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发明的水稻我们在吃吗?
袁隆平发明的水稻我们吃的不是。
我们在超市里买的米,一般是东北大米、泰国香米,或者是日本进口秋田小町大米,这些大米吃起来口感好,味道香,甚至不用炒菜都可以吃几大碗。
这些大米都不是“超级杂交水稻”培育出的品种,国家为了让普通老百姓能“吃得饱”,更要“吃的好”,所以会给普通人吃这样的口感好的大米,提升国民幸福感。
超级水稻去哪儿了
产量高的大米,口感就比较一般,比如袁老的湘两优900大米,有人夸张的说是“味同嚼蜡”,还有人说适合做炒米饭,直接蒸出来的口感确实不太好。
所以“超级稻”不是给现在的普通人吃的大米,国家想让你吃得好,就是让你去吃更香甜更好吃的稻米品种的。
而且袁隆平的最新成果,就是产量高的离奇的新品种,却主要去非洲推广!没错,不是在中国推广新品种,而是去非洲推广。
新品种种出来的粮食也不是给中国人吃的,而是给非洲人吃的。所以不仅中国人民感激袁隆平,非洲50多个国家的人民也感激袁隆平,全世界有很多人都把袁隆平当成大恩人。为啥中国不种这些新品种?因为中国的粮食根本吃不完。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像当年的原子弹和氢弹一样重要 ,大家同不同意我这个说法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平常不吃是因为杂家水稻的口感不是很好 ,也可以说是没有到那个时候 ,如果别的国家不卖粮食给我们 ,我们的耕地不能养活这么多人 ,那么杂交水稻就派上用场了 , 杂交水稻和原子弹、 氢弹一样 ,可以说是战略性的物资 ,不常用但是不能没有 ,有了氢弹和原子弹不怕别人的核讹诈 ,有了杂交水稻不怕别人卡我们粮食的脖子 。
杂交水稻不能没有 ,袁隆平的功劳也是不可埋没的 ,正是因为有了杂交水稻我们的粮食安全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
杂家水稻的兴起在70年代 ,正是因为有了杂交水稻 ,水稻的亩产提高了 ,人们再不用饿肚子了 。当时我的年龄还比较小 ,记得还是读初中的时候 ,那个时候刚刚兴起杂交水稻 ,之前的我们那个公社的农技员也被派到海南去杂交制种 ,后来就有杂交水稻的种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是非常甘贵的 。在农村种过田的都知道 ,在育秧的时候把种子催芽以后 ,都是把种谷直接抛洒在秧田里面 ,因为杂交水稻的种子比较金贵 ,在种种子的时候不是抛洒了, 而是在秧田里首先放好十字架 ,每个线条交叉的中间种一粒种子 ,这样才能保证杂交水稻的种子均匀的撒在秧田里面 。
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 ,当时的水稻亩产量非常低 ,大概在每亩300斤左右 ,有了杂交水稻之后水稻产量直接翻倍 。
自从种了杂家水稻以后 ,粮食产量直接翻倍了 ,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吃了杂交水稻的米之后 ,确实感到它的口感不是很好 ,比普通的稻米差了很多 ,但是管够哇 。粮食产量上来了 ,人们才有心情去发展其他的经济 ,可以用农田去种其他的经济作物 ,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人们的生活慢慢得以改善 ,加上后来的改革开放 ,人们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由于粮食产量的提高 ,种粮食的人也不需要那么多了,很多的人就去做生意 ,跑市场 ,那个时候慢慢就有了“万元户”,粮食产量的提高是基础 ,而袁隆平的杂交是这个基础中的基础 。
所以我才会说 :杂交水稻和原子弹 、氢弹同样重要 ,都属于战略物资 ,我们现在的生活变好了,不是要吃饱, 而是要吃好 ,于是大家都去买口感较好的粮食 ,杂交水稻就没有了市场 , 如果到了兵荒马乱的年代 ,国外卡我们粮食的脖子 ,这个时候就知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重要性 ,和原子弹 、氢弹同样重要 ,同样护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 ?
