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超级杂交稻与普通水稻相比的优势是什么

杂交水稻不是转基因水稻,但是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超级杂交稻与普通水稻相比的优势是什么

杂交水稻是在同一物种之间进行的杂交,可以是与野生稻杂交,其所携带的基因依旧是水稻原有的基因,只是通过几代作出一个优化组合的选取;但转基因水稻并不仅限于同一物种,是将其它生物体上取下需要的基因片段,嫁接到水稻的基因中去,使水稻具有新的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害,这些植入的基因片段可以来自同一物种,甚至也可以是跨越物种的,可以是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杂交水稻无论是田间试验还是在实验室通过转基因技术试验,都是要通过强迫一些基因组合使得新的品种表现出他们父代所不具有的性状,比如可以抗虫害、耐碱性等。袁隆平院士研究的超级杂交稻,就是利用水稻父本和母本(经科学选配)进行杂交而产生的第一代种子,其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所以在生产上增产效果十分突出。

我国古代农业立法方面成就的是

一、产生时间不同

1、嫁接:5世纪欧洲地中海地区已有枝接和芽接技术。

2、转基因技术:1953年,沃森(Watson JD)和克里克(Crick FHC)首次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假说,此为转基因技术的雏形。

二、原理不同

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即将人工分离、修饰后的D N A、基因导人生物细胞基因组,在导入基因表达的影响下,原有生物体的性状也会发生变化。

2、嫁接:原理是无性繁殖中的营养生殖。

扩展资料:

嫁接的注意事项:

1、砧木是嫁接苗的基础,只有和接穗有较强亲合力的植物作砧木,才能保证嫁接成活。一般来说,亲缘关系越近,亲合力越强,所以同种不同品种间植物的亲合力最强,属间次之,科间最弱。

2、嫁接砧木最好选用实生苗,其寿命长,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而且阶段发育年龄小,不会影响接穗的优良性状。此外,砧木应与接穗粗细基本相同,一般以一二年生的粗壮苗作砧木,嫁接成活率较高。

3、嫁接之后,还有抹芽、剪砧、解除绑缚物、水肥管理、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工作。

百度百科—嫁接

百度百科—转基因技术

中国古代主要农业成就有“水稻,蚕,桔,茶,温室栽培,水利石碾,嫁接技术,海塘工程”等。

1.水稻:中国最早栽培,在湖南澧水河畔澧州城头山发现了宇宙中最早的稻谷,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大概3000多年前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国。

2.蚕:蚕丝是古代丝绸的主要原材料,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培育,2000多年前传入日本、朝鲜、越南,后传入希腊和欧洲诸国。

3.柑橘、枇杷、荔枝、红杏、李子,商周时期,桔在唐代传入日本,后传入其他国家。

4.茶: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在商周时期就有培育,唐代传入日本。

5.温室栽培:一直以为是国外的技术,没想到在我国秦汉时期就有,古人还是相当有智慧的,这项技术比国外早1000多年。

6.水力石碾:是一种用石头和木材制成的,使谷物破碎和去皮的工具,我国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嫁接技术:一种植物人工繁殖的技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得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这项技术始于魏晋时期。

7.海塘工程:自汉、唐起,江、浙、福建沿海人民为防御潮水灾害而开始修建江海堤防。海塘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海塘从局部到连成一线,从土塘演变为石塘,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农学家有贾思勰,写有《齐民要术》。许行,战国时候人,百家争鸣的农家创始人。

明朝的徐光启。 徐光启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曾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同时他自己也写了不少关于历算、测量方面的著作,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他还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了一部130多卷的《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除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工作以外,他还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并成功地击退了后金的进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3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