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中药科普知识——三七

在祖国西南边陲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深山密林中,生长着一种“春苗如翠,秋实似火”的神草。

中药科普知识——三七

关于这种神草,千百看来一直传诵着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

猎手在捕猎时,不慎坠崖骨折,他们将一种野草嚼烂敷于出血处,伤口就如漆粘物一样被封住了,出血停止,猎人居然能拄着猎枪步行回家;石匠砸伤脚掌,疼痛难忍,将神草捶烂包扎于伤处,马上止血止痛;产妇血崩,生命垂危,一把神草就将其从死神手中夺回。

苗族的祖先将这种神草叫作“山漆”,其神奇的功效在民间代代相传,因“山漆”与“三七”谐音,在流传中便被记作“三七”。

关于三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

有一天,仙子正在地里劳作,突然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皮卡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黑熊。

皮卡家里很穷,母亲患病多年,无钱医治。仙子为报救命之恩,便对皮卡说:“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娘的病。”

皮卡根据仙子的描述,果真找到了这种药,阿娘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

后来,皮卡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乡亲为表示感激,纷纷来到皮卡家道谢,并问仙子这是什么药?

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

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出来“三七”。

从此,这种药材以“三七”的名称流传至今。

但是关于三七,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一个叫张生的青年书生,患了一种疾病,口鼻出血不止,虽经多方医治仍无效果。一天,一位游历的郎中路过,他取出一种草药的根,研磨成粉末给张生吞下,半天功夫,血竟然止住了。

张生非常感激,赠送郎中许多字画,请求郎中留下草药,郎中离开之时便留下了这种神奇草药的种子。

一年后,张生家的草药长得非常茂盛。恰巧,知府大人的千金患了出血症,多方治疗不见好转,无奈只好贴出告示:能治好小女病者,招其为婿。

张生得知后带上自种的草药,二话没说,拿出草药研成粉末给**服下。谁知不到一个时辰,**竟死了。

知府大怒,命人将张生捆起严刑拷打,他讲出草药是一个郎中留给他的。知府大人立即下令捉拿了郎中,并判其死刑。

临刑之日,郎中万般请求,向知府大人解释说:“此草药对各种血症都有疗效,但须长到三至七年才有效。张生所用之药,仅长满一年,本无药性,当然救不了**。”

说罢,他从差役手中要过利刀,在自己大腿上划一刀,鲜血直流,他从自己的药袋中取出药粉,内服外敷,不一会儿功夫,便血止痂结,在场的人惊讶不已,知府大人虽后悔不已,也只好放了郎中。

人们为了记住这一惨痛教训,就把这种药定为“三七”,表示必须生长到3~7年才有药效。因为此药为郎中所传,郎中姓田,故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三七也被称作“田七”。

三七又名菊三七,俗名长寿草,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由于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等神效,故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

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七”和“冬七”。由于三七同为人参属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质又高于和多于人参,因此又被现代中药药物学家称为“参中之王”。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除有较强的止血镇痛作用外,还有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减少心肌耗氧,并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的抗力,有强心、降压的作用。

同时,三七具有抗炎症作用,比如急性咽喉炎。

三七也有抗衰老、抗氧化作用,有很多美容院的中药面膜里都有三七粉。对抑制皮肤真菌也有很好的效果,可用三七粉祛粉刺。

三七还有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通过熟食或者煲汤这一效果明显。

三七还可以保护肝脏,其实在很多保肝护肝药品中都是含有三七的,建议有肝炎的朋友不妨多用三七煲汤。

齐帆齐写作课

三七有消肿止痛、止血化瘀的功效。

三七在活血化瘀这一方面有着特别不错的药效。当平常腿脚有些磕磕碰碰,留下一些淤青的时候,也可以将三七涂抹在患处,会产生一种清凉的感觉,可以有效化瘀。曾有研究说明,三七可以有效缩短凝血的时间,增加凝血酶的生成,同时在伤口涂抹的部位还会出现血管收缩的现象,有效达到止血的效果。虽然三七确实是一味活血化瘀功效非常好的药,但是这并不适合处在经期中的女性,可能会导致出血太多;而一些少经的女士就可以适当地使用三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月经量。专业人士提醒孕妇使用三七要慎重,最好是咨询过医生,有其他药可代替就不要使用三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3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