因为袁老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很少,目前推广面积不大。杂交水稻专家有很多,杂交水稻品种也很多,袁老培育的品种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
但是,袁老的贡献并不在培育出了多少杂交水稻品种,也不在于他的杂交水稻品种推广了多大面积,而在于他的研究攻克了多项关键性技术难题,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袁老,杂交水稻或许只能是实验室或书本里的理论,无法实现量产,其余的很多杂交水稻专家也无法进一步进行研究,很多杂交水稻品种也不会诞生。
从国家水稻数据中心获取杂交水稻品种之最:
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品种是汕优63,累计推广近10亿亩,主要选育人是谢华安,汕优63的母本是珍汕97A,珍汕97A的母本是袁老的学生李必湖发现的野败。
种植面积第二的杂交稻品种是汕优64,主要完成人是陈昆荣,汕优64的母本也是珍汕97A。
面积第三的杂交稻品种是威优64,完成人是袁老。其母本的母本也来自野败。
推广面积前十的杂交水稻品种里面,有7种亲本来自野败。
应用面积最广的不育系是珍汕97A,完成人是颜龙安。应用面积最广的10种不育系里有5种亲本来自野败。
应用面积最广的恢复系是明恢63,完成人是谢华安。
从种业大数据平台上查得。
2016年全国推广杂交稻品种534个,推广面积18105万亩,主要在南方;推广常规稻品种290个,推广面积16520万亩,黑龙江面积最大,达到5803万亩。
袁老的水稻应该是战略级的,平时我们是吃些口感好的,袁老的水稻,不追求口感,适种性广,产量大,可以快速解决粮食问题!一些战乱,缺衣少粮的地方,袁老的水稻就是那最后的一根稻草。
现在我们基本上都是吃的杂交稻米,多年以来宣传推广杂交水稻是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由此大部分常规水稻都淘汰了,不管是杂交水稻,还是常规水稻,选育出一个好的水稻品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十年八年定不下来,相对而言杂交水稻技术已经成熟,常规水稻的选育更难,发现一株好的水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试种到国家验收不知道要多少年
你怎么知道你吃的不是袁老研究培育出来的,难道你吃的都是进口货?面包加香肠?是吃面的?
我相信我们一日三餐吃的都是袁老团队培育出来水稻。现在的水稻普遍都过千斤了,是很高产的了,我们每天吃的不都是这些吗?怎么说很少吃到?
因为杂交水稻的技能点都点在数量上了,口感并不好。
杂交水稻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出产量大,不挑土壤环境的水稻,最重要的是尽量满足更多人能吃饱这个需求。对于经济落后或者土地资源贫瘠的地方来说,杂交水稻能养活更多人口。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对食品的口感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国家调控政策的前提下,我国米价一直处于稳定的水平,所以人们更愿意选择购买口感好的良品水稻,也因此超市根据市场需求,销售的都是良品水稻或者进口大米。
这么跟你说吧,即使你没有吃到袁爷爷的杂交水稻,但是你吃的其他杂交水稻都是基于袁爷爷早期的研究方向延伸出来的。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袁爷爷就是巨人。后来的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懂了吧!
深加工的大米都是他的大米。一种深加工,一种不深加工。超市卖的都是深加工的卖相好。多数人认为不是袁隆平杂交水稻。深加工后你要细一点就细一点,要粗点就粗一点,要刚亮点机械都能办到,农村自己种的不是深加工,但营养价值比深加工的好。以前的水稻都是30-40公分高,量产太少。太阳晒到根部得不到水份。所以量产少。1976年开始普及杂交水稻。就像说普通话一样。全国一样普及。这几十年来都是杂交水稻的功劳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哈,杂交水稻就像核武器一样,用不用另说,但我必须要有,国之重器,国之大器
杂交水稻产量极高,但口感不是很好,现在人们普遍比较有钱,很少吃,所以种的也少了。前二三十年大家比较穷,吃的人还是很多的,我们那里小时候家里种的大部分都是杂交水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69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