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亩产多少斤,附水稻的种植方法
在常规种植的情况下,低产稻田的亩产量通常为600-700斤左右,高产稻田的亩产量通常为1000-1200斤左右,但由于水稻品种、种植地区、管理方法等条件有所差异,因此实际产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播种前可选择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将种子晾晒一段时间后再浸泡60小时以上,浸泡后做催芽处理,待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0%以上即可播种。
一、水稻亩产多少斤
1、水稻的亩产量
常规种植时,低产稻田的产量一般为600-700斤左右/亩,高产稻田的产量一般为1000-1200斤左右/亩,具体产量会受到品种、季节、地区、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2、提高产量的方法
(1)选择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进行播种,播种前需晾晒种子,再浸泡60小时以上,浸泡后进行催芽,待种子的发芽率超过80%后即可播种。
(2)精细整地,均匀播种,若用机械进行旱直播,则适宜行距为25厘米左右,这样既能改善田间的小气候,又能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3)分蘖期应适时追肥,这样可促进稻苗健壮生长、增加籽粒数量和饱满度。
(4)按时巡查稻田,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粘虫、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水稻的种植方法
1、整地
(1)趁早对稻田做翻耕处理,翻耕时应施入底肥,每公顷稻田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500公斤、高效复合肥225公斤、碳铵450公斤。
(2)施肥后要整平田块,高低落差不可超过3厘米。每隔3米左右开挖1条畦沟,便于进行喷药、施肥等工作。
(3)开好横沟、竖沟、围沟,确保“三沟”相通。适宜沟宽为0.2米左右,适宜沟深为0.2-0.3米左右,这样利于排水,使水流畅通,防止田间出现积水情况。
2、晒种
(1)将发芽率达到95%以上的种子作为播种对象,播种前将种子放在晒垫上摊开,然后暴晒1-2天。
(2)晒种时要频繁翻倒,以确保种子的干燥度保持一致。
3、选种
(1)剔除混在种子里面的秕粒、病粒、草籽和杂质,然后挑选出颗粒饱满、粒重相近的良种,并用食盐水漂洗。
(2)配制食盐水时,每10公斤清水内可添加食盐2-2.1公斤,配好后放入稻种,捞出上浮的秕粒和杂质,剩余的种子用清水冲洗3遍。
4、播种
(1)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2°C时开始播种早稻(直播稻的播种时间一般比移栽稻晚7-10天),中稻和晚稻可在收获前茬后抢季节播种。
(2)如果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则播种时间一般为4月份上中旬,双季晚稻可在7月份上中旬进行直播。
(3)播种时要将田水排干,防止播种过深或过浅而导致淤种、漂种。
(4)若种植早稻,亩用种量一般为20斤左右,行距一般为15-18厘米左右。若种植中稻、晚稻,亩用种量可适当减少,行距可适当增加。
5、管理
(1)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如果稻田内严重缺苗,需及时移密补稀,让秧苗均匀分布,让个体平衡生长。
(2)水分管理
1如果田间的水分较多,需适当进行排水,确保田面不积水,通常只需让土壤保持湿润即可。
2如果遇到干旱天气,需勤灌“跑马水”(下午3点后开始灌水),到了晚上要排尽水分,以确保秧苗扎根立苗。
3播种后至秧苗3叶期这段时间,应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水分管理方法可参考移栽秧田的灌溉方式。秧苗进入2叶1心期之后,应采用浅水勤灌的方式提供水分,返青后应保持3-5厘米的浅水层,以促使秧苗早生快发。
4水稻达到4叶龄后一般便可进入分蘖期,此时可按普通大田的灌溉方式进行管理,比如采用浅水促蘖、有水抽穗、晒田控苗、干湿壮籽等灌溉措施。
5早施“断奶肥”、分蘖肥,并根据实际情况施用穗肥和粒肥。
(3)分蘖期管理
1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让稻田内保持浅水层,深度达到3-4厘米即可,或让稻田保持湿润状态,避免稻株因干旱缺水而影响到分蘖。
2有效分蘖期结束后要灌入深水层,防止稻株继续分蘖。如果稻株长势较旺,可采取排水、晒田等措施,这样既能控制生长,减少无效分蘖,又能避免发生倒伏情况。
(4)防除杂草
1直播稻的生长期较长,苗期群体较小,稻田内一旦出现杂草便容易受害,所以齐苗后应结合间苗、补蔸的工作防除杂草,之后每隔10-15天防除1次,连续防除3-4次。
2除草剂的种类多样,而且使用方法和防除对象均有差异,所以如果要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则需根据杂草的类型来选择。
3使用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防止田间出现药害。
小麦收获后,水稻插秧工作就要陆续开展了,那么关于插秧前后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看看下面的内容就知道了!
