门椒长到3cm时浇头水,以后根据天气、长势进行小水勤浇,冬春季节不浇明水,土壤相对湿度冬春季节保持60%~70%,夏季保持在75%~85%。

 ②追肥。以基肥为主平衡施肥,门椒坐住后,每亩结合浇水开沟追施尿素15kg,或腐熟饼肥50kg;果实采收期结合浇水可施磷酸二铵15~30kg或硫酸钾8~10kg,盛果期每7~10d浇1次水,每隔15d追肥1次。

 (4)及时“封沟”、“掉蔓”、“整枝”、“打杈”。在其生育期间,当辣椒“门椒”、“对椒”座住后,及时进行“封沟”,高度15~20cm,把“门椒”下面长出枝条及时去掉,减少养分流失,当辣椒“四母斗”座住

 后,及时进行“掉蔓”以防辣椒倒伏。中后期摘除下部老叶、病叶、黄叶,同时剪去下部的徒长枝,培育壮秧。

 

 6、防治病虫

 

 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1)疫病

 ①喷液法。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棚内高温时慎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

 ②灌根。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以上二种菌剂也可用于喷雾)。最好能同时喷雾和灌根。

 (2)白粉病

 ①生物农药。用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喷雾。

 ②物理防治。用27%高脂膜乳油70~140倍液、小苏打500倍液喷雾。

 ③化学农药。用50%硫磺Fw250倍液、40%多硫Fw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 500~

 2 000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喷雾。

 (3)褐斑病

 用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碎剂500~6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喷雾。

 (4)灰霉病

 用20%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施宝功乳油4 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

 (5)白粉虱

 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1 5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2 5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

 3 000倍液喷雾。

 (6)斑潜蝇

 ①物理防治。主要是黄板诱杀,或**粘虫胶纸诱杀。将诱杀板(胶纸)悬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每亩棚地约30~40块。

 ②化学农药。当每片叶有幼虫5头时,在幼虫2龄前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5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

 (7)蚜虫

 ①物理防治。铺银灰色地膜或在棚室四周悬挂银灰色塑料条带避蚜,也可用黄板诱杀。

 ②生物农药。1%苦参素乳油500倍液、7015杀虫素3 000~4 000倍液,10%烟碱乳油1 000倍液喷雾。

 ③化学农药。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25%阿克泰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

 

 7、清洁田园

 

 将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

 

 8、分批采收

 

 及时分批采收,减轻植株负担,以保商品果的品质,促进后期果实膨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6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