插秧之前看这里
结合水稻秧苗实际情况,抢抓农时,适期早栽。
1、温度
插秧时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地温14℃时开始插秧。
2、日期
结合温度情况、插秧面积、插秧机力量、劳动力数量等因素,可适时开始试插。宿迁地区最佳插期6月10~25日,也是高产插秧期。
3、沉浆
本田沉淀要好,泥浆层不宜过厚,如果沉降不好,不管使用国产还是进口插秧机,都会导致插后秧苗自然下沉或者插秧过深,致使低位节分蘖减少,高位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影响产量。
4、水层
插秧时水层控制在1cm左右。插后要及时上水护苗、保温、促进秧苗返青和根系早生快发。
水层以不淹没心叶为宜,水深控制在3-5厘米,预防低温冷害,浅水可以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肥效;水层过深导致升温慢,不利分蘖。
井灌区必须使用井水增温设施,提高入田水温,提升泥温,促进分蘖早发。插后大缓苗是影响分蘖早发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影响大缓苗除了秧苗自身徒长外,插的过深、插后缺水、大风、曝晒、灌水过深以及潜叶蝇为害等。
同时做好限高水口,限高口高度5cm左右即可,使多余的水顺利排出。防止降雨过大,影响分蘖、淹苗及发生漂苗和药害。
5、标准
“早、密、浅、正、直、满”。插秧要直、要匀、到头到边,尤其是结合堑要均匀一致。
6、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情况、秧苗素质、栽培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机械插秧规格为30×10~13cm,26~33穴/㎡,5~7株/穴,基本苗数130~170株/㎡,做到合理密植。
7、插深
浅插深度控制在2公分左右为宜,对分蘖有利。插深超过3公分,分蘖节位上移,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变差,弱苗插秧过深将变成僵苗。插秧过浅易散苗、倒苗和漂苗。
插秧之后看这里
水稻插秧后3天左右,秧苗心叶展开,并扎下新根,就是返青,早返青一天,就可以为结实期抢回20℃以上的活动积温,对水稻高产意义极大,下面就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大家探讨与分享:
一、插秧后水层管理
插秧后一定要及时上护苗水,这时期秧苗在移栽时根系受伤,吸收能力降低,对水分非常敏感,插秧后如果缺水,秧苗返青缓慢甚至会造成秧苗死亡。水层过深也会影响正常返青,还给潜叶蝇提供了滋生条件,正常水深在秧苗1/2一2/3,以水护苗,促进返青,防止冷害和冻害,也防止秧苗在大风天和烈日下失水过多,造成干尖、干叶而使秧苗大缓苗。
二、防虫
为了避免损失,建议大家防虫胜于治虫。潜叶蝇危害主要表现在底部与水接触的叶片有虫卵,稻叶萎黄、枯死、腐烂。
在稻苗返青期是潜叶蝇危害的主要时期,在秧苗移栽前最好用吡虫啉在苗床上喷雾一遍。
水稻插完秧后,在上水前最好喷一次毒死蜱加速克毙效果最好。
三、及时补苗
补苗和插秧最好同时进行,能使水稻秧苗返青一致,生长一致,如补苗不及时,后补的稻苗就小,易在施二遍除苗剂时产生药害,也容易被潜叶蝇吞食。
四、适时追施返青分蘖肥
一般水稻插秧后3天即己返青,秧苗返青后及时追肥,促进新叶早生,早分蘖,秧苗健壮,追肥以氮肥为主,追肥后要保持浅水层3厘米左右为宜。
五、做好二次封闭除草
杂草生长快,吸收养分能力强,会与水稻争水分、肥料、光照,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二次封闭可选择丙草胺、莎稗磷、苯噻酰草胺、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安全性高的药剂,主要防除稗草、千金子、三棱草、牛毛毡、野慈姑等杂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57874.html